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网络义工组织研究

【www.zhangdahai.com--教学工作总结】

南汇网络义工组织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通过调研问卷、比较分析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南汇地区52网络义工组织、爱心网络义工组织为案例,对网络义工组织的产生发展过程和运作中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和材料,提出了处于信息时代的共青团组织如何对待网络义工组织,如何依托互联网拓展团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促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义工组织 志愿服务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1993年,共青团中央开始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由此我国的志愿服务开始发育并发展。经过全团十几年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重要品牌项目,成为当代青年实践成才、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精神追求的良好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各类思潮的涌入和科技的突飞猛进,青年的分布特征、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不少青年成为游离于组织之外的“社会人”,许多青年更热衷于互联网生活,喜欢在虚拟网络上进行学习交流和休闲娱乐。习惯于联系、覆盖“组织人”的团组织,对这部分青年和青年群体这些新的变化,显得还没有完全适应。依靠党团组织号召力、影响力发展起来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组织形式、管理机制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化运作机制不完善,动员方式有效性不强,参与面不广,不能充分体现志愿服务“自愿性”的本质特征等问题。
在市民社会这个层面上,各种根据青年需求自发形成的志愿者社团,越来越成为青年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其中不少以网络、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作为联系纽带。如近年来,南汇地区出现的52义工组织和爱心网络义工组织,就是由一些热心公益事业、志愿从事社会服务的青年人自发建立起的网络组织。这些组织以网络为平台,以自愿为前提,以服务为宗旨,动员组织青年开展帮困助学、爱心敬老、结对帮扶等各类志愿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年的加入,并已逐步发展成为在当地青年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青年网络组织。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比较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调查问卷分发到南汇区内14个镇,对象涉及各行业、岗位、年龄段的团员青年,覆盖面较广;
实际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888份,回收率88.8%。

