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卡毒素中毒临床分析:雪卡毒素中毒怎么办

【www.zhangdahai.com--入党申请书】

  【摘要】目的探讨雪卡毒素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分析44例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结果病人进食有毒海鱼肉、内脏或汤后经2-12h潜伏期,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消化系统症状、以温度感觉倒错、运动乏力、唇舌及四肢麻痹、肌肉刺痛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心率和血压变化的心血管系统症状。结论中毒后经2-12h潜伏期,出现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症状,以温度感觉倒错具有特征性,预后良好,病程2d至3周。为避免中毒,建议勿食用大型的深海鱼,特别是鱼头和内脏。�
  【关键词】雪卡毒素;中毒;深海鱼(珊瑚鱼);西加鱼毒
  雪卡毒素(ciguatoxin)中毒最初系指食用古巴一带名为“雪卡”的一种海生软体动物而引起的中毒,现泛指食用所有热带、亚热带海域,生活在珊瑚礁周围和近岸的有毒鱼类而引起的中毒。近几年来深、港、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多起因食用深海鱼致雪卡毒素中毒事件,且病例日溢增多,2004年11月14日,广东中山700多人婚宴中因食用深海鱼老虎斑致200多人雪卡毒中毒入院治疗。本组病例是2004年11月7日另一起在宴席中食用深海鱼老虎斑致100多人中毒,为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对到我院诊治的44例因食用深海鱼致雪卡毒素中毒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雪卡毒素中毒患者44例,男17例,女27例,年龄介于11-64岁,进食鱼种为老虎斑,老虎斑(TigerGrouper)为民间习惯称法,其生物学分类是硬骨鱼纲、鳍科、鲈形目,石斑鱼属。�
  1.2临床表现食后2-12h出现:恶心、呕吐、腹绞痛,排水样便27例;膝关节酸痛、小腿肌肉刺痛23例;头晕、乏力、唇舌麻木20例;2-3d后身体感觉异常:蚁爬感或者搔痒(无皮损)5例,双下肢痛感觉过敏18例,双手温度感觉倒错(手触热物有冷感,放入水中有热感或电击样感觉)8例。其中搔痒感及温度感觉倒错持续2-3周。窦性心动过缓18例,血压降低,收缩压10.0×10�9/L有17例;血清K�+在3.4-3.0mmol/L的有19例,2.9-2.0mmol/L的有
  3例;尿常规、肝功能及血胆碱酯酶均正常;ECG示ST段改变5例,心率<49次/min有4例,50-59次/min有14例,�60-69次�/min有15例,70-79次/min有6例,>80次/min有5例。�
  1.4治疗对腹痛及窦性心动过缓者给予山莨菪碱治疗,另外补充血容量、纠正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充分补钾等处理。对关节酸痛、肌肉刺痛患者给予地塞米松及葡萄糖酸钙治疗。�
  
  2结果�
  4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腹痛、腹泻、肌肉疼痛在�1-2d�内控制;唇周麻木、四肢麻痹1周后消失;心动过缓在2-3d后消失,温度感觉倒错持续2-3周。1例11岁患者因头晕、全身乏力,须住院2周,其余患者均在1周内出院。
  
