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商贸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宏观思路

【www.zhangdahai.com--医院工作总结】

2005年商贸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宏观思路
副县长  XX
(2005年12月)

  2005年是“十五规划”关键的一年,也是全县三产业及商贸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今年以来,全县三产业、商贸经济、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特别是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加快县域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坚持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追求,把发展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攻坚破难,开拓创新,通过全县商贸战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园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的目标。
  一、2005年主要工作成效
  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6%;
第三产业实现税金4404万元;
外贸出口额783万美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20.5%,同比增长24%;
列入考核商贸企业完成销售总额8120万元,同比增长13%,占全目标任务的103%,实现利润1751万元,同比增长7%,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2%;
实现税金1293万元,同比增长12%,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5%。三产业拉动GDP增长   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  :  。
  (一)以刺激消费为突破口,三产业及商贸经济协调发展。2005年,全县三产业及商贸经济工作按照年初县委十届六次全委会及《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求跨越,在改革中求突破,着力在三产业上档升级增辐射上下功夫。一是稳步推进商贸企业改革。按照“盘活存量,创新机制,稳步推进”的指导原则,糖酒公司、粮食流通企业的改制工作有序进行,完成了百货公司、燃建公司等企业改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成了供销社12户改制企业的扫尾工作,启动了磨子街旧城改造方案。并帮助齐祥食品、宏济药业、绿源食品、南药蓬安公司等一批改制企业建立现代制度。二是快速推进商贸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多方投资商贸设施建设。今年来,在去年商贸设施投入的基础上,又引进了南充鑫泰集团投资200元,在原东方红旅馆的基础上,成立了瑞泰商务大酒店;
引进南充南鹰集团对原人民市场进行改建;
引进   业主通过资产拍卖,收购了城南市场,目前正在改造之中;
积极动员业主对人民市场、城中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启动了抚琴小区市场的规划。三是积极创新现代流通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农资公司物流中心经营机制,初步形成了以本县为主,营山、仪陇为辅的农资市场销售网络。引导和鼓励宏济药业、南药集团蓬安分公司等连锁企业不断增加网点、扩大市场的同时,大力引进连锁企业,推动我县连锁业的发展。目前,全县连锁经营企业达到13家,拥有门店520个。同时,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一些规模以上商贸企业已经建立了企业网站、网页等,在推进电子商务、有效开展服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四是餐饮娱乐业增势强劲。逐步引导餐饮业主经营理念向工薪消费转变,着力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同时,积极倡导节约型消费,以相如饭店为中心的黄金消费圈进一步浓厚,服务业税收大幅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档次明显提升,城市商气更加浓厚。
  (二)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招商引资快速推进。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火车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党政主要领导抓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锻炼干部的第一战场,作为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第一内容,充分调动全民招商的积极性,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撑杆跳。全县共接待客商680余人次,洽谈项目242余个,签订正式合同62个,协议引资26.8亿元,到位资金6.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7个,到位资金4.7亿元。一是转变观念,强化招商引资主导地位。年初,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开放蓬安”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的新理念,对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及下一步主攻方向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结合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围绕打造“开放蓬安”这一主题,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形成了人人讲招商、个个抓招商的良好局面,招商引资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示范带动,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通过领导回访、蹲点招商、定点招商,今年引进的荷田化工、七环养殖、天杰普华、熠晖冶金、钰峰葛业、今普食品等主要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服务,极效提高了招商引资成功率。三是搭建载体,构筑招商引资全新领域。立足载体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园区管理与运作新机制,园区招商引资取得了新突破。北京荷田、天杰普华、天府兴贵、四川熠晖、重庆钰峰入驻工业园区。四是做强产业,创造招商引资县域特色。实施链条招商,紧紧围绕生猪、薯类等农业骨干产业抓招商,通过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支撑,促进农工互动。在生猪产业继巨农公司、齐祥食品公司之后,又成功了四川七环建设生猪良种繁育场,同时,将建设肉食品加工厂,重庆今普将与齐祥合资,做大肉食品加工业和生猪养殖业;
成都华普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饲料加工企业,并即将建立一个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PIC优质肉猪养殖场。五是强化服务,打造招商引资诚信平台。不断强化服务,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企业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政府诚信形象。对已落户企业,坚持定期召开由企业及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坚持下企业调研,加强交流与沟通,及时协调流动资金和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同时,我们还对近两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清理,对凡是符合国家政策而未落实的优惠政策逐一落实,切实维护了外来企业合法权益,树立良好的诚信政府形象。对已签约项目和在建项目,落实专人跟踪,帮助企业办理规划、环评、国土、工商、税务等有关手续,解决项目在建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六是创新方式,培植招商引资新平台。以情招商,积极为乡友牵线搭桥,鼓励回家投资置业。以商招商,进一步加大对已落户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他们增资扩股、技改扩能。代理招商,在泛珠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各县,有重点的聘请了14名招商引资代理和信息员,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制定奖励措施,有效地拓展了信息渠道,降低了招商成本。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三)以构建新的“三农”服务体系为目标,为农服务机制更加完善。一是努力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按照“做大做强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稳定和巩固日杂贸易公司”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社有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了内部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不断拓宽经营领域,使之真正成为供销社的龙头企业;
