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推荐

【www.zhangdahai.com--其他公文】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特征,表面积计算等有关立体图形相关知识后,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1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25页例

9、“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1cm3小正方体拼摆成的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包装盒,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准备1cm3的正方体和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出示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模型),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

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演示:按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各含有的小正方体个数,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揭题:刚才,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但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个长方体中含有的1cm3小正方体的个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包含的体积单位的个数。同时也为后面有序地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一些孕伏。]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启发:在三年级,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还记得是怎样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吗?

学生回忆后,电脑演示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出示长方体直观图,讨论: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研究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可以把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棱长1厘米、1分米或1米的正方体,长方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它的体积。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增加或缩短,它的体积会怎样?如果改变它的宽或者高,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谈话:看来,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有道理。要研究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一些长方体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摆出一些长方体。

明确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用若干个1cm3的正方体任意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上序号。

(2)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完成记录表。

(3)填完表格后,同桌核对数据,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按要求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指名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以其中的一个长方体为例,说说怎样看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的。正方体的个数又是怎样数的,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根据表中数据,自己有什么发现。)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启发:同学们通过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发现了长方体体积等于它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它长、宽、高的乘积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探索长方形面积的经验,通过类比把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迁移到立体图形中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也是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操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初步发现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悟归纳的思想方法。]

三、再次探索,验证规律

出示4×1×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是一个长4cm、宽1cm、高1cm的长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想到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正好可以得到这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4cm3;也可能用“4×1×1”算出它的体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体上画出相应的分割线,确认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cm3。(见图1)

出示4×3×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如果不用1cm3的小正方体,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在长方体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

提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2)

明确:在这个长方体中,沿着长一排可以摆4个1cm3的小正方体,沿着宽可以摆3排,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4×3×1”来计算。

出示4×3×2的长方体图,谈话: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3?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图3)

提问:如果用的小正方体来摆第3个长方体,沿着长一排可以摆几个?沿着宽可以摆几排?沿着高可以摆几层?它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再问:如果有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3cm,摆出这个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cm3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cm3?

引导学生用示意图表示出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对三个长方体的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了“想象—画图—说理”的过程,使学生随着排数、层数的递增,清晰地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第4个长方体只给出了长、宽、高的数据,意在促使让学生依托已经获得的直观经验,将摆的过程内化为有序地算(数)的过程。至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已呼之欲出。]

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我们前面提出的猜想正确吗?

揭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指出:以后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讲解: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板书:V=abh。

和同桌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口算各题的得数,并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五、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出示长方体的包装盒,谈话:刚开始上课,我们还不能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是多少,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要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有办法知道这些数据吗?

指导测量、记录数据后独立解答。

出示正方体的包装盒,这是一个棱长12cm的正方体纸盒,它的体积是多少cm3?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完成第26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或棱长)各是多少cm,再口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数一数每个立体图形是由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

提问:计算冷藏车的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反馈。

六、全课小结,梳理学法

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

七、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2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峨眉山市龙池镇小 童小军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9页——30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体积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动手拼摆能力,观察、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分成2人小组,每组准备一些数量的小正方体、练习题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常用的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探究长方体的体积求法。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二、猜测、为学生指名探究方向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 师:你有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2、课件演示:把长方体切割成一个个的小正方体,数出每排个数、排数和层数;并用每排个数×排数×层数=总个数(即体积数)

3、师:(1)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能解决所有的长方体体积问题吗?看来有必要得出一个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猜测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和长方体的什么有关?

