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6+1”工程现场会上讲话

【www.zhangdahai.com--党员个人工作总结】

推进“6+1”工程构建和谐新农村
——在全县“6+1”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
中共XX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XXX

  今年,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3+3”工程的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结合XX实际,决定把实施“6+1”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以文明新村建设为抓手,统揽粮食生产、扶贫攻坚、农田基建、龙头企业、经合组织、劳力转移六项工程。半年来,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午,同志们参观了XX镇白合村、县职高劳务培训基地、开佛乡佛梨村生态旅游观光型文明新村、古河镇红色村农业综合开发。刚才XX同志、XX同志分别作了讲话,总结了上半年来的工作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下半年的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上狠下功夫
  实施“6+1”工程,是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构建和谐XX、小康XX的重大举措。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能否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实施“6+1”工程,抓住了新形势下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时代潮流,使农村工作有了能够操作、便于运作的有力抓手。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结构调整、特色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有利于带动农村建筑、建材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有利于增加劳动投入,就地转移劳动力;
有利于促进农村小集镇和居民点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有利于倡导农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民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从而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施“6+1”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进一步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在实干快干巧干上狠下功夫。
  第一,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6+1”工程的动力问题。农民群众始终是“6+1”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工程建设的力量源泉。要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通过宣传、动员、引导、组织,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力军作用,让农民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被动干为主动干,用自己的手,花自己的钱,流自己的汗,建自己美好家园。
  第二,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解决“6+1”工程的难点问题。实施“6+1”工程,不仅要在调整结构、“一建三改”方面下功夫,而且需要着眼于通过文明新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推进整个农村走上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全面提高,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象。
  第三,要围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切实解决“6+1”工程的基础问题。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行项目建设与农户自办工程相结合,综合开发、成片治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要按照“六个一”加“三配套”的具体安排,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户的清洁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各乡镇、村、社和各相关部门必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围绕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坚持项目打捆,资金集中投放,整村推进,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县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显著改变。
  第四,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6+1”工程的核心问题。
  一是要发挥竹类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竹类产业。在大力发展竹笋、竹荪等竹食品,竹根雕、竹编等竹工艺品,竹建材、竹家具等竹制品和竹浆造纸业等竹加工业的同时,下功夫培育竹景观,打造竹旅游,以竹类支柱产业为基础,打造旅游主导产业。二是要发挥畜牧产业优势。依托铜鼓畜牧科技园区和畜牧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和各类小家禽等规模养殖小区,让畜牧产业真正撑起我县农民增收的“半壁河山”。三是要继续发挥粮食产业优势。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依托XX县优质专用粮油产业化协会,发展粮油订单生产,提高种粮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四是要始终把职业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规范管理,加大督查力度,保证职业教育经费足额到位,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为优势资源的高效开发、可持续利用提供人才保障。
  第五,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解决“6+1”工程的组织保障问题。
  一是要注意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把一大批既“靠得住”,又“有本事”;
既有组织观念,又有经济观念;
既能带领群众致富,又能自己致富的人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努力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为党员,把党员培养为农村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为村级后备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作用。二是要积极探索创新新形势下乡镇工作思路。随着农业税免征,以“减人、减事、减支”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即将全面展开,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镇工作要努力做到“四个转变”,即:干部“官念”要由领导管理向指导服务转变;
工作重心要由就农业抓农业向以工带农、以工促农转变;
工作方式要由简单的行政强迫命令向市场化运作引导、服务、示范转变;
日常管理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三是要注重加强乡村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岗位技能培训,增强其责任意识、法规意识、经济意识、科技意识,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四是要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组的关系,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尊重村民自主权和村委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村组的有效管理。
  三、进一步落实惠农、支农政策,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在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上狠下功夫
  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好中央、省委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使农村工作做到“三到位一加强”,即政策到位、投入到位、服务到位和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特别是要贯彻落实好6月23日全省、全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第一,要认真开展学习宣传,确保党的农村政策深入民心。广泛开展“宣传1号文件,促进增粮增收”活动,深入村、社、农户,全面宣传党的农村政策,让广大农民群众全面了解政策内容,使党的农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第二,要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农民群众得到真正实惠。今年,我县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规定,完全停征了农业税及其附加和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粮食直接补贴也于4月底前全部兑现到农户,农机具补贴也于5月份完成了补贴任务,农民群众普遍比较满意。但也存在有粮食直补款、退耕还林补助款抵扣农税尾欠或村集资,涉农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执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坚决查处涉农“三乱”行为,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农业、畜牧、国土、建设、宣传、教育、计生、民政等涉农部门为农民开展农技服务、畜禽疫病防治、土地测绘、建筑设计、报刊订阅、劳务培训及办理证件、手续等,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严禁扩大范围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对农民不愿接受的服务内容,不得强制设“卡”收费,对已收取费用而未提供实际服务的,有关部门必须退费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要严格按照省委1号文件有关“一事一议”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的实施办法。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资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施“一事一议”的新机制、新办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难问题。
  第三,要积极协调解决农村突出问题和矛盾,确保农民生活安定,农村社会稳定。一要稳妥处理农村“尾欠”及基层干部垫支问题。根据省、市要求,对农业税及其附加历年“尾欠”,鉴于其情况复杂,一律先挂帐暂不征收,待全国停征农业税后,再按中央的政策执行。对基层干部为完成税费上缴任务或直接因工作而发生的垫支,各乡镇党委、政府要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二要认真解决土地承包方面的问题。要健全土地流转新机制,完善土地征占补偿新办法,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纠纷,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三要积极解决退耕还林的养护、钱粮补助兑现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后农民的生计问题以及水费收取、农网改造等问题。
  同志们,今年上半年,以“6+1”工程为重点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座各位功不可没。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较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农产品加工业滞后,自然灾害频繁,广大农民特别是受灾群众增收还比较困难。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在思想上更加重视;
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在措施上更加有力;
狠抓“三农”的劲头不松懈,在工作上更加扎实;
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努力构建和谐发展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推荐访问:会上 全县 讲话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dangyuangerengongzuozongjie/2021/0219/13199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