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大学生实践报告3000字

【www.zhangdahai.com--班组建设】

  摘 要:本文以东莞市黄水职业中学为例,从优化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岗前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市场这三方面分析了中职学校做好就业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中职;就业工作
  
  针对中职生不愿进企业、不愿从基层做起等不正确的就业观,针对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偏低,以及校企浅层次合作、校热企冷等问题,中职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扭转被动局面,使学生就业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优化就业指导,做好就业服务,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1. 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一是对学生加强就业政策法规的学习。从高一开始,我校就利用政治课、就业课和就业讲座等载体组织学生学习就业政策、法律法规、劳动人事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情况等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明确自己在择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程序和途径、择业渠道和就业范围。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打好基础再图发展”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走“从等待工作机会到寻找工作机会,再到创造工作机会,逐步实现从就业走向创业”的职业发展之路。
  二是加强择业心理指导和择业技巧指导。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主题班会和择业指导等形式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调整择业心态和择业目标,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正确对待挫折,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避免心理冲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积极择业就业的心态,在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注意给学生传授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如招聘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荐材料的准备,自荐的方法和技巧,常见的面试种类、方法及应试技巧,笔试的方法和技巧,个人简历的撰写,求职的外在能力(如语言表达、公关礼仪、形象气质、签约面试)等,让学生愉快地择业就业。
  2. 创设学生与企业互通的平台。
  企业对毕业生喜欢不喜欢、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客观依据,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评价学校工作业绩的标准。我校培训就业处经常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收集整理就业信息,同时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毕业生,并热情地指导学生自荐就业,研究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花大力气疏通就业渠道。此外,想方设法让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广泛了解学校,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如充分利用政府举办的毕业生就业会、校企合作洽谈会、企业家报告会、企业家座谈会和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机会散发学校和毕业生的宣传资料,以提高学校和毕业生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影响,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3. 倡导学生自主创业。
  为了学生日后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校开设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相关课程,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和宣传中职生创业事迹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曾邀请企业家周励堂先生和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向师生作创业报告,他们的学习、工作经历和经验是最好最生动的例子,学生爱听,也听得进去,能学到很多东西,他们艰苦创业、不畏困难、努力拼搏的精神以及待人处事之道,都使在校学生深受教育。
  4. 构建就业信息网络,畅通学生就业渠道。
  学校可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建立自己的学生就业信息网络。一是多渠道广泛收集就业信息,通过电视、报纸、广告和网络等收集就业信息;二是直接与企业联系,或者通过历届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三是利用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家长的社会关系作为学校的资源进行就业信息搜集。对收集到的信息,做好核实过滤后及时在校园网上向学生发布,从而使学生的就业渠道畅通,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学生到外镇和外市就业。
  针对部分家长不愿让子女到外镇或外市就业,不愿让子女远离家庭的情况,我校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比如,到外镇外市工作,有可能收入更高,专业更对口,而且见识更广,思想观念更新得更快,能学习到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对学生以后回到家乡创业大有裨益。加强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学生到外镇外市就业,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也能够减少学生在本地就业的压力。此外,还可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充分利用家长的社会关系网,介绍安排更多的学生就业。
  二、强化岗前培训,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在学生实习和就业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全员岗前培训。我校的岗前培训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对准备到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实习的目的、意义、法律法规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准备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告诉他们企业的情况、企业的文化和各种规章制度等。通过培训,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和了解,为以后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加强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一是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校内实训场室设备。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品德为首位,以技能为根本、以实训为手段、以比赛为载体”,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开展技能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比如建立专业实训室,为学生的校内实训提供良好的场所;同时经常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既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也为参加省市的各种技能竞赛和实训就业做好了准备。
  二是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了实现技能人才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目标,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校以东莞本地为主以周边城市为辅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到目前为止,已经与33家企业签订了协议,建立了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规章。
  中职教学改革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就业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实现就业为目的,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的比例。比如我校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课时分配由原来的1:1,调整为现在的1:2。实训分为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两个阶段,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在校内进行,生产实习主要在企业进行。学生第一、第二学年一半时间上理论课一半时间在校实训,第四学期进行强化训练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第三学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要着力完善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明确校企合作中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3. 强化技能考证,鼓励学生多证傍身增添竞争砝码。
  实践证明,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已成为就业的绿色通行证,持“双证”者就业率远远高于其他求职者。因而,学校要特别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和考证,要求学生“双证毕业”(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除了要求学生拿到专业学科毕业证外,还鼓励他们考取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制订奖励制度。
  三、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学生就业市场
  学校利用丰富的企业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平台,进行校企互动下办学模式的变革,创新办学理念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能为学生就业开拓广阔的市场。我校主要探索实践了三种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1. 校园车间的合作模式。
  校园车间合作模式的好处有:一是省资金,起步快。企业自带设备、资金、技术、人员及订单等生产要素进校,对于学校来说马上就是一个实习实训的场所,如果学校据其实际所需再增添部分必须的设备设施,资源共享,则效益更佳;二是真正做到学生的技能训练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生产实际无缝接轨,学生能实实在在学到技能与技术;三是避免工科专业高耗材的沉重负担。工科专业的学生要上机上车实操,而学生操作生产出来的成果仅仅是作品而不是产品,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将是学校的一大负担,校园车间合作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四是可以利用企业的师傅作为学校师资特别是实习实训师资。企业的师傅有丰富的生产实操经验,若利用得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生产能力,乃至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都大有帮助,与此同时也可以节省聘请实训师资的费用开支;五是可增强本校学生的吸引力。实践证明,“校园车间”教学模式,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 订单培养的合作模式。
  订单培养的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开设相应的教学课程,授课教师可以是学校专职教师也可以是企业指派的专业人员,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工作。虽然“订单式”教学有其单一性的缺点,但对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其优势是能够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我校已与东莞多家企业建立了订单培养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实行校企联合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严格按照“七定”(定课题、定学时、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转换实习岗位,定期交流学生实习情况)来安排实习,把因需施教落实到实处,使人才的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工厂根据生产情况提供实习生的实习场地、设备和实习作业岗位,提供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派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系统培训和考核。每学期企业派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授课,内容包括管理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发展、产品知识、质量标准、机械设备知识以及其他的技术指导等等。学校安排相关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理论知识和现场技能培训。校企双方共享师资资源,强化了实训环节,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 政、校、企共同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合作模式。
  校园招聘是指由招聘组织(企业等)直接从学校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它不仅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园招聘来提高企业和学校的形象,起到树立企业品牌和提高学校知名度以及政府的公信度的作用。它是一种由政府搭台,学校和企业唱戏,学生受益的新型合作模式。近年来,我校一直在探索并实施政、校、企共同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2011年,我校与常平镇人力资源分局和五十多家企业联合举办了校园招聘会,现场面试成功率、达成求职意向率、对接成功率都非常高,常平电视台、常平报等媒体对招聘会进行了现场报道,在社会产生了良好反响。
  校园招聘会的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双向选择的优质平台,为企业招聘、学生应聘提供了良机,使企业、学生受益。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与企业的沟通,增进了企业对学校的了解,提升了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通过优化就业指导、强化岗前培训、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能够切实转变学生的就业观,提高其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中职学校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就业指导与管理,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更加灵活有效的模式,不断彰显中职教育的特色,将会大大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作者单位:东莞市常平黄水职业中学)
  责任编辑 陈春阳

推荐访问:中职 探索 实践 就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banzujianshe/2019/0316/1666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