按照“个人风险抵押承包,资产托管”两种方式,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有效遏止了企业损亏,防止了社有资产的流失;
按照合作制原则,积极开门、开放办社,通过联办、自办等多种形式,大胆吸收各类经济成份,重新组建了再生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巩固、完善、兴办各类专业流通协会4个,各类专业合作社14个,发展会(社)员2100人,联系社员18650多户,正在筹建生猪饲养基地1个,菊花加工厂1个,以逐步实现企业产权多元配置格局,增强供销社的发展后劲和服务功能。二是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为推动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现助农增收的历史重任,我们紧紧依托生猪、中药材专业协会,围绕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生产基地的规模发展。坚持以“为猪农服务、助猪农增收”为宗旨,发展生猪专业协会团体会员,组建专业合作社6个,联系农户4614户,重点开展了养猪技术信息传递、仔猪推广配送、优质饲料配送、生猪运销、屠宰加工等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徐家中心供销社出资50万元,兴建生猪良种养殖基地,现已完成圈舍建设;
在中药材协会指导下,先后在县内6个乡镇、56个村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5个,建生产基地8个,联系农户10800户,种植中药材面积9500亩,其中黄姜4800亩,菊花3600亩,半夏、瓜萎、板蓝根1100亩,年助农增收600万元。为从根本上解决原料深加工、销售的“瓶颈”问题,通过牵线搭桥,湖南文理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县恒基农业开发公司、河舒供销社共同出资350万元新建的相如茶叶制品有限公司已正式动工建设,年加工菊花能力1000万吨,可新增产值1200万元。三是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依托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日杂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全县农资、烟花爆竹配送中心运作功能,积极开展了信息传递、营销培训、货物配送、技术指导等配套服务,投资30万元,新建了烟花爆竹专用仓库;
在规范行业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要,新增农资连锁店12个,烟花爆竹连锁店81个,全系统农资连锁店已达67个,烟花爆竹连锁店210个;
继续做好农村庄稼医院、村级服务站、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的规范运作,真正发挥其内在服务功能。四是做好农资商品组织、销售,保证全县农业生产需要。立足早储早运,抓好货源组织。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多方筹措资金,广辟货源渠道,确保了全县农资市场的需求;
利用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县销售的主渠道地位,积极配合政府整顿和调控本县的农资市场,严格执行规定进销差率,主动消化购货涨价因素近30万元,强力维护了全县农资市场价格和稳定;
始终坚持以农资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构建农资连锁网络体系,建立了以农资专业协会、配送中心、联合批发点、连锁零售点、庄稼医院、村级服务站、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的批发、零售网络,确保了供销社化肥经营的主导地位;
严格商品质量,建立诚信便民的服务机制。在各销售网点广泛开展了“两保”(保质、保量)、“一限”(即价)的绿色服务活动和“233”农资经营服务承诺活动,即“两放心”(放心化肥、放心农药)、“三到户”(化肥等商品配送到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到户、商品质量承诺到户)、“三不准”(不准囤积居奇擅自抬价、不准扣斤压两、不准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赢得了市场信誉,全系统实现化肥销售76000吨,比去年同期上升14%。
  (四)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全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是切实转变经营机制。由过去主要管理国有粮食企业转变为管理全社会的粮食经营企业,由过去单一的一些经营活动转变为管理全社会的粮食经营企业,由过去的主要采取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进行法制化管理,为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灵活管理方法,实行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定员定岗位,员工竞聘上岗;
管理者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积极构建企业产权新机制,增大企业资本,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切实做好财务清理和审计挂帐,抓住粮改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机遇,主动积极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严格按照“分清责任,分清性质,分类处理”的原则,对购销企业的资产按照相关规定全面进行了评估,为企业卸下了包袱,为组建新的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助农增收、企业盈利。创新收购方式,变季节收购为常年收购,变坐仓收购为上门收购,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力争多购粮食求主动。进一步规范粮油市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充分发挥粮油质量监测的职能作用,做到公平、公正,确保粮农增产增收和消费者吃上放心的粮油产品。扎实开展“诚信在粮站,服务求效益”的活动。严格按照收购纪律和“五上墙”的要求,切实为农服务,满足农民售粮需求。建立了快捷准确的粮油信息监测体系,加强了对国内外粮油市场走势的分析和政策导向,价格分析,形势预测,为企业抢抓售契机,把握市场脉搏,保证了企业保本盈利,购销两旺。
  (五)以构建市场体系为平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开展市场专项整治,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一是营造了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开展了生猪屠宰、粮油收购、酒类专卖、农资流通、蚕茧收购等专项整治;
切实抓好了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维权反欺诈”活动,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集中开展了对垄断行业限制竞争行为和地方封锁行为的专项整治;
及时巩固集贸市场整治成果,并探索建立集贸市场整治长效监管机制,把推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有机结合,推行商品准入制度,落实市场开办者的责任,促进了长效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强化监管执法,促进商贸可持续发展。开展了“红盾护企”、“红盾护商”等服务活动,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六)充分发挥价格职能,有效遏制“三乱“行为。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的工作重点和“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整顿秩序,做好服务,充分发挥价格职能作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是强化收费监管。认真贯彻执行2005年中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蚕茧收购价格政策、农资价格的监管,促进农民增收。深入开展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和专项检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疏导价格矛盾。重新制定了南渠路蓬安段的公路客运价格和福德、天成、三坝、永兴、开元等5个站因路况差而引起客运价格执行困难的情况,因施工封闭了蓬安至睦坝的公路运输,开通了蓬安--金溪--睦坝的绕行线路,并将现行的客运票价在全县营运车辆上进行了公示;
