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曲衍海动态取穴法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偏头痛

【www.zhangdahai.com--村官述职报告】

  【摘要】 目的:观察曲衍海动态取穴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以一侧或两侧头部疼痛为主症的病人94例,采用 PEMS3.1统计软件随机单盲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以常规分寸取穴法,取病侧风池、率谷、太阳、足临泣、侠溪穴施针刺治疗;研究组采用曲氏动态取穴法,循经按压病侧风池、率谷、太阳、足临泣、侠溪穴区压痛敏感点施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40分钟,中间每10分钟行针1次,观察治疗7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7.2%和44.4%,愈显率分别为92.5%和70.4%,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衍海动态取穴法对偏头痛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 曲衍海;动态取穴法;偏头痛;疗效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临床患病率高。偏头痛发作的先兆症状以视觉先兆最为常见,轻者表现为短暂而轻微的视觉模糊,重者视野中可有暗点、亮光、异彩,或复杂的幻觉。发作时头痛剧烈,多为钻痛或搏动性痛,常伴有厌食、恶心和呕吐。患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畏光,厌声。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病证。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对偏头痛疗效确切,笔者近年来在“对曲衍海针灸临床诊疗经验的技术方案研究”[1]项目进行过程中,对曲衍海动态取穴法与常规分寸取穴法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威海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莱阳市中医医院普通内科住院病人,自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共94例,采用 PEMS3.1统计软件随机单盲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7例,其中,男26例,女41例;年龄16~30岁15例,31~40岁23例,41~50岁27例,51岁以上2例;病程小于3天45例,3~7天15例,7天以上7例。对照组27例,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16~30岁6例,31~40岁9例,41~50岁11例,51岁以上1例;病程小于3天18例,3~7天6例,7天以上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根据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头痛分类与诊断标准中伴先兆头痛和不伴先兆头痛的诊断标准[2]。
  1.3纳入标准
  根据本项研究的方法要求,其纳入条件为:①首诊病人。②病痛部位明确。③本次发病未经其它治疗干预。④能够正常表述其病痛情况及对治疗效应体会。
  1.4排除标准
  根据本项研究的方法要求,其排除条件为:①本次发病已经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方法干预。②不能正确描述病痛部位。③正在接受能够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其它疾病治疗。④不能正常表述其病痛情况和对检查治疗效应的体会。
  2治疗方法
  2.1研究组
  采用曲衍海动态取穴法,分别在病侧风池、率谷、太阳穴周围施按压,在足临泣至侠溪穴间循经按压,寻找敏感点施针刺治疗。
  2.2对照组
  采用常规分寸取穴法,分别取病侧风池、率谷、太阳、足临泣、侠溪穴施针刺治疗。
  两组病例均每日针刺1次,留针40分钟,中间每10分钟行针1次,按日(次)观察治疗效果,统计时间范围不超过7天(次)。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本研究主要为治疗效果评价。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头痛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伴先兆头痛和不伴先兆头痛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3],结合本研究的目标要求,制定疗效标准为无效、有效、显效、治愈四级,其判定方法是:①治愈。经1次治疗偏头痛及其它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无复发;②显效。经1次治疗后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其后病痛虽又反复,但经1周以内治疗病痛逐渐减轻,直至痊愈;③有效。经1周治疗后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4项指标至少有1项明显改善;④无效。经1周治疗偏头痛和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
  3.2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3.1统计软件,组间疗效比较采用列联表交叉分析中的x2检验。
  3.3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7天内治疗效果比较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7.2%和44.4%,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4.162,P=0.041。愈显率分别为92.5%和70.4%,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 7.935,P=0.005。见表2。
  4讨论
  全国名老中医曲衍海悟道精深,医术精湛,长于针灸,临证取病,穴不过三、五,常桴鼓相应,令医患称奇。观其特点,不仅辨证准确,用穴简明,且常取穴动态变化,操病如掌握之中。曲氏认为根据十二经脉标本根结理论,人体头颈胸腹腰背部各处的病痛,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敏感反应点是有规律的,而这些“反应点”即是治疗该病痛的最佳“腧穴”。曲衍海动态取穴法主要是在传统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病痛进行脏腑经络辨证,以选取相关腧穴,并在该穴及其上下循经进行切循按压,寻找压痛最敏感点施以刺灸的方法。
  根据曲氏经络(腧穴)诊断原理,常见偏头痛在足部的压痛阳性反应点多在足临泣和侠溪穴之间,如果偏头痛以眶后部和额颞部疼痛为主者,足部阳性反应点多在同侧侠溪穴周围,如果偏头痛以颞侧和枕部疼痛为主者,足部阳性反应点多在同侧足临泣穴周围。笔者通过对曲衍海动态取穴方法的原理探讨,认为曲氏在传统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辨证取穴,是符合中医基本特点的,而通过切循按压选取最佳治疗点,能避免机械盲目,提高疗效,同时运用现代先进的观察方法,动态地选取敏感治疗点(腧穴),与单依分寸取穴相比,易于统一观测标准,减少操作误差,便于针灸临床应用。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属于中医学头风的范畴。近代医学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偏头痛收效迅速,有效率高,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偏头痛的发病部位在头侧部位,其疼痛处与少阳经脉有关,多因风寒、痰湿、瘀血等邪气阻遏清窍,脉络不通而致。本研究根据十二经脉的标本根结理论,采用“上下配穴” 的方法,疗效确切,在控制受试对象和治疗方法以及所取腧穴等因素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曲氏动态取穴法与常规分寸取穴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表明曲氏动态取穴法更具有临床疗效优势,并且简便易行,容易学习掌握,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针灸取穴方法。
  
  参考文献
  [1]曲生健等,对曲衍海针灸临床诊疗经验的技术方案研究,2007~2008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3]王维治.神经病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3~244.
  
  作者简介:王秋月,女,1964年出生,大学本科毕业,副主任医师,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推荐访问:偏头痛 疗效 法治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cunguanshuzhibaogao/2019/0326/3800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