印度心灵导师的生命沉思课 印度心灵导师

【www.zhangdahai.com--英语演讲稿】

  (接上期)9、战胜自我 无论醒着还是睡着,“自我”始终存在,尽管我们对它的感觉时强时弱。由于它始终存在,所以被我们当做了我们的身份,我们保护着它,就像守财奴保护他的金子。不仅如此,我们还指望别人也将其视作珍宝。
   可惜事与愿违,这股自我膨胀的动力过去不曾,将来也不会带来幸福。我们不可能永远心想事成;那么想是幼稚的。没有人的力量能大到可以规范这个变化的世界,好让它始终高唱“好事不断来”――就算这真能办到,也只会阻碍我们的成长。
   佛陀曾说:“被自我战胜的人,其痛苦如野草般蔓延。”自我中心或者任性是我们所有痛苦的来源。它使得我们无法接纳他人、同情他人,无法快速理解他人。
  10、爱与耐心 只有放弃抢占第一的尝试,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心灵的平和、稳定的交往、爱。
   当我们一心想着自己,沉迷于自己的思想、欲念、癖好,自然就会对他人的需求变得迟钝。能注意的对象只有这么多,而全部注意力又都集中在了我们自己身上,当然会这样。如果将注意力从自身转开,就算只转开一点,我们都会认清我们所爱之人的最大福利在哪里。
   爱可以用一个词很好地概括,那就是“耐心”。 如果拥有了耐心,那么,即便是不友好的话或是轻率的动作,也不能将你激怒。你不会想一走了之或寻求报复,你的根基是稳健的,它的下面是深深的敬意。
  
  11、弥合疏远 还有更厉害更大胆的:我们甚至能学会用爱包容那些和我们敌对的人。我们都知道,疏远能够延绵数月或数年,有时血亲之间都会相互疏远。父母会和孩子吵翻;一起骑过脚踏三轮车、玩过足球、带着女友参加过毕业舞会的兄弟,会因为金钱或房产的争执而不再说话。无论同事、邻居,还是旧友都会互相疏离,且对疏离给意识造成的危害不知不觉。
   “但是我有怨气,合理的怨气,”我们可能会说,“为自己受到的不公而愤怒,这种反应不是很自然吗?”我也同意,我们体内的确有种先天倾向,对不喜欢的人会回击或者回避。本能是种强大的力量,我们都习惯了对它不加质疑地服从,但凡是意识中的力量都是可以被转化的。作为人类,我们都有能力将进化掌握在手中,让行为出自自由选择而非出于强迫。如果因为被恨而恨人,因为被伤而伤人,那就没有自由可言。
   恨一个人时,我们就和那个人绑在了一起,这和喜欢一个人是一样的。我们常忍不住去想自己会对他说什么、做什么,“真恨不得把某某狠批一顿!”区区一件小事就让我们想到那个人;他甚至还会出现在我们的梦中。这何其吊诡!我们对这个人无法忍受、避之不及,却处处都要带着他。我们用心灵的一部分捏造出他的形象(可能和现实完全对不上号),然后用另一部分老想着他,想着想着就勃然大怒。
   如果敌对的一方有宽恕的意愿和能力,那么任何疏远差不多都能弥合。要以同样的方式报复再容易不过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就行了!但请试试在怒气勃发的时候逆转心灵的反应。佛陀曾将狂怒的心灵比作一辆脱缰的马车:只有勇敢坚忍者方能驾驭;一般人只能无助地随车颠簸,最多拨弄拨弄缰绳而已。
   宽恕就是将过去一笔勾销。我们选择不在追忆往事中生活,而是活在当下;我们选择信任,而不是活在对未来的恐惧中。这样一来,过去和未来这对重担随之卸去;我们于当下就能获得爱的自由、无条件的爱、完整的爱。
   宽恕让宽恕者和被宽恕者都变得完整。被宽恕者得以从头开始,改善自身,乃至彻底改头换面,宽恕者则会明白,自己引入了一条深刻的灵性法则:宽恕那些亏欠自己的人,也就是宽恕了自己对人的亏欠。就算曾在生活中犯下许多过错(出于无知),只要已经尽全力摆脱恶意,就不必再被这些错误压得心事重重。恶意一旦消灭干净,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回到了初始状态――那就是爱。
   不管多么艰难,只要还想在灵性上获得成长,就必须缩小自己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的距离。这时你往往需要咬紧牙关,走上前去,努力向某个讨厌的人表达善意。一开始可能成效不大;或许才待了五分钟,内心的惨叫声就大到难以忍受,但是下一次就会有所进展。渐渐地,你会懂得掌握自己的心灵。
  (连载完)
  

推荐访问:印度 沉思 导师 心灵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yingyuyanjianggao/2019/0303/40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