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2009-2010年住院患者206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擅自离院后果

【www.zhangdahai.com--村官述职报告】

   【摘要】 目的:回顾性总结某院2009-2010年住院患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安全用药的重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2010年通过全国ADR监测网络系统向福建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20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ADR中,男女比例相近,>60岁患者80例(38.83%),其中中药制剂ADR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69例(33.49%)。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合理用药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因药品不良反应(ADR)住院的比例约为2.9%―5.1%,住院病人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达到10%-20%。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接近全球平均值的高点,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每年也有500万到1000万人。药物不良反应日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所重视。现将某院2009-2010年度收集到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某院ADR的发生特点与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或避免ADR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某院2009年~2010年通过全国ADR监测网络系统向福建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206例ADR报告。对所有报告的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分布:206例ADR报告中,男性117例(56.80% ),女性89例(43.20%),年龄最小2岁,最大84岁。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给药途径:206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有203例占98.54%,为所有给药途径之首,其次为口服途径2例,占0.97%。(见表2)。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2.3 ADR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206例ADR中,由医师、药师、护士发现并上报的ADR例数分别为52例(25.24%)、18例(8.74%)、136例(66.02%)。报告来源于7大科室,其中内科64(31.07%),外科58例(28.15%),骨科42例(20.39%),急诊科18(8.74%),传染科13(6.31%),中医科6(2.91%),口腔科5(2.43%)。
  2.4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按照《新编药物学》(1)的药品分类方法对发生ADR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涉及药品品种共95种,其中中药制剂引发ADR最多有53例占25.73%,其次是抗微生物药有46例占22.33%(见表3)。
   表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按累及器官或系统分类统计,206例ADR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分布,(见表4)。
   表4 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2.6 ADR转归:根据ADR治疗结果的不同,将206例ADR分为治愈、好转、有后遗症和死亡4类。其中53例治愈、占25.73%;153例好转、占74.27%。未发现有后遗症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年龄因素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由表1可知,中老年人是发
  生不良反应的主要群体,4O岁以上85例,占总数的41.26%。这可能是由于中老年人生理机能降低,排泄减慢,肝、肾功能减退,代谢能力较差,组织器官功能降低,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敏感性增加(2),因此成为ADR的多发人群。这提示临床治疗中应特别关注中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3.2 给药途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从给药途径看,静脉给药发生 ADR203例、占 98.65%。静脉给药涉及药物不溶性微粒数量以及血细胞破坏、抗原滴度、内生致热原释放以及给药的浓度和速度等因素,且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体内,无肝脏首过效应,因此药物作用及ADR较口服给药迅速而强烈,而口服给药由于药效较弱、不良反应较轻,ADR出现缓慢,停药后症状大多可自行缓解。故建议临床用药能口服给药的尽量避免静脉给药。
  3.3 药品种类对ADR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ADR占总数的25.73% ,高于抗菌药物。近年来中药的发展比较迅速,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亦随之增多,原因可能是中药制剂成分复杂,不易提炼精制,同时,在炮制、运输、储存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均可能引发ADR。另外,人们从主观上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中药普遍被认为药性平和,应用安全,往往忽视了其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医师把握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指征、用药途径、用药配伍,以减少ADR的发生。建议合理选择用药人群,如对儿童用药,医生在应用中药注射剂前需详细询问患儿及其家族的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应禁用或慎用该类药物;用药前应对患儿用药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同时告知患儿家长该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其监测用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4 从表4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来看,以皮肤损害最多,占ADR构成比的33.49% ,其次是免疫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这与临床易于发现和诊断有关。应加强药学服务和生化项目的检测,及时发现ADR,以减轻不良反应的损害。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但也有一些是可以预防控制的。由上报ADR报告科室情况和上报ADR报告人员情况可以看出,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对ADR报告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上报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医师只有1位。这说明某院部分临床医师对ADR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ADR监测的宣传工作,加强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职能。
  4 结语
   我们要充分认识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大家积极参与ADR监测工作,以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为了防止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建议医生在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姚佳晨,胡晋红,王卓,杜文民.797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2):130―132.

推荐访问:不良反应 住院 药物 患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cunguanshuzhibaogao/2019/0418/8286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