  3讨论�
  3.1流行学特点目前发现含有雪卡毒素的海鱼有400多种,主要是一些硬骨鱼,如刺尾鱼、黑印真鲨哇、波印唇鱼、栉齿刺尾鱼、石斑鱼、红鲇鱼、刺蝶鱼、鹦嘴鱼等有代表性的鱼种含有雪卡毒素。一般来说带有雪卡毒素的鱼种仅限于那些食藻类和珊瑚礁碎渣的鱼,而较大的珊瑚礁食肉海鱼又吞吃这些草食海鱼,在同一海域的鱼群中不是所有的鱼都含有相同的毒素水平,因此较大的食肉海鱼都是最毒的,例如:海鳝、黑真鲷鱼、双棘石斑鱼、终鱼、西班牙鲭鱼、斜纹鱼、某些近岸金枪鱼等。雪卡毒素在肝脏中浓度最高,甚至当鱼肉中没有含检出水平的雪卡毒素时,肝中却含有可观的数量。同一品种、同样大小的鱼在一个地方可能是有毒的,而在另一个地方则可能是无毒的。雪卡毒素对鱼类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故而可以在鱼体中积累。人类接触雪卡毒素的惟一已知途径是通过食物,这种通过食物链使毒素逐级传递及积累的现象,是雪卡毒素等海洋毒素引起人类中毒的主要方式。�
  3.2雪卡毒素的特点雪卡毒素(ciguatoxin,CTX)是西加鱼毒(ciguatera)的一种,西加鱼毒由多种毒素组成,有共同的理化特性,目前发现的西加鱼毒包括雪卡毒素、刺尾鱼毒素(maitotoxi,MTX)、鹦嘴鱼毒素(sacaritoxin)、皮群海葵毒素(playtoxin)、腹泻性贝毒(DSP)以及神经性贝毒(NSP)等聚乙醚毒素。在西加鱼毒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是雪卡毒素中毒,所以,目前以雪卡毒素为这类毒素的代表。雪卡毒素非鱼类本身固有,是属获得性毒素。毒素的产生是通过食物链即鱼类进食生长于海洋礁石、珊瑚区域的海藻而获得。雪卡毒素主要来源是海洋生物双鞭类海藻:有毒冈比尔盘藻(Cambierdiscustowicus)和凹面原甲藻(prorortmmconcavum)。这些雪卡毒素与西加鱼毒其他成分引起西加鱼毒中毒的综合症状。�
  每年1-5月是此毒素的分泌生长高峰期,小鱼吃下有毒海藻后,大鱼再吃下小鱼,毒素随之积聚在大鱼身上,这样就通过食物链把毒素传播开。雪卡毒素为聚醚类化合物,属神经毒,脂溶性,不溶于水,耐热,无色无味,不易被胃酸破坏[1]。雪卡毒素含有3种主要成份:ciguatoxin-1,-2,-3。主要存在于鱼肉、内脏、生殖腺中。�
  3.3中毒机制雪卡毒素是一种“钠通道毒素”,能兴奋神经及骨骼肌细胞膜的钠通道,增加膜对钠的通透性,引起神经及骨骼肌细胞膜的去极化,是钠通道兴奋剂。此外,雪卡毒素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使神经肌肉突触间乙酰胆碱蓄积,中毒者出现烟碱样症状。雪卡毒素还可以促进植物神经介质的释放,影响对温度感觉,并使神经中枢对体温调节不敏感[2]。用含雪卡毒素鱼的提取物给小鼠经口及经腹腔给药,48h内产生典型急性中毒症状,其特点是腹泻、发痒、不爱活动,并在抽搐性的痉挛之后死亡。用目前所能得到的最纯的雪卡毒素对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按体重计其LD50值是0.45ug/kg[3]。有人用小白鼠对雪卡毒素引起的腹泻进行了研究,发现腹泻是由于大肠黏液大量分泌,刺激结肠加速蠕动和刺激直肠排便而引起的[4]。�
  3.4中毒后临床特点人类接触雪卡毒素中毒的临床症状是相当复杂的,由于雪卡毒素中毒的毒素来源并不单一,因此不同的毒素成分或成分之间的不同比例会造成临床症状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更会因毒素来自不同的鱼类或地理位置上的差异而表现有所不同。典型情况下,在摄入含毒素的海鱼1-6h内出现症状,但如果摄食量很大也会在数分钟后就出现中毒反应。最初的症状包括恶心、不适、麻木以及唇、舌和咽喉刺痛,以后可能出现呕吐、腹部绞痛、腹泻、四肢感觉异常、发痒、肌肉痛和关节痛,但在某些种族的人群中,麻痹等神经症状有时也会先于肠胃症状出现。更严重的病例可以产生运动失调、虚弱、视觉模糊、失眠、窦性心搏徐缓、节律失调以及低血压,很少引起死亡,死亡原因多是由于心脏及血管系统受到损伤或呼吸衰竭。死亡率从0.1%-4.5%。严重的雪卡毒素中毒的患者恢复很慢,且患者感到极度虚弱,患者体重减轻甚至数年之后体力仍不能完全恢复。患者再次接触雪卡毒素后,可以使中毒症状再现,甚至在该鱼所含毒素量很低或检测不出的情况下也会发生。�
  3.4.1消化系统症状本组患者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此时患者急诊,因消化道症状明显,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3.4.2神经系统症状常有头痛、眩晕、肌肉皮肤刺痛及搔痒、关节疼痛,感觉异常,冷热感觉倒错,痛觉过敏持续2-3周,本文就有2例3周后仍有唇舌感觉麻木,肌肉酸痛、肌肉麻木。�
  3.4.3心血管系统症状出现心率缓慢,心率<60次/min有18例(18/44,占41%),血压降低,收缩压

推荐访问:毒素 中毒 临床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rudangshenqingshu/2019/0404/5420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