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疯一代:手持设备如何改变今天的年轻人:年轻人st段改变严重吗

【www.zhangdahai.com--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今天,如果地铁车厢里的一个美女拿着iPhone大玩砍水果的游戏,那么她不是受到格外关注,就是会被刻意忽视。前者是因为拿着iPhone还算挺in挺潮,后者是因为地铁里拿着iPhone乱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没错,“苹果”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标签,一个传奇。但这个新的世界就像它的Logo一样,还只是被咬了一口而已。
  生活online
  高中生西西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步行需要10分钟,骑车只需要3分钟。但西西没有选择骑车,因为她颇享受这10分钟的时间。她并非想锻炼身体,而是她可以用这10分钟时间,进行一些在父母和老师眼皮子底下被禁止的活动:用手机上“人人网”。在到达教室之前,她至少要发一条“大家早上好!”作为自己的新状态,然后回复同学、朋友和陌生人昨晚的留言,看看哪些人需要生日祝福,哪些人失恋了需要安慰,又出现了什么“脑残”的事情需要她吐槽一下……很忙的10分钟!
  而对于上班族阿健来说,地铁上的半小时,也不能随意浪费。他一只手拽着扶手,一只手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他刚看完最新的新闻,现在正沉浸在一部网络小说的最新章节中。他无需担心侵犯任何人的版权,因为这小说不是下载的,而是在线阅读。
  就在他旁边,一个女孩正拿着一部iPhone4,玩着微信――当下最流行的一款社交软件。
  在能上网的手机出现之前,像一张相片一样地挤在地铁里能做什么呢?读杂志和书几乎都是不可能了,哦,对了,还有MP3这种玩意儿。“但是现在想想,除了塞副耳机,什么都做不了。”而就在十年前,在地铁上听随身听还算是很酷的事情。
  生活两点一线?不,只要你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那么你的生活这条线就会瞬间被各种“点”覆盖得满满当当:从看电影、玩游戏到收发邮件、撰写文档,从和朋友聊天到买晚上要吃的菜……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手机有信号。从这些点上生长开去的各种“曲线”,也会让你的“直线条”生活轻松地变得更刺激、更富有不确定性,比如与同一地铁车厢的异性通过微信来一次浪漫邂逅。而这些不正是年轻人所需要的吗?
  生活365日、24小时全天候在线,即使睡觉的时候也要挂着QQ和微信,也已经算不上是另类。
  失去陌生感
  小理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出差,他之前一直在广州生活和工作。在动车上,他一直在用手机QQ和北京的同学聊天,约定见面时间。同学告诉他,自己6点之后才下班,可以一起吃晚饭。他出了车站,走在陌生城市的街道上,看起来却并不茫然:“找个吃饭的地方吧。”他很快掏出手机,几秒钟内就查到附近方圆两千米哪里有餐厅,评价如何;到了餐厅,用手机登录“街旁”、“四方”等基于用户所处位置提供服务的网站,进行“签到”,并下载打折优惠券。
  晚上见到同学,两个人都没有“很久没见”的那种感觉,“每天都能在‘人人’上看到他在干什么,QQ也经常聊天,所以没有什么距离感。”没有距离感,似乎也就意味着没有亲近感。依靠社交网站和微博等,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朋友、身边人和陌生人在干什么,在关注什么,甚至吃什么、几点睡觉这样的私域事件。无论是个人还是城市,信息的富集反而模糊了熟悉和陌生之间的界限。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上第三著名的“苹果”,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它不仅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注脚,而且是一个新时代的里程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崛起,都在标志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化个人掌上设备,寄身其中的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一个世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
  而在这个时代的真正主体,或说生命力所在,似乎是在线应用商店里那些五颜六色的图标。
  被“应用”化的世界
  2012年的春天,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疯传:一个年仅12岁的美国孩子托马斯・苏利兹编写了两个有趣的应用程序,并放到在线应用商店上供人付费下载。他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应用程序开发者。小家伙并不满足于此,还注册了一个公司。听上去很像“低幼版”的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者)。
  什么是应用?简单说,就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实用程序或小软件,它们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下载方便,就像数码相机中的卡片机。它主要基于智能手机来使用,但如今已经扩展至传统互联网平台上。
  应用,可以说是苹果订立的一种新的消费电子产业游戏规则,现在看来,许多年轻人很买账。在苹果的应用商店里,已经有超过58万种应用可供下载。而在安卓系统的应用商店里,也有45万种之多。用户在这里订阅新闻和图片库、下载小游戏、网页浏览器、翻译工具、图片处理工具等等。
  人类在历史中积累下来的全部智慧,正化身为一个个水晶胸针般的小东西排布在4英寸的屏幕上供人们用手指触摸。
  应用程序商店平台是开放式的,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发布自己开发的应用。这为许多年轻人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创业之门。这一幕,不禁会让熟悉软件和互联网发展史的人,想起当年的“编程一代”和“网站一代”,如今,天下正在成为“应用一代”。
  2012年3月初,苹果公司在官网上宣布,苹果应用商店已取得250亿次下载量的里程碑式的成绩,并还宣布第250亿次应用下载的获奖者是中国青岛的女孩傅春丽,她获得了苹果公司1万美元的现金奖励和其他礼物。有人认为,这一“偶然”,已经足以说明中国的年轻人下载应用的比例之高。但是,傅春丽下载的,是一款免费试玩版的小游戏,这似乎也在说明一个现象:中国的年轻人仍然不习惯为应用掏钱,即使先免费试用应用软件,然后再付费的消费方式早已为西方人普遍接受,但中国的年轻群体,更喜欢去破解这些应用,然后一直免费使用。
  2011年,中国手机应用商店用户达到1400万,且手机应用下载量达到8.63亿次。这些数字仍在飞速增加。
  中国移动互联产业研究机构艾瑞咨询认为,移动互联已进入“应用为王”时代。
  手机是人的一部分?
  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也就越发地与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个人手持设备成为人体的一种延伸。智能化的趋势,让手机升级为一种“迷你电脑”,而这台“电脑”的主要特征是:它无时无刻不作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和终端而存在。
  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正在加速进入那个仅在二三十年前还完全属于科学幻想的未来世界,这个世界向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效率、安全……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格塞认为,手机将通信权力置于个人手中,同时又让人们得以摆脱场所、时间与体制的约束,是一种导致社会变革的激进力量。
  数据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大陆手机用户人数达8.59亿。
  数据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今年预计将突破4.8亿,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传统互联网的过去和现在。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的数据显示,18岁~30岁群体是手机上网的主力军。他们学历层次较高,其中本科学历占44.6%,大专占29.5%,初中及以下的只占3.7%。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之前的几次互联网发展,如果是“浪潮”的话,那么这一次则是真正的“爆炸”。人们沉浸在这场由新技术的石子引起的狂欢涟漪中,不知不觉间被技术异化成“另一种人”。我们已经无法想象过去那些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日子,无法想象一个只能靠信件或电报来沟通的社会了,正像过去的人们无法想象今天随时在线的生活。虽然这个社会刚刚过去不过10多年。
  马克思曾经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沿着这个思路来看,汇集了个人所有社会关系的智能手机,正在逐渐成为“人”这个概念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媒体和社会观察家已经提出“手机人”这样一个概念,它意味着,个人几乎必须依靠手机来维系其所有的社会关系,并且借助手机来完成各种社会活动。

推荐访问:手持 年轻人 改变 设备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gerenduizhaojianchacailiao/2019/0320/2566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