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少年教育消费问题研究

【www.zhangdahai.com--安全生产公文】

上海市青少年教育消费问题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选取上海社会科学院在读研究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消费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对上海市青少年教育消费问题进行典型解剖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代青少年在教育消费方面目的比较明确、对当前的教育成本基本认可、教育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教育消费理念逐步形成,但对教育消费的期望回报等问题仍存一定疑惑,对教育收费不断走高的趋势有一定异议。研究认为,根据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上海市应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与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教育供给,满足全市青少年教育消费需求,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教育消费理念。

关键词
青少年教育消费 研究生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经历了逐渐采取收费制、扩招、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深刻地影响了转型期青少年的教育消费观念、行为、心理等。从青少年教育消费状况角度对教育消费问题进行研究,可以积累有价值的相关资料,丰富教育消费的有关理论,在实践层面上为青少年的教育消费提供科学的指导,并制定有关对策,引导建立科学、健康的青少年教育消费理念,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上海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又是高校、高等人才的聚集地,上海市青少年教育消费的理念与价值取向、成本与收益、结构与层次等问题值得关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对于上海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上海“四个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等都有一定的参照与借鉴意义。当然,上海的青少年教育消费涉及的层面是相当广泛而复杂的,为了对教育消费中若干突出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同时也是从调查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效角度考虑,本课题研究采取了典型解剖法,即以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作为样本对青少年教育消费问题进行典型解剖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在读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为总体,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回收率达82.5%。由于有部分问卷的个别选项没有得到答题人填写,我们在问卷统计过程中统一将其归为空白卷。在比例计算中我们也另设有效百分比这一项,将所有空白卷排除在外独立进行计算,以使问卷信息得到全面的体现。所有回收问卷数据均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专项分析,以求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在回收的165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占54.5%,女性占44.8%;
曾经工作过的占63.6%,没有工作经历的占35.8%;
在职学习的占22.4%,全日制学习的占74.5%。在填答人员中,各自分布的专业也非常广泛,可以说涉及了社科院研究生部的所有专业,其中经济学、文学、法学三个专业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分别占到总人数的47.9%、17.2%、14.7%,主要与这几个专业招生较多相关。从调查对象的各项构成来看,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分布较为广泛全面,从而能够保证全面正确地反映出目前研究生教育消费的基本情况。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教育成本评价处于中等偏上区间,青年基本可以接受
对教育成本的评价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关于青少年对教育成本的评价,我们设计了四个选项:(1)这点钱没什么,读书后很快就会赚回来;
(2)还能承受,挺一挺也就过去了;
(3)将来肯定能承受,只是现在承受还是有点困难;
(4)代价太大了,将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赚回来。
调查数据显示,以上四个选项中,选择第2、3选项的最多,比重都超过30%,合计达70.56%。这说明,总体上说,当代青年对教育成本的评价处于中等偏上的区间,但处于两端的(认为没什么或代价太大的)也有一定比例,均在15%上下。由此看来,当前教育成本对广大青年来说,现实承受力和未来承受力相结合,基本上处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但已经处于能承受的上限,教育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将可能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
(二)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受其它因素影响较少
在问卷中,我们还对青少年教育消费的目的进行了调查,设计了11个选项:(1)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
(2)为了获得更高的文凭;
(3)为了改换工作岗位;
(4)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
(5)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6)本职工作的竞争和挑战迫使自己不断“充电”;
(7)同龄人之间的攀比;
(8)证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9)受媒体、社会环境的影响;
(10)父母家人的催促;
(11)说不清楚。
根据获得的调查数据,绝大部分调查对象选择了“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所占比例超过其它各项之和,接近60%。这凸显了当代青年对自身素质提高有着执着的追求,而不是通常人们所想象的仅仅是为了更高的收入、地位、文凭或为了改换工作岗位。这也表明,当代青年接受教育的意图趋于理性化,对自己生活道路的独立判断能力日益增强,较少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
(三)家庭阶层分布广泛,农民工人占主体