4、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三、探究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1、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用小正方体通过拼摆,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2、同桌合作: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齐读要求

(2)先摆,再观察,最后再填表。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1)小组汇报结果

(2)观察表格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同桌先互说 (3)全班交流发现

(4)师补充提问: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方体的什么有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观察一个摆好的长方体,理解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宽高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多抽几个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5、师:你能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6、回顾刚才的推导过程,同桌互说。

7、及时练习:出示一个长方体的文具盒

师:要求这个长方体文具盒的体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教师给出长宽高,学生计算,强调书写格式。

四、课堂练习

1、口算填表(见题单)

2、小法官

(1)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一定相等。( )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 )

3、建筑工地要挖一个长50米,宽30米,深50厘米的长方体土坑,一共要挖出多少方的土?(在工程中,1m3的土、沙、石等均简称“1方”)

4、考考你:下列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棱长1厘米)(见题单)

五、小结下课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方法和知识两个方面来说)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课后反思:

1、对推导过程的关键地方突出不够,即,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理解说理不够,应该让学生多说,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一下。

2、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提出的数学问题还可以更加准确具有指向性,对于关键地方的引导还不够合理。

3、应该板书出:1立方米=1方。加强学生对两个单位关系的理解。

4、本节课对于时间的安排差不多,比以前的课堂要合理得多,基本上是按照预定的时间完成的,这是我本节课最满意的地方。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3

岳庄小学

贾菊蒲 教学内容:

北师大出版社小学数学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

一、教学内容简析: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形体体积的基础。

二、教学环境:

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探究”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兴趣盎然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形成清晰的表现。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策略目标: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设计意图: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体会长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的需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提出猜想,确定研究的方向。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探究,来验证猜想的正确。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体会数学运用于生活实际。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这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动手实验、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六

教学实施具体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生活经验和旧知

课件出示: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淘气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2、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情况,请你观察下面的这几组物体,你能发现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与物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意图:导入新课用学生熟悉的工具书,引入新课,体会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课件出示体积大小不同的字典,直观形象的看出体积有大有小。]

(二)、唤起旧知

提出猜想

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体积是4立方厘米。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1)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12立方厘米。追问怎么得到的?

学生2:一排是4立方厘米, 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3)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

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

12×2=24立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1:24立方厘米。

学生2: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板书:体积

24

3.启发: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行的通吗?观察板书上的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大胆猜测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猜想:

学生1:用计算公式

学生2:与长宽高有关。因为表面积就与长宽高有关?? 学生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三)动手实践

验证猜想

1、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开始操作、计算、记录、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公式的推导。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 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在实物投影上边摆边说)

第一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二组:把18个正方体木块摆成1排,每排6个,摆3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三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2排,每排6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据汇总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

[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分组操作拼长方体、填写报告单,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降低体积公式推导的难度。从而提出创造性问题,逐步形成创造意识。]

2、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1)师问: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生一: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生二: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体积怎么求?为什么?

学生们学会了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意图:分小组学习,是学生主动理解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比较、分析实验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出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索,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课件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3)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 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

高用h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 = abh

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师问: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例: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全班动笔做一做。

(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 长6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体积。 (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

长6厘米,宽6米,

高6米,求体积。

是什么立体图形?正方体

教师指着长、宽、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提问: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你怎样想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后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

V=a×a×a = a3 说明理由: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意图:尝试练习是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新问题的渠道。同时通过学生说思考过程,不但突出了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及创新发展的能力。](4)继续观察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四)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 1.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

)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2.提高题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只列式)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 实际应用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 =2.9×1×14.7

=42.63(m3)

答: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2)有一种正方体形状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V=a3=6×6×6

=216(cm3)

答:这种魔方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 4.发展题

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要求学生借助于两种工具: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一把直尺,把这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只要求说出自己的方法。

[意图:巩固练习的练习题设计,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创新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

(五)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教后记:

本课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论证去发现一些客观规律。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发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数学公式,还知道了应该如何独立思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在论证的过程中,同学们动手操作,分别派出各组的代表讲解各自验证的全过程,最终使全班同学达成共识,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想,把“如果”变为现实,转换一种角度更多地把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施放出来,可能得到的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规律,掌握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训练。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课件 大小不一的两个物体 大小相近的长方体与正方体 【学具准备】正方体小方块

教学实施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1、大家都爱吃水果,那么西瓜和苹果哪个大?哪个小?(西瓜大苹果小)

其实刚才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比较它们的体积)体积指的是什么?(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那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3、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那你能猜猜这个长方体学具的体积是多少吗?那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比较,哪个会大一些呢?