对我县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制定了开征污水处理方案,规范水、电、气安装收费和物业管理收费。三是清理行政事业和经营性收费。根据国家五部委办颁布的《收费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先后对32个收费部门、235个收费单位、364个收费点,共计599个收费许可证进行了年度审验,年审面达100%,取消上级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23项,变更收费项目15项,取消无收费资格的收费部门1个,换发《收费许可证》110户。四是扎实开展价格监督检查。精心组织和开展了化肥、种子、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检查;
深入开展教育、医疗服务价格检查,重点核查了学校“两免一补”的落实情况和“一费制”的贯彻执行情况。加强了粮食、煤、电、油运输价格市场巡查和4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的监督以及罗家镇、兴旺镇、济渡乡民用天然气临时销售价格的制定。五是切实开展价格成本监审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第25号令以及《四川省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成本监审实施办法》和《四川省价格成本监审目录》,大力开展成本监审工作,为价格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以加快 “村通工程”建设为契机,邮电通讯更加快捷。一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挖掘和宣传村通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气象、新成果,为村通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支持通信运营企业加大农村通信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引导农民应用通信手段获取脱贫致富的信息,切实把“村村通”工程办成富民工程,以推动农村信息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建立农村通信服务长效机制。坚持建管结合,不断探索“村村通”工作的长效管理和维护服务机制,保证村通电话有效运行,巩固“村村通”工程已有成果,强化监督检查,保证通信质量,防止出现已通电话行政村又倒退为未通村。三是推进通信企业良性发展。加大了对通信企业的管理和指导力度,以实现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利益为出发点,以打造优质服务为目标,提高农村通信服务水平,努力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通信服务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提高通信业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进一步促进通信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固定电话在农村村村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有条件的家庭户户通。小灵通除县城外,还开通了锦屏、河舒、徐家、金溪、巨龙、三坝。仅2005年,农村家庭新装电话  门,全县固定电话总数达到  门,小灵通用户突破   门,城乡全部开通了数据宽带网,全县宽带用户累计达到余户,移动用户新增  户,全县累计达到  户。
  (八)以建立安全长效机制为核心,安全稳定卓有成效。认真吸取“8.13”、“9.27”两起事故血的教训,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防患于未然。一是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责任体系,落实职责,做到了安全工作经常抓,抓经常;
二是采取广播、标语、培训等手段,宣传安全生产常识,商家、企业安全意识普遍增强;
三是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宾馆、商场、仓库等区域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办法筹备资金,强力整改各类隐患170余处,完成了烟花爆竹仓库的选址和迁建工作。积极与西南油气田公司衔接,省政府挂牍督办的罗家场镇天然气隐患即将完工。同时,根据天然气和通信线路的安全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发布了通告,出台了《关于加强天然气管道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保护通信线路安全的通知》。
  二、2006年工作目标及宏观思路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根本目标,立足县情,准确把握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力争在第三产业上档升级增幅射上求突破,争当南充市生态休闲的“后花园”角色,为建成“蓬勃发展,安泰和谐”的新蓬安作贡献。
  发展目标  根据“十一五”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想,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持平或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产业内部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多,从业人员比重有所提高;
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第三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范围进一步扩展;
形成比较完善的第三产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把旅游业作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把我县打造成毗邻南充市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川东北丘陵和山水生态型的都市休闲“后花园”;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公共服务等基础性产业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资产评估、业务代理、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化体系基本建立,第三产业对一、二产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快速增长的支柱。
  发展方向
  1、商贸流通业。包括国内贸易业、外贸业、仓储业和再生资源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商品市场体系。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为方向,顺应人民生活提高和市场发展的要求,在改造传统商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逐步建立适应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购买方便、遍布城乡、结构布局合理的零售网。从我县实际出发,加快发展农副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农用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日用品交易市场等,形成吸纳和辐射县内外、交易集中、信息畅通、吞吐顺畅的市场网络。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在建设大型市场和大型流通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采用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信息网络,及时沟通市场行情和相关经济信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探索扩大外贸出口的有途途径,大力扶持一批拥有出口自营权的龙头企业,增加出口份额。加快流通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2、交通运输业。针对我县道路交通的薄弱环节,要坚持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战略,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完成县内的国道、省道和县道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强主要道路骨架与乡村道路的联通。完成县城内主要车站改造或迁址,各中心场镇建设三级汽车客运站,80%以上的乡镇建设四级以上的汽车客运站。充分利用“十一五”期间达成铁路复线建成通车的机会,发挥铁路运输快捷、安全、量大的优势,改造蓬安火车站,完善候车条件,真正将火车站建成我县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和交易中心之一。要利用铁路运距长、网络宽、直接达海的特点,打造我县最快捷的出海通道。进一步加快嘉陵江航道建设,利用全江渠化工程打造黄金水道,规范完善沿江相关设施,保证航道畅通。同时加快嘉陵江蓬安港和乡镇小码头建设,整合水路运输资源,提升水路运输服务能力,加强全县航道整治,保障航行安全、畅通,打造嘉陵江黄金水道。在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高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加强运输管理,增强运输服务功能,改进运输服务形式,发展客货代理,多方位、多层次地开拓运输业务,培育运输市场,规范市场秩序。