家庭状况与青年的教育消费密切相关,是影响青年教育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按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专家陆学毅研究员的社会分层,这次接受调查青年的家庭状况的基本结构是:干部占20.63%,企业管理人员2.5%,私营企业家1.88%,专业技术人员6.88%,公务人员13.75%,个体经营者5.0%,商业服务业的从业者1.88%,产业工人18.75%,农民25.0%,无业与失业人员3.75%。从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家庭所处的阶层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企业管理人员、官员家庭出身的研究生并不是很多。
(四)青少年主体认可教育消费,但仍存困惑
通过调查,对于教育成效的评估,大多数青年认为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值”,选择该项的占调查总数的52.12%,说明多数青年对自己的教育消费持认可的态度,认为不仅学得了知识,而且值得自己付出成本或代价。但同时也有一些青年存在矛盾与困惑,其中有17.58%接受调查的青年认为虽然学有所得、但不值得,有27.27%对自己的学习评价表示说不清楚。但真正后悔选择来读书的却非常少,仅仅占调查总数的3.03%。这些数据表明,虽然从总体上青年肯定学习,但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对未来回报的不可预期性等都增加了他们的困惑与矛盾。
(五)学习经费主要来自父母,但自己工作的所得也占相当比重
这次的调查数据显示,青年研究生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父母,49.39%接受调查的青年都说他们的学费来自于父母。紧随其后的是自己学习之后的工作所得,达26.22%,其中相当多青年都参加了勤工俭学,还有些青年则是在参加工作之后再回来读书的。在博士研究生中,自己工作所得占的比例更大。而亲友、学校、社会的资助所占的比例非常少,这也表明社会总体上还是倾向于自己掏钱接受高等教育,但终究大多数学生还未能完全自立,所以经费不得不由父母来承担。
(六)身份优越感日益消失,研究生教育面临挑战
踏入研究生教育的大门,在社会上很多人的眼中应该都是拥有锦绣前程的社会精英,但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对毕业后充满信心的研究生却只有20.61%,另外有45.45%的研究生认为“应该还可以”,其余人对未来则是一种迷惑、猜测的心态,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定位,甚至还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对未来不大看好或看不到希望。这一方面反映了研究生扩招后自身优越感的降低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确实也反映了社会对能力和学历认同的分离。
(七)青少年教育消费结构合理,消费倾向日趋理性
这次调查中关于“青少年教育消费结构”的结果,主要反映了研究生的一些特点。其中,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支出比重最大,达到34.53%。同时,由于学习期间要买大量的书报和音像制品,“购买书报和音像制品”成了接受调查群体的第二大教育消费项目,达到26.22%。很多研究生出于将来就业的考虑都在学习期间备考各类职业证书比如司法考试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高级口译证书等等,因此考证费用也成了研究生的一大教育消费项目。至于其他费用基本上还比较少。可见当今研究生的教育消费应该是比较理性的,都是在有的放矢,基本没有盲目进行教育消费的现象。
(八)教育收费异议颇多,教育内容、教育体制亟需改革
关于教育消费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接受调查的群体中有超过20%的人认为“教育收费过高,缺乏合理的控制,超出普通大众的承受能力”。教育收费压力问题也正是目前社会普遍呼吁关注的问题。这几年随着研究生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改革,公费生的名额是一减再减,而学费却是一涨再涨,其增长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普通研究生的承受能力。很多研究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到处兼职打工,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业,以至“混”文凭,这应该说对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除此之外,教育消费中的问题还集中在教育内容和教育体制上,据我们调查,研究生普遍反映教育内容滞后,所学的内容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从而导致就业过程中的障碍。另外教育体制的死板也引起广大研究生的不满。所有学生不管能力大小都要统一学习三年,学分制改革的美好设想也始终是空中楼阁,无法具体贯彻执行。研究生根本不能按照个人事业、家庭等情况的变动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业,全部都要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模式进行。当然除了上述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外,教育资源的缺乏也日益引起广大研究生的不满。特别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由于不能方便地查找世界范围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和最新期刊资料,很多研究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碰到了很多的难题,对论文的质量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九)合理健康的教育消费理念逐渐形成
不同的人对教育消费有不同的理解。那当今这个时代,作为社会知识精英阶层的研究生对教育消费又是怎么理解的呢?在这次接受调查的群体中,有32.66%的研究生认为教育消费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27.52%的研究生认为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通过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来获取更高的收益;
有21.25%的研究生认为选择教育消费是在选择个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三种认识是当代研究生的主流认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自身的特点:善于教育消费,乐于教育消费,也对教育消费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确定收费标准、降低教育成本、优化教育供给
对青少年来说,教育收费状况是影响他们的教育消费行为、教育消费心理及教育消费预期等的主要因素。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教育收费是较高的,已接近青年人承受能力的上限,但相对于自身素质提高及未来就业、收入等的预期又使得他们还是接受了现在的教育成本,主要是其中的教育收费。