4、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谁说说看?(看看它们哪个体积大哪个就大?)

5、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观察思考 提出猜想

1、猜想: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下面请看课件。

出示三组长方体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都有关。

三、观擦实验,验证猜想

1、那么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凭空想象是不行的,数学是要讲究依据的,要通过反复的实践证明才行 课件演示

(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体积是4立方厘米。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12立方厘米。追问怎么得到的?

学生2:一排是4立方厘米, 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3)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1:24立方厘米。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2: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

12×2=24立方厘米 再追问: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3: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2、启发: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是不行的,同学们通过观察刚才老师在课件上的演示你发现了没有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谁能把你的发现大胆的说给大家?

学生1: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学生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3、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4、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师问: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课件出示习题

(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 推导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a×a×a = a3 应用公式计算

(4)继续观察

使学生明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然后导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四.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

1、填一填

2.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

)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3.提高题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只列式)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4.实际应用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__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 =2.9×1×14.7

=42.63(m3)

答: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2)有一种正方体形状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V= a =6×6×6

=216(cm3)

答:这种魔方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

五、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 3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东西?(笔盒、牙膏盒)谁大谁小呢?(引出体积的的概念)然后指出其中一个面,引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

①、长方体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②、长方体长、高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③、长方体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2、做一做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他们的长、宽、高,并完成下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小正方体

个数/个

体积

(立方厘米)

第一个长方体

第二个长方体

第三个长方体

第四个长方体

3、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长 方 体 的 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正 方 体 的 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4、独立完成课本47页“试一试”1题。

①观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各个图形的什么?( )

②想一想,知道了底面积和高,如何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

v=( ) ×( )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这个笔盒的体积有多大?分小组量一量、算一算。

2、计算:(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评价

1、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办法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呢?

2、在这节课里,你表现怎么样?你觉得那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表现好?好在哪里?

五、布置作业

请你设计一个体积是210立方米的游泳池。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

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4 1 l

8 4 2 1

24 4 3 2

(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 b h

三、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a a=a3读作a的立方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看表计算

正方体 棱长 体积

0.9m

2.4dm

1.6CM

长   宽   高   体 积

12m 5m 4m

1.5dm 0.8dm 0.5dm

8 cm 4.5 m 3cm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四、小结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一)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出问题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产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2掌握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一个长方体拼制模型(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每组24个边长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8厘米 长:6分米 长:8厘米 长:12米

  宽:4厘米 宽:2.5分米 宽:4厘米 宽:10米

  高:5厘米 高:10分米 高:4厘米 高:1.5米

  2、下列图形是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3、怎样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新知探究

  1、长方体的体积。

  (1)活动一:

  师:郑老师在每个4人小组都放了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和一张学习单,下面我们将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首先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A、四人小组合作用12个小正方体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B、每摆出一种请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然后再摆下一种;

  C、摆完后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D、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反馈,学生汇报

  生每汇报出一种情况,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板书: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用每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得到一层所含的体积单位数,再乘以层数,就能得到这个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数。

  板书:体积=每行个数×行数×层数

  师:刚才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的长方体体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郑老师刚才也摆了两个,不过体积比你们大多了,但是要看懂郑老师的长方体必须发挥一下你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课件出示)

  你知道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填表)

  (2)活动二:

  师:四人小组合作,你们能摆出一个体积更大的长方体吗?

  预设:长5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生:长宽高,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行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行,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2、下面的长方体,看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并指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观察上面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

  第一个:5=5×1×1

  第二个:15=5×3×1

  第三个:12=3×2×2

  通过上面的关系式,可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b×c。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3、正方体的体积。

  因为正方体的性质,所有的棱长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a·a。

  a·a·a也可以写作a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般写成V=a3。

  三、巩固提升

  1、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V=abh=7×3×3=63(cm?)

