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www.zhangdahai.com--心得体会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篇

【篇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是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让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体会如下:
  首先,明确审美教育目标,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其次,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吸取克达伊教学法和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部分,把律动教学和情境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实践证明,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的反应非常积极,效果良好,不但对节奏理解加深了,而且很自然地经历了音乐创造的过程。
  柯达依手语是用手语代表音高的一种方法,边做边唱,能使学生加强对音高的控制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还设计了游戏,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上完了一堂识谱课。我由此感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用心研究出学生喜爱的方法,我们便达到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之后我们又观看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时的录像。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法,或是律动或是情境,都是由学生参予到其中,完成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有一部分情境教学过于注意布景,音乐处在了次要的地位,成了一堂表演课。我又想起之前看过一个专家上的一堂《走进西藏》,不是太成功。他的课准备的非常精心,搜集了许多关于西藏的歌曲,知识点非常多,并且非常有条理。不过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没什么反应。我认为,学生情绪没有调动起来,没有参与到其中。这堂课不能算成功的课。我们今后教学当中就应当尽量避免。
  总之,新课程对以前音乐教学大纲中一些不现实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做了相应的改动,更加贴近基层,尤其是教学的出发理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更加突出了实用性,使其层音乐教师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通过新课标的培训,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改良了方法,促进了教学。
  付华

【篇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转载于: 小 龙文档 网: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
  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
  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
  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2 —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四、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4 —
  篇二: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对化学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化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化学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化学素养”凸现出来。化学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化学能力和化学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
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篇三: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王菊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
  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
  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
  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
  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
  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 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
  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
  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
  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
  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
  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借助录音机讲了一个生活中的故
  事:“我去超市买了三瓶可口可乐,我喝了一瓶的 ,孩子喝了一瓶的 ,侄
  子喝了一瓶的 ,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三个谁喝的多?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 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 于现实生活中,
  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
  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
  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
  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
  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
  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
  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
  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
  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
  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2 、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
  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
  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
  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
  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
  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
  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
  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
  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
  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
  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篇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第4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漫步在枣庄的石榴园里。春夏时节,满眼望去郁郁葱葱的绿叶生机勃勃,火红的石榴花像是活泼的小喇叭吹奏着乐曲,真是热闹非凡。秋天的脚步近了,渐渐地,石榴花谢了,石榴果终于成熟了,它们形态各异,逗人喜爱。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呀?

生:吃

生:品尝

师:异口同声!同学们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吧,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石榴,现在咱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尝一尝吧!(指名一位学生品尝石榴)

师:首先剥开石榴的外皮,你看到了什么?

生:石榴子儿

师:什么样的石榴子儿

生:玛瑙般的

师:玛瑙般的石榴子儿一颗颗怎么样?

生:紧偎在一起

师:有红的有白的,这就叫——

生:红白相间

师:还是透明的呢,这就叫——

生:晶莹透亮

师:快取几粒尝尝,什么味道?

生:酸溜溜,甜津津的

师:同学们,作者写石榴时,先观察它的颜色和形状,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受。我们在介绍一种水果的时候,也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方法来写。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现在,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瞧!你会怎么介绍这种水果?(出示西瓜图片)

生:这是西瓜。

师:西瓜的形状如何?

生:圆圆的

师:颜色呢?

生:绿色的,身上还有深绿色的花纹

师;
观察真仔细!西瓜瓤的颜色又是什么样子的?

生:红色的,中间有小黑子儿

师:同学们一定吃过西瓜,西瓜味道如何?吃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生:甜甜的,吃了之后很凉快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按照这样的顺序描写西瓜,可是,如果这样写,一点儿也不生动。怎么办呢?

生:可以把西瓜比作大皮球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学生!是啊,咱们可以用些比喻句,让作文更加生动。还可以用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可以写拟人句,把西瓜当做人来写。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描写的窍门儿,下面咱们就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介绍西瓜的!自由读一读吧。

(出示范文:西瓜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上面还有几道深绿色的条纹,特别好看。圆圆的身体上长着一条短短的“小尾巴”,显得很滑稽。我迫不及待地把西瓜切开,一股香味飘进我的鼻子。西瓜宝宝害羞地露出它那红通通的脸庞,果肉里还有一些黑色小子儿,如同红玛瑙中镶嵌着黑珍珠,让人看了直流口水。

我急忙咬了一大口,真甜呀!)

师:谁来评价?

生:老师写得很生动很具体,把西瓜当做人来写,写它穿了绿色的衣服。

生:老师用上了《石榴》课文中的玛瑙,还把西瓜子比作了黑珍珠。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老师还写了西瓜的“小尾巴”,在图片中你看到“小尾巴”了吗?

生:没有

师:是啊!虽然图片上没有西瓜藤,可是老师运用了合理的想象,写出了西瓜上的西瓜藤,还把它比作“小尾巴”,这种合理的想象是可以的。好啦,请同学们课后学着老师的小技巧,描写一下这种水果吧!(出示草莓图片)

生写作,是巡视指导,师反馈。

出示学生作品:草莓的全身都是红通通的,还带着一点点“芝麻”,远远望去,像一个个红艳艳的小灯笼,漂亮极了!新鲜的草莓果实有了叶子的映衬,又像一颗颗闪亮的红宝石。靠近一闻,一股淡淡的香味直往鼻孔钻,让我忍不住流出了口水。我赶紧拿起一个草莓轻轻一咬,酸酸的,甜甜的,软软的,滑滑的,美味极了!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从一篇篇精彩的课文中学会写作的小技巧,当你收获了这些法宝之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小作家”,加油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一、二学段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源头,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然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要想让学生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为老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几篇《习作》,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源泉。

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为例,《2 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的学习,学生们可以联系实际写一写,你在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用流畅的文字记录下词语背后发生的故事。再比如学习《5 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游览欣赏过了北大荒的秋天,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写自己身边的秋日美景。当然,除了叙事、写景类的文章,童话故事中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情节一直以来深受学生喜爱,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利用课文的留白处,鼓励学生进行童话创作。《三袋麦子》一文就是最好的契机。课文学习完毕之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第二年,土地爷爷又给三个小动物送来了上好的麦子,它们又会怎么做呢?

如此看来,习作并非作文课上可以做的事情,更应该渗透进每一节语文课上,精挑细选的课文,每一篇都值得学生们深入体会,好好挖掘其中值得学习的语言文字,慢慢吸收、学会运用,变成自己的知识。

教授《16 石榴》一文时,老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学会事物的描述顺序和方法,同样也会是一节生动的习作课。举一反三,描写水果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文具、玩具等其他事物的描写中。这样将课文最大限度的使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2年解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2023/0328/576191.html

  • 相关内容
  • 03-28 2022年1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000字

    积极,汉语词语,读音jījí,意思是肯定的、正面的、促进发展的、努力进取的、热心的,出自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年1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000字3篇,供大家参考选

  • 03-28 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JobSummary Work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

  • 03-28 《在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读后感【优秀范文】

    周年,汉语词汇,拼音是zhōunián,是指整整一年,出自《淮南子·道应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在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读后感,供大家参考选择。《在关于中国共产主

  • 03-28 2022年党总支思政工作总结(全文完整)

    工作总结(JobSummary Work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

  • 03-28 学党史问党员初心如何践行心得体会(完整文档)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党史问党员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