因此现在主要要做的是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进一步优化教育供给,改变主要由父母提供学费进行高等教育的现状。无论什么类型的国家,政府对教育的资助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鼓励企业、先富起来的社会个人、海外资金等积极支持高等教育,鼓励高校与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进行合作,促进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从总体上改变教育消费主要依靠父母的现行结构,促进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减少收费、降低青年教育消费的成本,缓解青年,特别是作为主体的农民、工人子弟的求学压力,推动青年教育消费的可持续进行。
(二)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育制度
虽然接受调查的大多数青年都认为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值,但也有不少的青少年存在矛盾与困惑,这种矛盾与困惑在随后的回答里得到了印证:有相当多的青少年认为目前教育消费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体制落后。这种制度的滞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因此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教育制度是当务之急。
首先,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事业,要从深层次上为各项教育制度的改革开辟道路,为教育消费奠定基础,这就要配合进行收入分配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甚至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才能优化教育消费,确保教育消费的合理、公平、高效,为教育消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其次,要在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要逐步放宽对民办教育的限制,积极争取与国际教育力量的配合,引进先进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学方法、办学理念,探索多样化的办学途径与管理模式。
第三,要完善各种具体的教育制度,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年限模式,并配合建立学分制度,毕业审查制度,奖学金与贷学金制度,政府资助制度,社会援助制度等。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实行三年制的教育年限制,学分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政府与社会资助过于薄弱,贷学金的信用大打折扣,毕业审查制度也存在走过场的嫌疑。种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制度导致了教育消费中的诸多困惑与矛盾。
(三)合理引导青少年建立科学、健康的教育消费理念
虽然研究生对教育消费的认识更加理性,但还是有很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处于迷惘、疑惑的状态,对未来的定位不是很明确。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整个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并不是很清晰,仍然有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现象。
正如我们在调查中所了解到的,很多人来读研既不是出于工作上的要求也不是出于个人的学术追求,纯粹就是为了学历而读书,这直接导致了很多研究生读研期间郁郁寡欢,混日子,对未来迷惘。既没有在学术上真正有所长进,又浪费了大好青春年华。最后混到了文凭,却从事不相关的工作,原来学习的知识根本用不到,这对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在美国,社会对研究生有着明确的定位。硕士生基本上还是职业性的教育,而到了博士阶段就是纯粹以学术研究为取向,博士毕业生就是以从事学术研究为己任。而我国目前,硕士生也基本上以学术研究为标准,这导致许多硕士生为了能顺利毕业不得不粗制滥造许多学术论文以求发表,形成了所谓的“文化垃圾”。另一方面,很多博士生却根本没想过要以学术研究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也在混文凭以求找到好工作,甚至很多政府官员也来读博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在的“博士不博”,严重影响了我国博士的声誉和水准。
要改变这种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消费理念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消费理念尤其重要。要实现这一点,除了需要国家、舆论媒体的正确引导外,学校加快研究生录取标准、教学目标的改革也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四)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青少年教育消费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研究生对教育设施的落后和教育资源的缺乏都表示不满。也许普通教育消费者可能还感觉不到,而作为研究生,由于时常要撰写学术论文,了解世界各领域的最新发展,这一点就感受的尤其深刻。
应该说目前上海还缺乏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提供的共享教育资源还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国内的一些教育资源,至于国外的很多学术期刊杂志,往往跑遍上海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也找不到,而要查找某一领域国外的最新论文则更为困难。这可能已经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紧跟世界步伐的重大障碍。
而许多西方国家为什么能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在于他们充分合理地整合了社会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了全社会的资源共享,从而查找资料非常方便,使全体国民都深受其惠。因为很多资源的利用和期刊的订阅都是要向有关机构付费的,特别是国外的一些资源,使用费往往非常昂贵,单让某一个单位承担可能都会入不敷出,不划算。如果能有一个协调机构,集合各大教育机构的物力,共同支付这笔费用,然后对社会开放,就像上海图书馆的运作模式一样,这样社会中的每一个教育消费者只要支付很少的价钱就能满足各自不同的教育需求,从而形成集体的利益最大化。

 

推荐访问:上海市 青少年 消费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anquanshengchangongwen/2021/0321/19426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