  V=a3=4×4×4=64(cm)

  2、求下列长方体的体积。

  8×4×5=160(cm3) 6×2.5×10=15(dm3) 8×4×4=128 (cm3) 1.5×10×12=180(m3)

  3、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是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

  =2.9×1×14.7

  =42.63(m?)

  答:这块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0.23=0.2×0.2×0.2。( √ )

  (2)5X3=10X。( × )

  (3)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3=12(立方分米)。( × )

  ( 4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 )

  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立方分米,长8分米、宽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48÷8÷4=1.5(分米)

  答:它的高是1.5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10厘米,宽8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6÷4=24(厘米) 24-10-8=6(厘米)

  10×8×6=48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480立方厘米。

  7、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7分米,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鱼缸的体积是多少?

  (8×6)+(8×7+6×7)×2=244(平方分米)

  8×6×7=336(立方分米)

  答: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244平方分米。这个鱼缸的体积是336立方分米。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oao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希望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1cm3小正方体拼摆成的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包装盒,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准备1cm3的正方体和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出示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模型),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

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演示:按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各含有的小正方体个数,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揭题:刚才,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但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个长方体中含有的1cm3小正方体的个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包含的体积单位的个数。同时也为后面有序地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一些孕伏。]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启发:在三年级,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还记得是怎样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吗?

学生回忆后,电脑演示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出示长方体直观图,讨论: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研究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可以把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棱长1厘米、1分米或1米的正方体,长方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它的体积。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增加或缩短,它的体积会怎样?如果改变它的宽或者高,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谈话:看来,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有道理。要研究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一些长方体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摆出一些长方体。

明确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用若干个1cm3的正方体任意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上序号。

(2)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完成记录表。

(3)填完表格后,同桌核对数据,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按要求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指名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以其中的一个长方体为例,说说怎样看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的。正方体的个数又是怎样数的,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根据表中数据,自己有什么发现。)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启发:同学们通过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发现了长方体体积等于它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它长、宽、高的乘积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探索长方形面积的经验,通过类比把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迁移到立体图形中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也是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操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初步发现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悟归纳的思想方法。]

三、再次探索,验证规律

出示4×1×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是一个长4cm、宽1cm、高1cm的长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想到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正好可以得到这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4cm3;也可能用“4×1×1”算出它的体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体上画出相应的分割线,确认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cm3。(见图1)

出示4×3×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如果不用1cm3的小正方体,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在长方体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

提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2)

明确:在这个长方体中,沿着长一排可以摆4个1cm3的小正方体,沿着宽可以摆3排,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4×3×1”来计算。

出示4×3×2的长方体图,谈话: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3?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图3)

提问:如果用的小正方体来摆第3个长方体,沿着长一排可以摆几个?沿着宽可以摆几排?沿着高可以摆几层?它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再问:如果有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3cm,摆出这个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cm3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cm3?

引导学生用示意图表示出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对三个长方体的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了“想象—画图—说理”的过程,使学生随着排数、层数的递增,清晰地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第4个长方体只给出了长、宽、高的数据,意在促使让学生依托已经获得的直观经验,将摆的过程内化为有序地算(数)的过程。至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已呼之欲出。]

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我们前面提出的猜想正确吗?

揭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指出:以后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讲解: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板书:V=abh。

和同桌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口算各题的得数,并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五、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出示长方体的包装盒,谈话:刚开始上课,我们还不能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是多少,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要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有办法知道这些数据吗?

指导测量、记录数据后独立解答。

出示正方体的包装盒,这是一个棱长12cm的正方体纸盒,它的体积是多少cm3?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完成第26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或棱长)各是多少cm,再口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数一数每个立体图形是由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

提问:计算冷藏车的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反馈。

六、全课小结,梳理学法

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

七、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2

峨眉山市龙池镇小 童小军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9页——30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体积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动手拼摆能力,观察、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分成2人小组,每组准备一些数量的小正方体、练习题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常用的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探究长方体的体积求法。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二、猜测、为学生指名探究方向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 师:你有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2、课件演示:把长方体切割成一个个的小正方体,数出每排个数、排数和层数;并用每排个数×排数×层数=总个数(即体积数)

3、师:(1)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能解决所有的长方体体积问题吗?看来有必要得出一个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猜测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和长方体的什么有关?

