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重温建党百年,増兴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9篇

【www.zhangdahai.com--心得体会范文】

3月9日 重温建党百年,増兴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9篇

3月9日 重温建党百年,増兴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篇1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程度适中。

  3.讲课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4.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5.一些实践环节的开展,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老师们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在大学中系统学习了这门课后,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感谢老师的认真讲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与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当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基继承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家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家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 总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观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中国青年运动80多年和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期,才能有大作为。现在我国进

  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以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客观地正视思想文化、价值趋向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书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青年学生装的行动指南,坚持提倡先进文化、先进思想道德的必要性和很需要性。因为只有统一的代表团先进事迹文化教育前进方向盘的思想感情来凝聚人心,才能使人明荣知耻,民挥其“导向”作用。胡锦涛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性里,要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这看起来简单朴实的字眼,却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是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凝练。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观和主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大学生要自觉的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性发展中国家融个起来,增强为祖国统一和为人民服务台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班,提高警惕本领 。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说过,我们队伍 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使命精神和内驱动力。

3月9日 重温建党百年,増兴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篇2

  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般那样匆匆,不知不觉间,时光的脚步便带我们踏进了期末,回想着这一学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学习,从刚开始的不甚了解,到后来的逐渐喜爱,再到如今的乐在其中,多像是我与“马克思”相识、相知、相恋的故事啊!

  之前的我是个天真的孩子,一直以自己感性的思维解读着这个世界,然而在邂逅“马克思”后,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理智的面对世界。在相处中,它像一位家长,以它的人生阅历引导着我,告诉我何为真正的对错;它像一位老师,以它的博学多识激励着我,教我树立正确的三观,助我开始了人生的蜕变。

  记得在第一堂马原课上,老师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要求,刚开始,作为理科生的我们,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量哲学理论的确感到有些害怕,以及力不从心,然而在之后学习中,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活动中,通过《共产党宣言》的学习,我似乎也进入到了那个为真理而革命献身的年代,跟随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同资本主义作斗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回归现实,是“马克思”激励了我,让我第一次开始真正思考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在主题研讨活动中,我与小组成员们一起探讨当前的社会热点,从刚开始的了无头绪到后来的积极投入,这项实践任务让我们主动地去了解时事热点,关心社会。当我们小组围坐一团严肃地探讨时,当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当我们能用所学到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进行分析时,都是那样的激动热烈,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还开拓了思维,小组成员们也因为相处结下了更深的友谊,而这些进步,都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原课带给了我太多难忘,难忘那次的演讲比赛,为了写好演讲稿,我在寝室是那样的冥思苦想;为了呈现完美的演讲,我拉着室友一次次的练习、完善。这项比赛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锻炼了我的演讲能力,让理论课也变得那样的生动活力。更难忘那时的思维拓展,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我抱着书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认真地记录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关键语句或内容,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在全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当我看到书中密密麻麻的笔记时,我是如此的欣慰;当我成功地把记下来的知识点,串写成一篇文章时,又是那样的骄傲,这项任务也可以说是我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期末的一次自我检验吧。每一堂马原课,都是与哲学的对话,思想间的碰撞。老师总是努力以更好的状态,更好的方法,更丰富的形式向我们呈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内容,让同学们更容易地学习并接受,因此,除了使用文字,老师还会利用图表以及结合实际的例子、联想等来加强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老师也会放一些有关的影像来做铺垫或升华。正如在介绍马克思时,老师会先通过播放一段影像资料来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马克思的一生;在讲世界观与方法论时,以一个小故事来推出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的结论;而在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时,则通过表格来更直观形象的进行比对等。任老师平时除了正常授课,还会在课前对上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提问,帮助我们进行回顾,在本节课上也会根据知识点增加些练习来帮我们进行巩固训练,以此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而学校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开设了微信平台“指尖上的原理课”以及“长师马院考研群”等,经常上传一些优秀的马原作业、考研知识点以及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时事等,以此加强老师与同学们在马克思主义知识方面的交流与探讨,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更为科学和便利的渠道。

  一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我竟如此的不舍,虽然我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却已经体会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乐趣。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也一直能认真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各项任务,从被要求到主动完成,再到最后的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我的进步和提高吧!而如今,能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课的免考资格,我既兴奋,又意外,学校所开设的这种免考制度,让大家新学期的开始就产生一种学习上的压力,而同学之间的竞争也会促进大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大家更加注重自我要求和提高自身素质,对同学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的学习也确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并始终坚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着我学习和成长,激发着我去认识世界、了解生活、追寻梦想,教我如何更理智、更成熟、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和对待事物。如果我是人生之海中的一叶扁舟,“马克思”便是那指引光明的灯塔;如果我是梦想之路上的旅客,“马克思”便是那指明方向的司南。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我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天地,在这场人生的马拉松上,我相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会一直带领着我坚持下去。