二、研究内容与结论
(一)南汇网络义工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南汇作为上海郊区的组成部分,网络事业的起步和发展相对中心城区来说,要晚得多。因此,南汇网络组织的出现也比较晚,而且数量也不多。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看,“52网络义工”和“爱心网络义工”两个组织,均属从事志愿服务的网络组织。这两个网络组织的出现,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
第一阶段:从普通网民到志愿者
我们研究南汇网络组织是从了解接触南汇区某镇中心幼儿园青年教师M开始的。M平日里喜欢上网,也一直乐于助人。自从南汇电信局青年Z建立个人网站“52生活网”以来,M就成了这个网站经常光顾的浏览者,偶尔还在BBS论坛上发发帖子,发表一下自己对一些议题的看法。
2004年7月,有志于自主从事志愿服务的M在“52生活网”上发了一张帖子,诚邀网上的青年朋友一起开展慰问敬老院老人的活动。然而,帖子的发出并没有引起网民们的特别关注,最终只有M和她的一个朋友去了敬老院。从敬老院回来后,M将服务过程、内心感受和敬老院中老人的生活状况写成文字,配以图片,又在网上发了一张帖子,这一次立刻引起了网民们的强烈反响,许多网民对这种志愿服务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和参与热情,纷纷回帖与M联系,主动要求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青年网民们对M所发倡议的回应,为网络组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从志愿者群体到规模化的网络组织。
短短几个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已达50人左右,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敬老院,开始拓展到对居家孤老的帮困扶助等领域。在实践中,组织者M觉得,由于参与者身份的虚拟性和上网时间的非定时性,对活动的参与人数往往心中没底,仅靠网络上发布活动信息难以达到及时有效联系的效果。因此,她对经常参与的三四十人提出了注册登记的要求,通过填写登记表的形式,采集了参与者的相关信息以及对活动的一些建议和希望。此时,网络依然是该团队交流和发布信息的主平台,但短信、电话也已成为主要的联系方式。
为了进一步适应发展需要,2004年11月,M与Z等人在“52南汇生活网”上专门开辟了52义工论坛,这标志着依托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一个名为“52义工”的网络组织已经自发形成。52义工网络组织在组织管理上,初步构建了以M与Z等几个骨干组成的活动策划和组织管理者群体,并制定了《义工守则》、《会费缴纳管理办法》等组织制度;
在服务对象上,主要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成立了“助老”、“助学”、“助智”三个项目组;
在具体运作上,活动策划、推出和实施均由项目组的“版主”负责,活动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于“版主”的个人威望和影响力。
第三阶段:从组织的兴旺到组织的分化演变
52义工网络组织成立后,52义工开展的关爱敬老院老人、资助贫困学生、对致力学校智障儿童爱心施教、鲜花义卖等活动,规模持续扩大,频率不断增快,“52义工”的知名度已经不仅局限在网络中,在现实社会中也开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4年底,“52义工”队伍已扩大至近200人。据2005年初的抽样调查,有三分之二的被访者称了解这个网站的情况,其中知道52网络义工的占36%,这部分人中又有35%的人是通过上网浏览发现的。此时,党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在开始关注这一组织的同时,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52义工”的善举被区文明委被评为“区百件好事”之一,其主要发起者M经团区委推荐、被团市委授予“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对于52义工组织来说,得到社会肯定本来是件好事,但荣誉归属等问题引起了组织内部成员的争议,几个骨干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组织开始分裂。
2005年2月,南汇爱心网络义工组织正式成立,包括M在内的社团领袖和核心成员基本上都是从52义工组织中分离出来的。此组织在创建初期就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05年5月,已经形成了几十人的规模和一定的组织化管理模式。据了解,目前该义工组织领导机构为理事会,设理事长一名,负责团队的总体性事务,副理事长受理事长委托,统筹日常工作,监督和协调各项目组。下设秘书处、人事处、宣传处、财务处等部门。这些部门中的人员均不是专职人员,即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同时兼作这些工作。项目设置上基本沿袭原“52义工”的做法,设有三个项目组,其组长由理事长任命,助学组负责通过义卖建立助学基金,联系帮助西部和本地区的部分困难学生;
致立组负责为智障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帮助;
阳光助老组负责对南汇三个敬老院和托老所进行志愿服务。
(二)网络义工组织与传统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共性
1、主体行为的无偿性
志愿者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无偿性,即任何人在不图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贡献个人力量。正是这种无偿奉献的原则,才使青年志愿者行动成为构建温馨、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着力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的良好载体。同样,52网络义工等所开展的各类活动也全部是无偿的,没有任何机构对于他们的工作支付报酬,相反,在开展的敬老服务中,每逢节庆日成员们还自己出钱为老人购买礼物。他们也认为,在提供非赢利或无偿的援助行为中真正体现了友爱互助的志愿行动精神。
2、服务领域的公益性
所有志愿者活动的另一个鲜明特征是公益性,这些组织往往以自觉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己任。共青团组织开展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青年献血志愿者活动、结对帮困、社区服务、希望工程、环境保护等活动,虽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所涉及的领域基本上都是社会各种公益事业。南汇网络义工组织开展的“助老”、“助学”、“助智”等活动同样也具有这个特点,都是社会所需要的、对他人有所帮助的、能够倡导一种良好社会风尚的公益活动。
3、未来发展的专业性