4、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三、探究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1、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用小正方体通过拼摆,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2、同桌合作: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齐读要求

(2)先摆,再观察,最后再填表。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1)小组汇报结果

(2)观察表格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同桌先互说 (3)全班交流发现

(4)师补充提问: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方体的什么有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观察一个摆好的长方体,理解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宽高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多抽几个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5、师:你能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6、回顾刚才的推导过程,同桌互说。

7、及时练习:出示一个长方体的文具盒

师:要求这个长方体文具盒的体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教师给出长宽高,学生计算,强调书写格式。

四、课堂练习

1、口算填表(见题单)

2、小法官

(1)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一定相等。( )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 )

3、建筑工地要挖一个长50米,宽30米,深50厘米的长方体土坑,一共要挖出多少方的土?(在工程中,1m3的土、沙、石等均简称“1方”)

4、考考你:下列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棱长1厘米)(见题单)

五、小结下课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方法和知识两个方面来说)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课后反思:

1、对推导过程的关键地方突出不够,即,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理解说理不够,应该让学生多说,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一下。

2、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提出的数学问题还可以更加准确具有指向性,对于关键地方的引导还不够合理。

3、应该板书出:1立方米=1方。加强学生对两个单位关系的理解。

4、本节课对于时间的安排差不多,比以前的课堂要合理得多,基本上是按照预定的时间完成的,这是我本节课最满意的地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3

岳庄小学

贾菊蒲 教学内容:

北师大出版社小学数学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

一、教学内容简析: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形体体积的基础。

二、教学环境:

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探究”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兴趣盎然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形成清晰的表现。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策略目标: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设计意图: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体会长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的需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提出猜想,确定研究的方向。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探究,来验证猜想的正确。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体会数学运用于生活实际。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这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动手实验、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六

教学实施具体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生活经验和旧知

课件出示: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淘气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2、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情况,请你观察下面的这几组物体,你能发现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与物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意图:导入新课用学生熟悉的工具书,引入新课,体会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课件出示体积大小不同的字典,直观形象的看出体积有大有小。]

(二)、唤起旧知

提出猜想

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体积是4立方厘米。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1)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12立方厘米。追问怎么得到的?

学生2:一排是4立方厘米, 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3)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

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

12×2=24立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1:24立方厘米。

学生2: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板书:体积

24

3.启发: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行的通吗?观察板书上的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大胆猜测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猜想:

学生1:用计算公式

学生2:与长宽高有关。因为表面积就与长宽高有关?? 学生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三)动手实践

验证猜想

1、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开始操作、计算、记录、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公式的推导。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 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在实物投影上边摆边说)

第一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二组:把18个正方体木块摆成1排,每排6个,摆3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三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2排,每排6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据汇总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

[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分组操作拼长方体、填写报告单,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降低体积公式推导的难度。从而提出创造性问题,逐步形成创造意识。]

2、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1)师问: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生一: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生二: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体积怎么求?为什么?

学生们学会了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意图:分小组学习,是学生主动理解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比较、分析实验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出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索,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课件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3)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 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

高用h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 = abh

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师问: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例: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全班动笔做一做。

(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 长6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体积。 (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

长6厘米,宽6米,

高6米,求体积。

是什么立体图形?正方体

教师指着长、宽、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提问: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你怎样想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后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

V=a×a×a = a3 说明理由: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意图:尝试练习是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新问题的渠道。同时通过学生说思考过程,不但突出了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及创新发展的能力。](4)继续观察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四)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 1.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

)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2.提高题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只列式)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 实际应用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 =2.9×1×14.7

=42.63(m3)

答: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2)有一种正方体形状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V=a3=6×6×6

=216(cm3)

答:这种魔方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 4.发展题

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要求学生借助于两种工具: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一把直尺,把这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只要求说出自己的方法。

