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心得体会8篇

【www.zhangdahai.com--心得体会范文】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心得体会8篇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心得体会篇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心得体会篇2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实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五篇。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心得体会篇3

  2020年是收官之年,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农”工作成效。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为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擘画了蓝图、规划了前进路线。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表脱贫攻坚硬指标,全党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确保收官目标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挥动“脱贫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集中精力真正拔除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扶贫工作。截至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已经吹响。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强化党建引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啃下最硬的致贫骨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深化扶志扶智,让真脱贫、脱真贫的成效落实到人,落脚于长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做好“三农”工作为抓手,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让致富活水涌流。

  耕好“小康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持因地制宜、靶向治理,从农村实际出发,把“三农”短板一项一项补齐。让“三农”更好走出去。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四好农村路”和网络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厚积“三农”发展的强劲动力。让“三农”更好引进来。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厕所革命和村民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构建优质发展环境。让“三农”更加强起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等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让城乡发展更平衡、农村发展更充分。

  播种“新希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奋斗浇灌幸福果实。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划重点、提要求、明任务,是乡村振兴战略强力实施的重大机遇期和最好发展期,必须牢牢把握,乘势而上。农业强,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优先保障“三农”投入、解决乡村发展用地难题、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农村美,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和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留住乡愁和绿水青山,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农民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和稳定农民工就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追梦奋斗中实现美好生活向往。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在温暖美好的春天,和亿万农民一起向着圆满收官奔跑追梦。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心得体会篇4

  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40年的不断探索演进,已使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其变化之快,变化程度之深,变化范围之广,既前无古人,更是世界罕见,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也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农村的面貌、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改革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探索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发展乡镇企业,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乡城互动阶段,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开始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搞活农村商品流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村民自治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农村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全面推进阶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定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阶段,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改革进入了城乡统筹的新阶段。全面深化阶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围绕抓关键补短板,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领域各项改革,注重改革的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着力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纵观40年发展历程,农村要发展必须有好的政策作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然会给我国农村带来天翻地覆的巨变。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心得体会篇5

  20xx年是收官之年,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农”工作成效。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为做好20xx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擘画了蓝图、规划了前进路线。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表脱贫攻坚硬指标,全党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xx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确保收官目标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挥动“脱贫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集中精力真正拔除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扶贫工作。截至20xx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20xx年,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已经吹响。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强化党建引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啃下最硬的致贫骨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深化扶志扶智,让真脱贫、脱真贫的成效落实到人,落脚于长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做好“三农”工作为抓手,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让致富活水涌流。

  耕好“小康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持因地制宜、靶向治理,从农村实际出发,把“三农”短板一项一项补齐。让“三农”更好走出去。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四好农村路”和网络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厚积“三农”发展的强劲动力。让“三农”更好引进来。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厕所革命和村民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构建优质发展环境。让“三农”更加强起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等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让城乡发展更平衡、农村发展更充分。

  播种“新希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奋斗浇灌幸福果实。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划重点、提要求、明任务,是乡村振兴战略强力实施的重大机遇期和最好发展期,必须牢牢把握,乘势而上。农业强,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优先保障“三农”投入、解决乡村发展用地难题、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农村美,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和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留住乡愁和绿水青山,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农民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和稳定农民工就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追梦奋斗中实现美好生活向往。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在温暖美好的春天,和亿万农民一起向着圆满收官奔跑追梦。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心得体会篇6

  读懂“扶农民一把”的情结

  读了农民,你才知道中国的样子。读懂了农民,才明白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成就,农民是书写历史的关键推动者之一。近代以来,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靠的是农村包围城市,靠的是农民手推车运送物资……当下,中国城市日新月异,工业由大变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同样离不开农民的辛勤付出。古人说,“在暖须在桑,在饱须在耕。君子贵弘道,道弘无不亨”。现在“扶农民一把”,就是重农固本、续写辉煌的根本保障。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今年,实现我们的脱贫目标,还是有把握的。因为我们提出这个目标,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啊,共同富裕!”