网络义工也好,青年志愿者也好,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往往都是为了满足社会某一方面或某一群体的某种特殊需求。南汇的网络义工组织在经历了起步阶段之后,均选择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服务内容和活动载体,并也开始注重成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去敬老院开展服务之前,网络义工组织会为每一位成员介绍所要服务的对象的基本情况,以便于他们在服务中有更强的针对性;
在为致立智障学校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之前,会对报名者耐心程度、教育经历等方面进行考察,筛选出合适的人选,并从各种渠道收集特殊教育的教材让义工学习,等等。这种专业化的服务,既使被服务对象各方面得到了改善和帮助,又保证了活动的实际效果,使服务者从中获得了很高的成就感。
(三)网络义工组织及其成员的显著特点
1、主体的虚拟性
从南汇的两个网络义工组织来看,他们的组织存在和成员间的联系、协调主要依赖于网站和相应的论坛,这些组织往往是重活动内容,轻组织形式,组织为活动的开展而存在,形式因内容而改变。这张无形的组织网络,充满着诱人的神秘感,也蕴涵着无限的扩张性,对强调“自我空间”的当代青年来说,无疑是理想去处。同时,网络义工组织的几个领袖人物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大多是“版主”之类的虚拟身份,义工则均用网络昵称或化名,这对想做好事、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情况的人说,是最好的选择。
2、行为的自愿性
网络义工组织让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人在志愿服务中寻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激发了响应者内心潜在的精神追求,发掘了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倡导了一种自觉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如52义工组织负责人所说的,志愿行动首先是自愿的,参与者是在没有被强迫的前提下来参加活动,唯有如此,志愿行动才能长期稳定有效率地开展下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团队,各成员参与活动的出发点就是将志愿服务看作自我主导下的施展才能的舞台,他们在提供非赢利、无偿的援助行为中真正体现了自愿奉献的精神追求。
3、动员的快捷性
网络义工组织主要是依托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电话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发展队伍和组织志愿者活动的。虽然这些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都或多或少采用了组织化管理的模式,但从根本上说,信息平台始终是他们的组织依托。信息平台摆脱了团组织主导下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树型结构”束缚,避免了层层动员的诸多环节,具备了“一网天下”的特质,成为网络义工组织招募成员、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快速通道。
4、管理的自主性
网络义工组织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一般均为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义工民主推选而成,具有一定的公认度,由此也确立了义工对组织信息的信任度,构建了其诚信体系。从其管理的具体运行来看,网络义工组织一般不愿轻易接受党团组织和政府部门提供的资金来源,而是以自食其力、自筹资金为主;
也不愿听从行政指令,不愿意接受组织外的任务分派,不喜欢外在力量对其进行干涉,强调以组织本身的集体意愿为行动指针,强调组织的自我管理,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事实上,自主意识赋予了这些网络组织发展的强劲动力。
(四)网络义工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义工表示是自己愿意而做,或者是看到别人这么做蛮开心的就跟着做。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却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过。一般来说,一个组织的事业发展背后,总有一定的核心价值观在起牵引作用;
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总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支撑着他的实践。但是我们从网络义工身上看到的却是实践的盲目性,他们没有人在很好地研究组织精神和成员的内在驱动力,更没有用主导的意识观念在指导实践。所以,当荣誉归属问题出现时,就跟着出现了组织的瓦解和分化。这种原始的发展,最终必将出现发展方向的迷失和发展目标的模糊。
2、组织化程度不高
网络义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有其成功的一面,但我们也应看到它组织化程度方面存在的缺陷。一方面,虚拟特征和松散特性很难改善和提高网络组织的自我管理水平。网络组织成员往往过分依赖于核心成员的威望和能力,而不是服从于组织管理。如“52义工”的发展与其发起人和组织者M是分不开的,M离开“52义工”后,很多成员追随其加入了“爱心网络”,“52义工”的事业由此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人数剧减,而且活动也几乎停滞。另一方面,这些组织虽然有一些类似组织章程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也有一些管理上的核心人物,但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和具体代表者,缺乏清晰的组织结构,缺乏科学有效的决策管理程序,难以得到有关部门的正式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3、事业化推进理念不足
一是目前的网络义工组织都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对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建设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十分有限。从“爱心网络义工”可以看到,虽然已经易帜,但其服务领域、活动方式等几乎完全仿效于原来的“52义工”,这对其组织的形象塑造、特色显现和生命力都将是一大阻碍。二是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网络义工组织在激励义工方面鲜有措施,没有很好的制度,短期尚可,长期则将难以进一步增进成员的积极性。另外,组织的资金来源仅限于微薄的会费和小打小闹的义卖收入等渠道,将难以满足组织的长期运转和日益发展的事业需要,尤其是难以承办大型活动。
4、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较弱