[意图:巩固练习的练习题设计,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创新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

(五)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教后记:

本课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论证去发现一些客观规律。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发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数学公式,还知道了应该如何独立思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在论证的过程中,同学们动手操作,分别派出各组的代表讲解各自验证的全过程,最终使全班同学达成共识,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想,把“如果”变为现实,转换一种角度更多地把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施放出来,可能得到的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4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辽宁省大石桥市周家镇中心小学

李丽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规律,掌握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训练。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课件 大小不一的两个物体 大小相近的长方体与正方体 【学具准备】正方体小方块

教学实施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1、大家都爱吃水果,那么西瓜和苹果哪个大?哪个小?(西瓜大苹果小)

其实刚才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比较它们的体积)体积指的是什么?(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那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3、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那你能猜猜这个长方体学具的体积是多少吗?那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比较,哪个会大一些呢?

4、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谁说说看?(看看它们哪个体积大哪个就大?)

5、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观察思考 提出猜想

1、猜想: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下面请看课件。

出示三组长方体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都有关。

三、观擦实验,验证猜想

1、那么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凭空想象是不行的,数学是要讲究依据的,要通过反复的实践证明才行 课件演示

(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体积是4立方厘米。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12立方厘米。追问怎么得到的?

学生2:一排是4立方厘米, 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3)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1:24立方厘米。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2: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

12×2=24立方厘米 再追问: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3: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2、启发: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是不行的,同学们通过观察刚才老师在课件上的演示你发现了没有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谁能把你的发现大胆的说给大家?

学生1: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学生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3、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4、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师问: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课件出示习题

(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 推导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a×a×a = a3 应用公式计算

(4)继续观察

使学生明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然后导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四.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

1、填一填

2.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

)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3.提高题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只列式)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4.实际应用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__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 =2.9×1×14.7

=42.63(m3)

答: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2)有一种正方体形状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V= a =6×6×6

=216(cm3)

答:这种魔方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

五、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 3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5

教材解读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教材通过学生更熟悉、更直观的“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体会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3、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具准备 前置作业、多媒体设备、红笔、12个体积1厘米的小正方体

预 习 提 纲

1、什么叫做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

教 学 流 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27至31页。 1、1米、1分米、1厘米是( )单位。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 )单位。

2、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说明了什么?

3、电视机 影碟机 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哪个体积?哪个最小?

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 )

二、互动交流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洗衣机、影碟机、手机,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一个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一个粉笔盒的体积

3、推导体积公式

(1)分别用8个、12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观察发现,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长,排数相当于长方体的宽,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高

(2)发现规律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3)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推导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三、总结评价

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

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四、巩固或提高

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 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教 学 反 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节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人教版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

人教版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4、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考考你的观察力。

2、动画引入:

蓝猫三千问,08年什么大事?森林里举行运动会。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图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蓝猫:这两个场地的面积有多大? 师:有哪些办法? 生1:用面积单位去摆。

生2:可以计算。用长乘宽,我是预习的。

师:你能从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发现面积计算的方法吗?我们今天来研究。

第 1 页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主动探究

(1)提供生:透明方格纸、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块、尺子和一张印有六个图形的纸。

师:请自己选择材料和工具,想办法求出六个图形的面积,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作业纸:

长度单位:厘米

1号图(横放):长5宽3 2号图(竖放):长4宽2 3号图:正方形边长2 4号图:正方形边长3 5号图(横放):长4宽1 6号图(横放):长6宽4(2)学生个体活动,然后小组交流。

师:每人在组内交流你选择了什么图形,用什么方法得到了面积。小组内选择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汇报:

第1组:用透明小正方形纸覆盖在2号图形上,2号图形是长4宽2,有8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再覆盖在6号图形上,6号图形是长6宽4,有24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同时另一生记录在黑板上。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很简单。

第 2 页 师:也是这样做的举手,有不同的吗?第2组:用小正方形摆在第1个图形上,横着摆一排5个,竖着摆了3个,一共要摆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同样方法摆第4个图形。