  3、文化旅游体育业。继续加强县乡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乡村基层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以及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鼓励和扶持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各类文化产业项目健康发展,不断为全县人民提供内容健康、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大力发掘相如古文化资源,以修复相如古城建筑和修建相如文化公园、广场为支撑,以各种文化、文艺形式为经络血肉,不断发扬光大相如文化、加强文化创作,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同时抓,进一步整顿净化文化市场,优化文化环境。旅游业在我县还刚刚起步,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首先要突出“相如故里”品牌,深入研究相如文化特色,开发相如产品,开展相如故里旅游。要利用川东红色旅游线开发契机,开发县内红军遗址,做好广东至仪陇帅乡游的旅游中转站。要结合全市打造嘉陵江桑梓旅游区,开发嘉陵江第一桑梓,保护江边植被,建造码头,再现“一条襟带隔蓬州,数里平沙接渡头”的美景。恢复性开发白云寨、大深南海,利用218国道交通优势开发南充、广安周边市场,吸引更多县外商务、公务团队及游客。要整体规划开发县城下河老街、龙角山和笔架山,依托江边水景房地产开发打造江边餐饮、休闲、娱乐特色一条街,重现“江流抱郭纡成宇,塔影穿云远卓空”的良辰。开发马回、金溪电站大坝水上运动和休闲旅游资源,发挥电航、电旅功能。通过以上具体的项目和措施,把我县打造成毗邻南南充市的具有独特川东北丘陵风格和山水生态型的都市休闲“后花园”。2010年,全县旅游吸纳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接待游客超过65万人次,直接收入达到2.5亿元,从而增大在全县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
  4、邮电通信业。为满足全县城乡的实际市场需求,要以信息基础建设为重点,全面发展数据通信、多媒体宽带通信、图像通信及各种智能化、宽带化及个人化服务。完成邮政信息网、电信基础网、多媒体宽带网、移动通信网、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和邮政实物配送投递网,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国家公共信息网,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网络综合通信能力,满足城乡对信息网络多元化的需求,发挥县城邮政大厦、电信大厦和移动通信大楼功能,全面完成乡镇邮政支局和重点中心乡镇通讯分公司建设。五年内,光缆通达全部乡镇,行政村村通电话、无线网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全县拥有固定电话   万门以上,电话普及率达到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   %,第蚕人电话用户数达到   户,提前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息通信的单项指标。
  5、教育及科技服务业。继续把教育摁在优化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整合教育资源。要在“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争取初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到98%、99.9%,合格率分别达到99.5%、99.9%,改善办学条件,全部消队中小学危房。要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县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合格率要分别达到100%、98%和95%,全县的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劳模骨干教师达到350人。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争取五年内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全县中小学拥有微机超过10000台,学校建有学生专用电脑房超过90%,配备教师办公专用电脑房超过10%,初步建成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教育,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要推进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普高教育,高中在校生达到12000人,普高中与职高比例达到4:1。引导示范性高中建设,蓬安中学、周口中学争取分别通过国家级、省级示范高中验收。要实行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要向偏远乡镇倾斜,使城乡和区域之间人口受教育的差距逐步缩小。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通过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全县形成完善的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变。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扩大民办学校规模,民办学校学生达到15000人,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继续推进科技强县的既定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结合我县资源和产业特点,走创新发展道路。要加速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选育或引进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的农副畜新品种,研究开发和引进一批新型环保农机、肥料、农药、农膜及其它农业新产品,结合锦橙100号水果、DLY良猪大力推广规范化、标准化作业和生产。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帮助农民熟悉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发展各种有 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在良种繁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尽快实现突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推广节能降耗、资源回收、新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有所突破。在环境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医疗卫生、交通、通讯和信息方面要积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社会事业的科技含量。继续深化县乡科技体制改革,建设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引进应用的体系。