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安王小儿_从王静安大师治疗小儿外感高热谈中医外治

【www.zhangdahai.com--商业计划书】

  【摘要】外感高热属小儿常见中医急症,王老用药浴、推拿配合内服疗效理想。同时引发了作者对治疗该病其它外治法、中医外治对小儿治疗价值及中医外治相关问题等的思考。   【关键词】小儿外感高热;名医经验;中医外治
  
  Treatment of children from Wang Jingan Master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of exogenous heat
  Guan Chaoyu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Sichuan Deyang 618000
  【Abstract】 Exogenous high fever is a common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Wong Lo medicine bath, massage with good oral efficacy. Also led to other extern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treatment,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extern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values and medicine-related issues outside the government thinking.
  【Key words】 Exogenous high fever in children; clinical experience; Chinese foreign rule
  
  王静安老师乃四川省名中医、国医大师、当代著名儿科专家,其医德医术遐迩省内外,有“王小儿”之美誉。吾大学时曾有幸随王老侍诊,工作后又多有向老师求教问道,1990年帮助老师完成了著作《王静安临证精要》(电子科技出版社 1990年出版,2004年修订,2006年再版),对王老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内外合治及外治诸法略得其要,今不揣掘笔,归纳思之以飨读者。
  1小儿外感高热内涵及特点
  发热是指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脏腑阴阳、气机紊乱而引发的以体温升高为主症的常见急症。体温39℃以上者为高热,分为外感高热和内伤高热,与西医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相对[1]。
  小儿外感高热,是指14岁以下儿童因外感六淫疫戾之气,致使气机紊乱,阳气偏盛而发热者(腋温在39℃以上)。表现为高热、鼻塞、流涕,或咳嗽、咽红,汗出或无汗,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在风关。儿科临症发热常见,且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易化火动风。
  2小儿外感高热力主内外合治
  外治:
  1、首以点穴推拿泄火退热。一拇指点推劳宫穴配涌泉穴点压,各3-5分钟,并点压推揉足三里、中脘、大椎、脾俞、胃俞、肝俞、胆俞。再与内服药之一协同退热。特适合于有高热惊风趋势或曾有高热惊厥史之小儿。配合汤药洗浴退热。。
  2、自拟辛温发散,发汗解表,用紫苏30g荆芥30g麻黄30g川芎15g羌活15g艾叶30g石菖蒲30g,微火水煎半小时,去渣药汤洗浴,每日3-4次,洗后注意避风保暖。适宜病程3天内,腋温39℃以上,尤病毒所致。
  内服:
  1、自拟清气泄火,疏表导滞。组方柴胡、荆芥、青蒿、大青叶、栀子、连翘、赤芍、槟榔、石膏、花粉、黄芩、建曲、苏梗,水煎服1剂,一日4次,每次30-50毫升。方中石膏、青蒿、板蓝根重用 ,是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常用有效方剂。对38.5℃左右患者24小时内体温可降至正常。39℃以上者另予紫雪丹于晚8、9时各服半支。
  2、或自制清热解毒、镇惊息风“清凉丹胶囊”。胶囊由芦荟、石膏、栀子、连翘、寒水石、黄连、胆草等组成,诸药加水共熬去渣、烘干、研磨成粉装入空心胶囊,每粒0.4g。用法:3小时一次。3岁以下每次一粒,倒出药粉温开水化服;3-7岁,每次两粒;7-12岁,每次三粒。3主治小儿外感发热、高热惊厥,尤其是病毒所致者。
  王老认为:小儿外感发热之治可从吴鞠通温病卫气营血辩证,因有外感史,且小儿具有“稚阴稚阳”、“阳常有余”、“易虚易实”,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生理病理特点。感受外邪在卫十分短暂,常卫分症状未出气分高热症状已现,且停留时间相对较长,最易伤阴,内传营血,故应抓紧治疗时机[2]。王老治小儿病有一套很独到的按摩方法-王氏小儿推拿法,取效快捷,手到病除,病种达10余个。其治疗小儿高热取手厥阴之荥穴劳宫这一退热要穴,点揉劳宫能清热除烦,用于心经有热而致发热烦渴,口舌生疮;涌泉为足少阴之井穴,常与前者相配主治发热呕吐,用于五心烦热,烦躁不安,专治小儿高热惊厥;小儿高热多夹食、易惊风,推拿脾胃、肝胆穴位可防变。药浴法为小儿常用,王老用“温经散寒汤”针对小儿多有外感史,以辛温发散、疏通、运行经络,“令热达腠理,邪随汗出”,不致久羁营卫,而又不伤正气,与“清宣导滞汤”协同退热存阴,故退热迅速。
  王老一生不囿于师承,博及医源,聚各家之长,壮自己之学,继承中有创新发展。其在中医儿科外治法上不止于洗浴和推拿治小儿急症,还有通关开窍吹鼻法治神志昏蒙、捆扎压迫之鼻衄,还有贴脐疗法治泄泻、咳嗽、遗尿,中药涂擦促发长,糊状紧缩法治解颅,熏鼻疗法治鼻渊,泡洗敷法治鞘膜积液,浸洗法治痹症、痿症等等[4] 不一而足。
  据个人收集了解的文献及临床经验,小儿外感高热治疗还有一些方法可资借鉴,如:小儿特定穴推拿法[3];针挑疗法合中药泡浴[5];中药灌肠法[6];经穴刺络放血疗法[7]。
  3中医外治的相关讨论