3月9日 重温建党百年,増兴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篇3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学习到了: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3月9日 重温建党百年,増兴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篇4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让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而应通过系统的学习,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着门课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应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同样我们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也应联系实际,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这门课的所学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是处在一个思想可塑的阶段,开设这门课程无疑是给学生一次意义非凡的头脑风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所学中我认为可以认识规划为以下几点: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第三、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第四、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第五、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规划了理想化方向。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应正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双重内涵,要求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更要注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国情,而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现实中必须做到:第一,重视理论,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注重总结经验,把握事物的规律;第三,要坚强理论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观和主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大学生要自觉的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性发展中国家融个起来,增强为祖国统一和为人民服务台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班,提高警惕本领。

3月9日 重温建党百年,増兴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篇5

  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般那样匆匆,不知不觉间,时光的脚步便带我们踏进了期末,回想着这一学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学习,从刚开始的不甚了解,到后来的逐渐喜爱,再到如今的乐在其中,多像是我与“马克思”相识、相知、相恋的故事啊!

  之前的我是个天真的孩子,一直以自己感性的思维解读着这个世界,然而在邂逅“马克思”后,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理智的面对世界。在相处中,它像一位家长,以它的人生阅历引导着我,告诉我何为真正的对错;它像一位老师,以它的博学多识激励着我,教我树立正确的三观,助我开始了人生的蜕变。

  记得在第一堂马原课上,老师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要求,刚开始,作为理科生的我们,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量哲学理论的确感到有些害怕,以及力不从心,然而在之后学习中,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活动中,通过《共产党宣言》的学习,我似乎也进入到了那个为真理而革命献身的年代,跟随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同资本主义作斗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回归现实,是“马克思”激励了我,让我第一次开始真正思考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在主题研讨活动中,我与小组成员们一起探讨当前的社会热点,从刚开始的了无头绪到后来的积极投入,这项实践任务让我们主动地去了解时事热点,关心社会。当我们小组围坐一团严肃地探讨时,当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当我们能用所学到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进行分析时,都是那样的激动热烈,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还开拓了思维,小组成员们也因为相处结下了更深的友谊,而这些进步,都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原课带给了我太多难忘,难忘那次的演讲比赛,为了写好演讲稿,我在寝室是那样的冥思苦想;为了呈现完美的演讲,我拉着室友一次次的练习、完善。这项比赛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锻炼了我的演讲能力,让理论课也变得那样的生动活力。更难忘那时的思维拓展,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我抱着书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认真地记录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关键语句或内容,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在全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当我看到书中密密麻麻的笔记时,我是如此的欣慰;当我成功地把记下来的知识点,串写成一篇文章时,又是那样的骄傲,这项任务也可以说是我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期末的一次自我检验吧。每一堂马原课,都是与哲学的对话,思想间的碰撞。老师总是努力以更好的状态,更好的方法,更丰富的形式向我们呈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内容,让同学们更容易地学习并接受,因此,除了使用文字,老师还会利用图表以及结合实际的例子、联想等来加强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老师也会放一些有关的影像来做铺垫或升华。正如在介绍马克思时,老师会先通过播放一段影像资料来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马克思的一生;在讲世界观与方法论时,以一个小故事来推出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的结论;而在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时,则通过表格来更直观形象的进行比对等。任老师平时除了正常授课,还会在课前对上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提问,帮助我们进行回顾,在本节课上也会根据知识点增加些练习来帮我们进行巩固训练,以此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而学校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开设了微信平台“指尖上的原理课”以及“长师马院考研群”等,经常上传一些优秀的马原作业、考研知识点以及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时事等,以此加强老师与同学们在马克思主义知识方面的交流与探讨,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更为科学和便利的渠道。

  一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我竟如此的不舍,虽然我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却已经体会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乐趣。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也一直能认真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各项任务,从被要求到主动完成,再到最后的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我的进步和提高吧!而如今,能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课的免考资格,我既兴奋,又意外,学校所开设的这种免考制度,让大家新学期的开始就产生一种学习上的压力,而同学之间的竞争也会促进大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大家更加注重自我要求和提高自身素质,对同学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的学习也确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并始终坚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着我学习和成长,激发着我去认识世界、了解生活、追寻梦想,教我如何更理智、更成熟、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和对待事物。如果我是人生之海中的一叶扁舟,“马克思”便是那指引光明的灯塔;如果我是梦想之路上的旅客,“马克思”便是那指明方向的司南。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我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天地,在这场人生的马拉松上,我相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会一直带领着我坚持下去。

3月9日 重温建党百年,増兴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篇6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

3月9日 重温建党百年,増兴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篇7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学习到了: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3月9日 重温建党百年,増兴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篇8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十八大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__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解决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3月9日 重温建党百年,増兴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篇9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推荐访问:建党 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2022/0930/49387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