网络义工组织对于外部社会环境的适应性还不强,主要依靠内部成员个体固有资源优势的简单加总,不能充分运用社会资源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从目前开展的几项志愿活动来看,网络义工组织在与其他社会机构和部门的联系合作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意识和能力。这些问题已经阻碍了网络义工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实践证明,国际上众多民间社团的生存和发展,大多是靠外部的资源来支持的。
5、义工队伍缺乏稳定性
网络义工管理者在创立和发展组织过程中,一般都没有很好地注意到队伍稳定这个问题,当社团暴露出人员流动性过快、部分队员选择退出的情况时,组织者只能把问题归结到某些外部原因上,比如搬迁、家人反对等等,而忽视了真正存在于自身内部的弊病。缺乏稳定性的组织是无法长期有效地进行项目运作的,也无法更广泛地吸引社团外的人员加入到志愿行动中来。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主要形成了两个基本观点:第一,网络是现代社会的公众资源,团组织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上要主动出击、充分利用、转变方式,进一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第二,网络义工组织是以青年为主体的组织,团组织要主动联系、积极影响、有效服务,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一)建立团组织对网络义工组织的联系协调机制
52网络义工等组织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兴的志愿行动组织形式。在这种方式中,网络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目前,网络生活在青年群体当中相当普及,青年人主要通过网络获取和发布信息。网络义工组织本身由年轻人发起,在年轻人熟悉且经常浏览的论坛上张贴文字和图片,普及程度高,发散性强,有很好的辐射效果。由此可见,依托网络动员方式组织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志愿者活动,对于传统的组织动员方式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在当前团组织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网络义工组织很好的凝聚了传统组织领域所凝聚不到的青年群体,即“社会人”,因此,加强与网络义工组织的沟通协调,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南汇团区委经过主动争取,已经把52义工组织和爱心网络义工组织作为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团体会员,纳入到组织的管理序列中,两个义工组织的负责人均担任了区志愿者协会的理事。主动吸纳已经使我们的工作颇为受益,在志愿者行动方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网络义工组织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齐头并进,而且在青年就业援助等青年事务中也开始携手合作。
(二)团组织要对网络义工组织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对网络义工组织进行有意识地联系、沟通的基础上,团组织要把网络义工组织的发展纳入到青年志愿者事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中,使其成为团组织团结、凝聚、服务青年的有效抓手,进一步在网络义工组织中弘扬志愿者精神。要通过经常性的平等交流,进行悉心引导,把团内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工作理念、经验做法毫不保留地介绍给网络义工组织。从网络义工组织的发展特点中可以看出,在这些社团中发掘培养团队精神领袖人物十分关键。因此,团组织要尽力接触其社团领袖,使其想法和发展思路与团组织产生共鸣。
同时,要对网络义工组织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物质资源,在管理和项目运作上不必过多干预,但需在合法性以及资金来源上把好关,保证其活动在制度框架内有序地自我运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评估机制和支持机制。此外,团组织要重视培育、挖掘、选树网络义工中的优秀典型,利用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对网络义工组织及其成员的宣传和激励,帮助网络义工组织塑造形象,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事业。
(三)利用网络平台,努力拓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社会化动员方式
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青年人参与过志愿行动;
有74%青年人愿意参加网络志愿者队伍。可见,青年人不缺少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并且也十分愿意通过网络动员方式参与活动。因此,团组织要适应形势变化,加强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把网络作为拓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社会化动员方式的重要载体,在团属网站上普遍建立志愿者注册登记平台,注重发育团组织主导的网络志愿者组织,通过网络广泛招募志愿青年,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志愿者行动相结合,使志愿者行动的动员方式更社会化,更贴近青年群体。

 


 

推荐访问:南汇 义工 组织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gongzuozongjie/2021/0321/194421.html

  • 相关内容
  • 03-21 我是环保小卫士(相声)

    甲: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今天你环保了吗?乙:等等,人家见面都第一句话是“吃了吗?”,你怎么一上来

  • 03-21 中小学生艺术节汇报演出报幕词

    中小学生艺术节汇报演出报幕词年年育桃李岁岁吐芬芳伴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在阳光下成长随着改革的大潮我们再创

  • 03-21 镇党委书记在人大会议上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镇上下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

  • 03-21 学校与家长、学生安全责任书

    尊敬的学生家长:为了保证您的孩子安全,请您对孩子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对您的孩子的监管。我校根据教育部出

  • 03-21 日记节演讲稿:坚持下去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我叫朱军,来自高二(2)班。今天,我我演讲的题目是《坚持下去》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