  3.1小儿中医外治历史。可慨括归纳为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8]。如最早在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小儿外治法用于小儿药浴最早的史料,开创了外治的先河;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二书,收载了小儿外治法27种290条之多,扩大了儿科外治法的阵容,记载了儿科预防疾病的外治法;儿科第一部专著《颅囟经》共记载56方,其中外治法达28方;隋《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对小儿外治的应用数法合参,颇具慧心,如“若壮热者,即须熨使微汗,微汗不愈,使灸风池及背第三椎……”等等,其中很多观点被后世医家推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收集了明以前单验方并验证用于小儿外治的有232方,外治法10余种,使小儿外治之法趋于完整充实。陈复正《幼幼集成•神奇外治法》中将外治归纳为九法,且十分重视。我国中医历史上的第一部外治专著《理瀹骈文》,吴师机在膏药获得了卓绝的成就,把中医外治推向了一个高峰。
  近30年中医外治的进程可概括为1989 -1994年发展迅速,1995-2000年相对迟缓,2001年开始逐渐加快,最近二年新的热潮正在形成[9]。
  3.2中医小儿外治法的价值
  因小儿古有“哑科”之称,内服药物难,服药量难以保证,而打针穿刺会增加患儿痛苦,西药副作用又大,国人普遍接受“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且如吴师机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小儿外治病种广泛,涉及常见多发病、不少急症和疑难病,且最能体现简、便、验、廉,因此小儿外治具有广泛的实用和推广价值[8]。
  3.3中医外治与外治法
  从以上中医外治之博大略见一斑,中医外治和内治共同组成了中医的治疗学。中医外治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中药(含制剂)、手法、或器械施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活动。这个活动包括理论活动和临床活动。中医外治法是指具体的治疗方法或即临床活动[9]。按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把中医治法分为药物治疗23法、针灸疗法44种、推拿疗法15种、外治法64种、饮食疗法7种、意疗法7种、音乐疗法、歌吟疗法、舞蹈疗法和杂疗法15种[10]。其中针灸推拿独立于外治法,而太极拳、五禽戏、气功疗法未入其中,是否当列为另一种疗法如运动疗法或归于舞蹈疗法;杂疗中有的也被认为是外治法,如沐浴疗法、药枕疗法、药[兜]肚疗法、香佩疗法、烟熏疗法、大[烧][爆]灯火疗法、吸引疗法、热蜡疗法。
  3.4对中医外治思考
  针灸因建立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且经络学说理论完整成为独立学科,推拿也因此从治法中独立。而中医外治至今没有成专门的学科,中医中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中医外治教材,而只少数治法附于药物疗法之后,更没有设置专门的外治专业[隋]唐即有“…少儿为五年、角法(拔火罐)为三年…”的专业和学制[3],中医外治研究还不够,外治诸法濒临失传,全民对中医国粹认知不够,对中医外治法信任度不高。
  好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极大地推动了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中医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使用,迎来了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的大好机遇,中医外治也掀起了新一轮热潮。期待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外治专著会问世,一些特色的诊疗技术、外治方法优势病种能尽快进入中医临床路径,出版更多的外治技术教学碟便于学习推广,让民众更多地认识中医,接受中医外治法。
  
  
  参考文献
  [1] 余小萍、李守朝.社区常见病证及处理[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869.
  [2] 王静安.王静安临症精要[M].电子科技出版社,1990:10.
  [3] 金义成. 小儿推拿学[M].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8:6
  [4] 李小嘉.试论王静安内外合治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J],2009,1(2):148-149.
  [5] 李邦权.针挑结合药浴治疗小儿感冒发热60例.中医外治杂志[J],2010,19(6):3031.
  [6] 龚建民.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四川中医[J],2010,28(3):97-68
  [7] 黄映君.刁本恕老师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急症临证思路.四川省第13次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9月,133-135 .
  [8] 冉志玲.小儿外治.国家中医管理局国家级继教项目 [2010]1号“小儿内病外治经验培训班”.
  [9] 朱庆文.中医外治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中医外治杂志2010,19(2):3-5.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75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

推荐访问:外感 高热 小儿 中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shangyejihuashu/2019/0327/385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