师:(指图1)为什么只摆7个? 生:因为一排5个,竖着摆3排就行了。

第3组:用尺子画图1格子,长是5画5格,宽是3画3行,一共是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师小结:刚才用透明小方格去量,用尺子画格子、用小正方形去摆,知道了这些图形的面积。

(3)比较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数方格的。

师小结:长是几,就是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宽是几,就有几排这样的面积单位,长方形面积就是含有面积单位的个数。

(4)长方形面积单位和什么有关?又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师:能结合操作中的数据,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号图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有3个5是15平方厘米。

2号图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8平方厘米。

3号图形长是3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9平方厘米……

第 3 页 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都说明了? 生: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

师: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积。

请生闭眼想象,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多少平方厘米? 长8米,宽5米,面积多少平方米? 师:长方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长乘宽(师板书)师:正方形面积怎样算? 生: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师:你怎么想的?正方形面积为什么等于边长乘边长? 生: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师: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面积也可以用长乘宽,也就是边长乘边长(板书) 集体朗读公式。

3、生活中的应用

(1)计算长方形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要求正方形面积呢? 图:举重场、田径场(无数据) 师:要计算这两个场地的面积,要知道什么?

第 4 页 生:长和宽 边长

图:两块场地出现数据。田径场:长50米,宽30米 举重场:边长8米

生计算。汇报:

生1:举重场面积64平方米,8乘8=64 生2:50乘30=1500平方米

(2)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图:蓝球场P99 -- 5 求面积。长28米,宽15米 生汇报。

(3)奖品:蓝猫书签

师:书签是什么形状?估计面积大约多少平方厘米? 生1:大约是48平方厘米。 生2:这个书签大约是45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想的? 生:长9厘米,宽是5厘米。

师:你为什么先估计它的长和宽? 生:知道长和宽,就能估出面积。

请生测量书签长和宽,计算面积。汇报;长是12,宽是4,12乘4=48平方厘米

(4)主席台背景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是2米。算背景图面积。

生1:将小正方形下移得到长,左移得到宽。

生2:画出长方形长和宽的格子。

第 5 页

4、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2

通州区川港小学 沈国军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82~8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

2、使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个数不等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猜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出示3幅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案。

提问:你知道他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为什么形状不一样,而面积却都是8平方厘米呢?

小结:看来用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量一量

1、出示一个长方形。 (1)估一估长方形的面积。

(2)验证估计的对不对,动手量一量。 一位学生上台摆,其余在学习单上摆。

提问:这个长方形里一共摆了几个?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小正方形的个数=每行摆的个数×摆的行数。

2、再出示一个稍大的长方形。 (1)用刚才的量法,量出它的面积。

(2)小正方形不够用你是怎么知道它的面积的?

小结:长里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长就是几厘米,

宽里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宽就是几厘米。 活动二:想一想

出示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

1、思考: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2、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活动三:学一学

1、自学课本知道字母公式。

2、一起总结字母公式。

三、课堂小结

思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揭示课题)

四、检测反馈

1、计算校园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物体表面的面积。

2、拓展。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每行摆的个数×摆的行数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S = a × b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 × 边长 S = a × a

人教版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表格 学生准备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出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了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块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块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先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3.揭示课题。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龟兔刷墙”的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开展教学作铺垫。 ⊙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例4中的问题(1)。

师: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你想到了什么办法?拿出学具来试一试吧。 2.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师:能展示一下你们摆的结果吗? 预设

(1)学生用正方形(面积单位)铺满整个长方形。

(2)学生可能只在长边和宽边上摆出面积单位。

(3)学生直接说出用5×3=15,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这时也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明自己这样计算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长方形中摆面积单位,突出面积计算的本质是对面积的度量。让学生想象将长方形全部铺满,体现出必须用面积单位密铺所测图形,这时通过所铺面积单位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图形的面积。3.通过追问,突出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 组织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用面积单位将长方形全部铺满?预设中的第二种情况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尽管只铺了一部分,通过想象,也可以数出铺满后所有面积单位的个数)(2)你是怎样数出全部面积单位的个数的?请结合下图一起数一数。