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提高全县城乡居民的科技素质,保持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称号,建成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十一五”期间,争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6、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把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障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县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提高医疗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改革,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促进各类卫生服务组织协调发展。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继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加强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能力。大力开展以全民健身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积极培育开拓体育市场,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实施乡镇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达100%以上,使全县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6万户。
  7、劳动就业服务业。充分就业是我县经济政策的主要具体目标之一,也是建设“安泰和谐”新蓬安的基础。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使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开辟更加广阔的领域。二是规范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就业上岗的竞争力。五年内,达到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5万人,年劳务输出18万人,其中成建制有组织输出8万人,人均月劳务收入1500元,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8、社区服务业。开拓家庭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面各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及其他的社会化服务。着重发展家庭服务、维修服务、接送服务、幼儿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文娱服务等兼有社会福利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兴办社区服务业,把社区服务培育成重要的新兴产业。
  三、工作举措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继续扩大第三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第三产业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打破行业垄断,引进市场机制,扩大竞争,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第三产业;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在更广泛的领域进入第三产业;
进一步深化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加快服务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充分利用金融、税收、财政、价格等经济手段,扶持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加快第三产业市场化、产业化步伐。紧紧抓住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扩张的时机,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垄断行业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正当竞争。清理和取消妨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改变通讯、市政、金融、教育等行业国有经济的垄断局面,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竞争和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推进第三产业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步伐。
  (二)广开资金来源和筹资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增加兴办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要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的原则,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面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管辖等形式投入第三产业领域,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县政府要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建立县级第三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和新型产业的发展,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加大交通、通信、房地产、文教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
通过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集资、引进外资、政府贴息等手段,逐步形成多渠道、高层次的全社会投入体系,使第三产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城镇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逐步形成农村人口自愿、平等有序进入城镇的体制。进一步清理和清除阻碍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性和政府性障碍,加快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有计划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第三产业转移。
  (四)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第三产业。切实改善消费环境,加快清理和取消限制消费的各种政策规定,扩大城乡贸易市场,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拓展消费信贷领域,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完善消费品二级市场,增强对最终消费需求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消费者信心,改善消费预期,丰富消费内容。
  (五)加强第三产业的规范和管理,建立健全第三产业管理体系。第三产业涉及管理部门多、行业性质差异大,对政策要求各不相同,各级各部门要改善管理,强化服务,对全县第三产业实行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加强对第三产业工作的指导,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县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确定发展重点,将我县发展第三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搞好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统计和预测分析,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信息。
  (六)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工作程序,健全执法规章制度。工商、税务、物价、审计、环保、技术监督和公安司法等部门,要依法行政,正确行使检查监督的权力和职责,严厉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各项手续,减少前置性审批和不合理的附加条件,坚决制止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和乱检查等不合理行为,为我县第三产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思路 商贸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yiyuangongzuozongjie/2021/0217/12544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