  农民是何人?农民是淳朴、善良的人,他们始终心怀希望,对工作生活任劳任怨、舍得吃苦。如今我们所有人更是与他们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餐桌上丰富的食物出自于农民勤劳的双手。同时,衣、住、行这些关键领域也记录着农民工流下的汗水。此外,农村亦成为了城市休闲娱乐的后花园。这些都表明农民与每个人都密不可分,他们与时代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不过因个人、历史、环境等原因,一部分农民群众被贫困束缚了脚步,导致日子过得并不算好,有的连温饱都难以保障。因而才有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更在2015年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誓要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彻底斩断困扰农民千年的穷根,让这群历史推动者能够书写更大奇迹。

  显然,“扶农民一把”就是扶所有老百姓,也是兑现人民至上、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庄严承诺。为了农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扶贫一线考察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并且中央一号文件自2014年以来,年年聚焦“三农”发展,各省市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同时,还有众多扶贫干部深耕基层,助力农民脱贫致富,而社会中诸如“李子柒”“美食作家王刚”等普通人选择用“美食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展示农村之美,为农货代言,助农民增收。

  这些举措正是“扶农民一把”情结的具体表现。脱贫攻坚即将收官,再“扶农民一把”就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有历史耐心与决心,始终相信历史,相信农民,在最后关头,快马加鞭将最后的脱贫工作做好做实,尤其是青年以及青年干部,更应拥有这“农民情结”,发挥青年独有的朝气与出众的本领,在“扶农民一把”中学会吃苦,成为“三农”行家,架起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桥梁,农民必定能够跟上发展的脚步,实现“一步跨千年”。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心得体会篇7

  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牢牢抓住“四条线”,让“粮袋子”量足价稳,“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守好耕地基准“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加强农村地区建设用地审批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坚决防止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不到位的问题,护好粮食生产“命根子”。利用网络、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动态监测,对乱占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行为进行及时预警,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预警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强化政治责任落实,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等纳入地方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倒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提升粮食生产“线”。“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必须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让老百姓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稳产高效、旱涝保收、生态友好的高品质农田,提高耕地质量条件,完善水利、输电设备等田间基本设施,夯实农业生产设施基础。打通惠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或增加种粮补贴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增强农民种粮意愿。联系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加强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对灾害天气进行及时预警,降低天灾对粮食产量带来的影响,让粮食丰收有保障。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转向拼科技、拼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连接种业支撑“线”。种子是农业的灵魂,决定着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素质和效益,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建立自己的种子库。持续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在提高种子抗风性、缩短成熟期、增加产量上下功夫,造好农业“芯片”,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深化科企合作,推动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育种资源、人才、技术从科研单位向企业聚集,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为种子研发工程提供坚实支撑。加强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收集、保存古老珍稀品种并进行应用价值的挖掘,通过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促进资源信息交流共享。

  划出节约保护“线”。“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时代背景下,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反食品浪费法实施进程,对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等主体行为进行规制,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用法律托举粮食安全。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走进机关、校园、企业等单位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活动,纠正“光盘”即“寒酸”、“剩宴”为“盛宴”的错误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管好自己和身边人,坚决抵制奢侈浪费的风气,按照标准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同时加强对各种浪费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实际行动为弘扬厉行节约之风作表率。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心得体会篇8

  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提出,必须着眼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好乡村振兴,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这既是政府的目标,也是群众的期盼。

  就当前乡村产业发展的整体来看,我们已整体进入由“基础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主导,向既重视基础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又重视农业农村多功能性产业化和乡村价值深度开发”转化的新阶段。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巩固脱贫成效接续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重任;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排头兵”“土专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力量,要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基层群众,积极发展产业,努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稳定脱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要让人才看到“前景”。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和“硬支撑”,就当前而言,农村人才匮乏一直是影响和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我们要通过多条腿走路,一方面可以回引优秀人才返乡创新创业,通过选派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方式,持续把优秀干部、精锐力量充实到乡村一线,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本地掘金”,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把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挖掘出来,让更多人才在“家门口”开花结果、绽放光彩,让“外来”“内生”的人才在行动上都能烁“真金”,在情感上都觉得“英雄有用武之地”。只有提高人才的价值感,要让他们看到自己奋斗的“前景”,进而以“主人翁”的姿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自身价值。

  乡村振兴,要让群众看到“钱景”。农业兴则农民富,仓廪实则百业兴。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产业兴旺”排在最前面,由此可见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各地大力发展产业,是因为它既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源头又是提高群众收入最直接的途径。乡村振兴要让群众唱主角,在政策衔接落实上,要让“实事”摆出来、看得见;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既要求好又要求快;在农业技能培训上,要按照群众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既重视质又重视量;在产品销售上,即通过传统方法,扩宽线下销售渠道,又通过互联网+模式,打开线上销售的大门。在振兴的道路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党员干部要在谋振兴,谋发展上用心用力,更要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问题,让群众既能平等参与乡村振兴全进程,又能看到产业振兴的“钱景”,共同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成果。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三农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少年聚焦三农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工作 三农一号文件重点 中央1号连续几年提出三农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第多少次被提到 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实施什么战略 中央一号文件多少次提三农 中央一号文件多少年聚焦三农 每年一号文件都是三农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2023/0317/57103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