学生汇报:

一种情况:一个一个的数,大家一起再数一数。

另一种情况:用5×3=15(个),说一说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5表示每行摆5个,3表示有这样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3)思考: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师小结: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数出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明确每行个数与行数以及面积单位总个数之间的关系,为最后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作准备。⊙自主探究

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想不想验证一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1.教师让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至少摆3个)。一个同学记录,其他同学摆,边操作,边填表。(出示课件)2.选3名同学到黑板上摆,再汇报摆的长方形用了( )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因为(

),所以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 3.(1)若有学生摆出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2)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长9米、宽5米;长9米、宽7米;长9米、宽9米。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将长方形逐渐变成正方形。提问:大家看一看这个长方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长方形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在各小组的努力下得出结论并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齐读两个公式,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分别要知道什么?

6.用公式计算与之前的用单位面积去摆相比,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进一步验证得出任何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利用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通过推理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7.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长方的A4纸,宽是21厘米,长30厘米,求这块长方形A4纸的面积。(课件出示)。 (2)如果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68页1题。 2.完成教材69页6题 ⊙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学会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学会了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实验发现规律,并且进行验证的方法。 2.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数学难题,我们也要像今天这样去“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做一个小小的数学家。 ⊙布置作业

教材68页

2、3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面积

(平方厘米) (厘米) (厘米) 10 =

× 2 16 =

× 2 15 =

× 3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人教版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类推联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在操作、探究活动中自己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

尺、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与学互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演示两个大小相当的书房。(其地面铺有规格相等的地板砖)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明和小红的书房漂亮吗? 生:漂亮。

师:他们的书房地面是什么形? 生:都是长方形。

师:你们觉得谁的书房更大些?如何判断的? 生1:小明的书房大些。可以数地板砖的块数。

生2:我觉得小明的书房大些。因为他书房的宽和小红书房的宽差不多,但小明书房的长度要比小红的长得多。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不错。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有的是用估一估的方法,那到底谁的大呢?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 动手合作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 分小组开展实验。探究例2(1) 2. 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第(1)小组:用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1行,得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第(2)小组:每行摆5个,(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可以摆3行(这个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5×3)

3. 师:同学们的思路清晰,表达清楚。特别是第(2)组的同学,不难看出他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他们的发现真不错。

(二) 推测、再次验证。

1. 刚才同学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那其他长方形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计算呢? 2. 生操作、验证完成例2(2) 3. 汇报、交流。4. 总结、验证: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 类推——验证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1. 大胆推测: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怎样求?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吗?

生:我认为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有着密切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就应该是边长乘边长。

师:同学们对他的推测有异议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吧。 2. 操作、验证。 3. 师生交流。 4. 直观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师小结(略)四.反馈练习:

1. 课件回放: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现在可以判断小明和小红谁的书房面积大些了吗? 2. 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吗?求正方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它的边长吗?

思路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开场白,在良好的求知热情中揭示课题,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网络。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大胆猜测、主动操作、探究中来验证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人教版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看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有什么收获吗?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及同学!

推荐访问:长方体 教学设计 体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qitagongwen/2021/0822/423917.html

  • 相关内容
  • 08-22 《比例的意义》教学实录盘点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比例的意义》教学实录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比例的意义》教学实录盘点希望对你有

  • 08-22 《比例的意义》教学实录盘点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比例的意义》教学实录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比例的意义》教学实录盘点希望对你有

  • 08-22 小学生期末评语简短精辟汇总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小学生期末评语简短精辟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生期末评语简短精辟汇总希望对你有

  • 08-22 班主任期末评语大全总结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班主任期末评语大全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班主任期末评语大全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班

  • 08-22 成绩优秀学生期末评语推荐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成绩优秀学生期末评语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成绩优秀学生期末评语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