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托里透脓汤加味治肝脓肿76例疗效观察】苓桂术甘汤加芍药

【www.zhangdahai.com--证明范本】

  [关键词]:芍药托里透脓汤加味 肝脓肿疗效观察      肝脓肿为临床上常见病,是由于胆囊肝脏受到细菌感染或阿米巴原虫侵蚀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脓肿,急性或慢性严重的多采用外科治疗。慢性轻度中度肝脏感染和阿米巴原虫感染的肝脓肿,以内科治疗。中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控制症状、缓解病情、防止复发、并且副作用小。
  笔者多年来以芍药托里透脓汤加味治疗肝脓肿,配合西医输液对症治疗7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
  1.1.1 发病前多有呼吸道,胆道门静脉系统感染史;
  1.1.2 突发高热寒战,肝区持续剧痛胀痛,胸隔右肩牵拉痛,大量出汗,食欲不振,怕油腻。
  1.1.3 触诊叩痛,肝脏明显肿大及右季肋饱满,局限隆起;
  1.1.4 检验血象高,阿米巴原虫肝脓肿,新鲜大便中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滋养体。X线示肝脏增大,右隔抬高、活动受限。B超检查可探及测定脓肿部位,肝穿刺可抽到脓液。
  
  1.2 中医诊断:
  早期高热寒战,右季肋持续性钝痛,向右肩放射痛,右肋下叩诊触诊有包块,皮肤红紫,口苦烦渴,舌红或降,苔黄或腻、脉弦数或滑。
  
  2 辨证施治
  
  因饮食不洁湿热虫毒壅滞胃肠、肝火炽热、内伤于肝,导致肝气郁滞,血涩不行,结聚成痈,血热肉腐化脓所致。治则:清热解毒,化湿杀虫,疏肝泻火,活血化癖,扶正托毒。
  
  3 病例选择
  
  凡符合慢性轻度中度肝脏感染和阿米巴原虫感染的肝脓肿,年龄在18岁至46岁患者,本组106例、其中治疗组76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18至46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1至2年20例、2至3年21例、3至4年16例、4至5年12例、5至10年7例,平均2.9年。
  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病程1至2年10例、2至3年9例、3至4年5例、4至5年3例、5至10年3例、平均3.1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全部患者经X线和B超检查确诊。
  
  4 治疗方法
  
  用药:芍药托里透脓汤加味。方药组成:白芍20g、当归20g、川黄连10g、槟榔20g、白头翁20g、木香20g、甘草(炒黄)5g、大黄9g、黄芩9g、官桂5g、人参5g、白术5g、甲珠5g、白芷5g、升麻5g、口芪10g、皂角刺5g、川芎9g、青皮5g,根据病情加大用药剂量或随症加减。
  
  用法与用量:开水煨三次,合并药汤煨一次,放人2磅热水壶中备用,分三次服完药汤,隔8小时服一次,每天一剂,忌食辛燥豆和淀粉类食物。
  
  4.1 对照组
  坚持服中药方,芍药托里透脓汤加味随症加减。
  
  4.2 疗组
  (1)中医治疗煨服芍药托里透脓汤加味随症加减。(2)西医治疗细菌性肝脓肿:输液抗生素,按公斤体重成人量约盐250毫升,青霉素针800万单位(皮试);盐250毫升,菌必治针2克(皮试);盐250毫升,氨苄青霉素针5克(皮试);盐250毫升,庆大霉素针静滴或妥布霉素针各24万单位:糖250毫升,丁氨卡那霉素针0.4克,静滴。厌氧菌治疗替硝唑针200毫升、静滴、糖250CC加肝复肽针20mg静滴,糖250cc肝肽乐针0.33g静滴。
  阿米巴性肝脓肿,抗阿米巴针依米丁30毫克或60毫克1支。按公斤体重1毫克计算,以60公斤体重成人为例,每天二次,每次30毫克深部皮下臀部注射,10天为一疗程。如未愈,30天再用第二疗程。替硝唑针每天200毫升,静滴。抗生素针护肝针和抗阿米巴针输液交替轮流治疗。
  病程: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观察一疗程判断疗效。
  
  5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正常。
  临床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影像学明显改善。
  临床有效:症状减轻、体征大部消失、影像检查有改善。
  临床无效: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改善。
  两组治疗结果对照表:
  经过统计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效优于对照组。
  
  6 典型病例一:
  
  张某某,女,33岁,反复畏寒发热,右肋胀痛2月,体温38.8℃,腹平软,肝剑突下6cm,触痛明显,B超肝右叶下缘变钝,内见液性暗区约60mm,大小边缘较模糊,内见许多小光点,提示肝区右叶脓疡,检验血向高,新鲜大便检验涂片可见阿米巴囊滋养体。X线显示肝脏增大。肝穿刺抽到脓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滑,予中医芍药托里透脓汤加味。西医对症保肝(促肝细胞生长素类)和抗生素类针剂。
  方药:白芍、槟榔、木香20g;当归、川黄连、口芪10g;大黄、黄芩、川芎9g;甘草(炒黄)、官桂、人参、白术、甲珠、白芷、升麻、皂角刺、青皮各5g;取三剂喂服不显效,加大药量,当归、川芎、川黄连、口芪各20g,人参、甲珠、白术、皂角刺各10g;取10剂,煨服,体温、血象正常,肋痛消失,B超显示:肝右叶缘可见50mm,大小脓疡阴影,维持原方一服20剂,3超提示肝内液性暗区已消失,尚有溃疡面阴影,提示肝脓疡已完全吸收,肝组织尚未修复。再服50剂,检查一切正常。
  典型病例二:
  杨某某,男,45岁,1年前诊断为阿米巴性肝脓疡。体温38℃,腹平软,剑突下压痛,肝区触痛,叩痛明显,肝肋下4.5cm,苔腻,脉弦数滑。白细胞10.3×10/L,中性0.8。B超显示:右肝上见20mm×30mm液性暗区,右旁有20mm×30mm液性混浊,提示肝脓肿钙化。
  西医对症输液保肝抗生类针剂。
  中医方药:白芍、槟榔、白头翁、木香、当归、川黄连、口芪各20g大黄、黄芩、川芎、炒�草、皂角刺、人参、白术、甲珠各10g;官桂、白芷、升麻、青皮各5g;治疗三个月诸症均除,坚持服用半年后,B超复查,肝脏顶部液性占位已消失,有小钙化点形成,已工作。
  
  7 体会
  
  肝脓肿,本病属中医:肋痛,积聚肝痈虫毒,癞瘕痞块等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肝脓疡(肝脓肿)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祖国医学认为基本病因是正邪相搏,热毒炽盛并血瘀湿热壅聚肝络腐化成脓而致,属本虚标实证。
  本病临床特点是高热寒战,右上腹疼痛压痛明显。
  针对其病因病机,笔者治疗要点是清热解毒,益气凉血,化湿杀虫,疏肝利胆,化瘀消痈,软坚散结,扶正托毒,祛腐生新,以求标本同治,用芍药汤托毒透脓汤加味,合用西医输液消炎保肝,坚持合理膳食,彻底排脓及肝组织修复而达到治疗目的。

推荐访问:托里 汤加 脓肿 芍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zhengmingfanben/2019/0330/4411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