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求医莫被“健康悖论”忽悠:叶公好龙式的健康悖论

【www.zhangdahai.com--宣传标语】

  近日,一项“你是电子病人吗?”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近千人中,超过60%的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时,第一反应都是“上网查查看咋回事”,网络对人们的习惯已产生较大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医生的诊断和网友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出现不对等时,只有50%多的网友表示会相信医生。专家指出,网络问诊可以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如何健康安全地运用更为重要。
  
  记者体验
  脚气咨询对比网上与现实
  
  记者选择了一家网络互动问答平台,完成注册后,将一位读者的提问放在网站上。经过3天时间,共有8位网友回帖,以下四条较有代表性(回答为原文,对于一些常识性错误以及错别字没进行修改):
  读者提问:我患有严重的脚气。现在脚气没好还传染到了手上,大拇指奇痒无比,并且长了很多小水泡。请问该怎么治疗?
  网友回帖:用盐酸特比柰酚乳膏抹了试试,我给丈夫买的这个,还挺管用,15.8元一支。
  专家点评:这属于病友之间的心得分享,虽然出于好意,但光靠经验回答问题显得并不严谨。而且不同患者即便是病症相似也不能笼统地采用同一种疗法,况且提问者和回答者对于同一个症状的理解也不一定相同。
  网友回帖:要具体看是什么类型的,你也可以去淘宝上搜索某某卖家的产品,厦门的,他家的手足护理系列,效果很不错的!
  专家点评:这类答案属于带有盈利目的的回答,对提问者的病情不管不问,只是推销产品。而咨询无门的患者很容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解这些产品,其结果可能是病情没有好转还受到金钱上的损失。
  网友回帖:日常生活注意:1.穿通风、透气的棉质袜,每天更换清洗;2.避免穿胶鞋或不透气的球鞋,最好两双鞋换着穿,凉鞋是最好的选择;3.……
  专家点评:这些基本都是从其他网站复制过来的,往往言不对题。在网络互动问答平台上,这样纯粹为了赢取积分而回答的情况较多。
  网友回帖:你这是手足癣,手癣往往都是脚气传染的。建议你外抹抗真菌的药。必亮、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或是必伏联苯苄唑凝胶。外抹的药膏要坚持1-2个月,会治疗根本的。特别痒的话可以口服抗组胺的药,如迪皿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专家点评:这类答案有些相关方面的医疗常识,回答时语气肯定,咨询者往往会采纳这种“处方式”答案。其实详细并不代表准确,有一定的医疗常识也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这样的回答迷惑性更大,更加不负责任,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专家回答
  手上水疱未必就是脚气传染
  
  皮肤科专家指出,虽然这位读者之前患有足癣(即脚气),但还不能判断手上的水疱就一定是由脚气传染的。因为也有可能是手上起了湿疹、汗疱疹等其他皮肤病。且这些皮肤病的治疗方向可能完全相反,如湿疹一般用激素类药物,手癣则用抗真菌药物,如果手癣患者用了激素类药物就会适得其反。
  所以发现病症时,应到医院明确诊断,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网上咨询时患者对病症的描述和关注点是不专业的,尤其是医生需要的一些疾病的诊断要点,患者可能没有注意到或描述不正确。如有的患者说长了一身小水疱,结果大夫一看全是小丘疹。因此大夫不可能通过患者提供的错误信息得出正确的诊断。只有通过面对面的观察和一些辅助检查才能确定究竟是哪种疾病,应如何治疗。
  建议:如在网上咨询皮肤病,要提供如下信息:皮损性质,如丘疹(疙瘩)、水疱、脓疱、红斑等;皮损大小、数目、多少、分布、质地软硬;压是否退色、皮损存在时间、病情变化。最好提供照片。
  
  多方会诊
  信息可靠性真假莫辨
  
  健康信息多为“整合” 某网站健康频道编辑表示,网上发布内容和报纸发稿不同,像报纸会强调专家、事情背景等,我们不但不强调,还会有意弱化,很多健康方面的小知识小窍门都是转载或整合而来。
  盲目咨询易延误治疗 一位普外科专家称,盲目相信网上的一些信息可能会延误就诊时间。很多年轻人遇到一些慢性病,往往会从网上先了解。但网上的信息并不全面,且疾病本身很复杂,每个人的体征也不一样,如果硬去套的话是不对的。不同的病可能会有同样的症状,如肚子疼,肠胃的恶性肿瘤可能肚子疼,胃溃疡也可能肚子疼,消化系统紊乱也可能肚子疼。如果仅通过网上的一些信息进行处理,很可能会错过就诊的最佳时间。
  判断疾病易先入为主 皮肤科专家表示,临床上常会遇到病人通过网络等获取一些信息,对自己的病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判断。当医生分析病情时,病人就会有“我以为是某种病”这样的想法,对医患之间的交流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联合处方
  四招看健康信息是否靠谱
  
  如何辨别网上的真假信息、科学使用网络呢?专家开了个“联合处方”:
  严格区分健康信息网络咨询和网络诊断治疗卫生部早在2001年就发布了《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办法》第四条指出:“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咨询时切记不要掉入网络诊疗的陷阱。
  采取科学态度,冷静对待健康信息辨别网上健康知识是否科学时,可从下面三步着手:看信息提供者是不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信息者是不是专业人员中的专家;即使是专家也还要看提供的信息是否有科研结果的支持。满足以上三点的信息才能算可靠的信息。
  专业大夫也可核实,一定要确认被咨询者的专业身份目前一些较为正规的医疗咨询网站为专业大夫设立了主页,以供网友了解大夫和医院的相关情况选择求诊方向。一般都会对医生的身份通过拨打医院座机的方式进行核实。
  在医院确诊后再进行网络咨询更靠谱问诊最好还是要去医院,因为病症的确诊很复杂,仅凭网络交流很难完成。医院确诊后,患者才能对自己的病症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网络寻求最好的医疗方案才能事半功倍。

推荐访问:悖论 求医 忽悠 健康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xuanchuanbiaoyu/2019/0402/5077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