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侗族村落 湖南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的关系研究

【www.zhangdahai.com--爱岗敬业演讲稿】

  摘 要:鼓楼在侗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侗族的民族之魂,侗族精神的象征,而侗族的村落则是最具有显著特征的少数民族村落之一,本文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采用实地测绘,调研的方式对湖南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从而探讨鼓楼的历史变更与村落的发展之间的联系,达到更好的保护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的目的。
  关键词:鼓楼;村落形态
  Abstract:The Drum Tower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Dong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he Dong ethnic Dong symbol of the spirit, the villages of the Dong minority villages in China,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in this paper in line with the pragmatic attitudefield mapping,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um Tower and the village type of Hunan Dong, a multi-level,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ink between historic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of Drum, to achieve better protectionthe purpose of the Drum Tower and villages form.
  Keywords:drum tower;village form
  中图分类号:TU-09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4-0046-03
  
  
   1 前言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瑶族,侗族,回族,白族,苗族等5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680万,占全省总人口10%,其中侗族人口根据2000年统计共808155人,主要分布于怀化市的12个县。其中通道、新晃、芷江、靖州4个自治县。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怀化侗族聚居地可以分为南北两片,南片以通道为主,北片以新晃,芷江为主,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便利,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使是远离城市喧嚣,遵循古老民族制度的侗族也难以逃脱受到强势汉文化侵袭的结果。根据笔者暑假期间对怀化侗族聚居地的走访,调研:新晃,芷江等侗族聚居地被大量汉化,其生活方式,居住环境日趋城镇化,所幸由于地处偏僻,通道的侗族还是维系了其原始的村落形态和建筑,人文风貌。
   2 湖南侗族鼓楼的历史演变过程
  关于鼓楼的历史由来众说纷纭,无详史可考,根据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记载推断,鼓楼的历史至少可以追述到唐代或更早,那时候的鼓楼并非以现在的形式出现,它只是用于祭祀的一堆堆垒的建筑物,侗语又称“百”,其造型简单粗糙,远不能与现在的鼓楼相提并论,侗族人自古便有“未建寨,先立楼“之说,没有鼓楼的地方,人们便临时砍一棵杉树,代替鼓楼立于基址或场地中央。而对鼓楼最早的记载,许多学者都认为是明人旷露的《赤雅》:“以大木一株埋地,作独角楼,高百尺,烧无色瓦覆之,望之若锦鳞矣。板男子歌唱饮�,夜缘宿其上,以此自豪”。这边说的独角楼也就是侗族鼓楼的原型,按照旷露的描述来看,那时候的鼓楼是用来饮酒歌唱,休憩娱乐的。
  随着时间的演变,鼓楼逐渐发展成为公共议事的场所,这时的鼓楼又被称为“聚堂”,“堂卡”或“堂瓦”。功能的改变也给建筑空间构成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基于聚众议事场所对完整空间的需要,鼓楼改变了先前独柱式的空间构成方式,采用“回”型柱式的建筑构成方式,避免了建筑室内空间的割裂,保证了空间的完整性,除此之外,有的鼓楼还设置了阁楼,将二层作为休闲娱乐场所使之与首层的聚众议事场所分开来,(图1)这种改变无论是在建筑构成方面还是文化层面,对侗族鼓楼来说都是里程碑式的。
   3 鼓楼地域分布状况
  湖南的侗族聚居地位于湘西南地区,主要有怀化地区的新晃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侗族自治县以及会同县等等,(图2)其中对侗族文化保护最为完善的是通道侗族自治县。
  据考古发现,早在五千年以前,通道境内已有人活动,现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大都自称为“本地人”,这种同源性的历史的延续造成了文化脉络的相对完整,也使通道成为湖南侗族文化的代表性区域,(图3)湖南的侗族鼓楼大多保存在这个区域,通道的侗族村寨鼓楼林立,芋头,坪坦,皇都,高步等等均有少到1、2座,多到4、5座鼓楼,这些鼓楼造型多样,大小不一,其区域分布状况可以从下例图表中看出来:(表1)
   4 鼓楼与村落形态的关系
  制约侗族村落形态的因素可以归纳为:村落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村落的内部社会结构,不同村落之间的关系。其中自然与人的关系是影响村落形态最重要的因素。侗族是一个聚群而居的民族,自古以来便以人工育林和农业耕种为主要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侗 族村落大多依山伴水的居住模式,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侗族村落的形态,并将其划分为:山麓河畔、平坝田园、山地等类型,在这些类型的村落当中,鼓楼作为构图中心,或为景观节点甚至是边界标志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4.1山麓河畔型村落鼓楼分布状况
  这种类型的村落往往顺应河流的走势呈带状布局,村寨背山面水,多位于山脚或山麓,是村落形态中较常见的一种,例如通道境内的平坦,横岭,阳烂,高步等村寨就是属于这种形式。鼓楼在山麓河畔型村落中也往往是顺应河流呈线状分布,例如通道坪坦乡横岭村,村寨依山环水,因位于横岭山脉延伸处而得名,是侗族特色建筑最为集中的村寨之一,寨内共有四座鼓楼,分别为位于河流下游的内寨鼓楼,小寨鼓楼,位于中心地段的横岭鼓楼以及河流上游的严上鼓楼,鼓楼顺应河流走势动态分布,其线性脉络与村落形态形成了良好的呼应。(图4)
  4.2 平坝田园型村落鼓楼分布状况
  村落地势较为平坦,多位于河流交汇处或是群山环绕的山间平旷之地,村落多呈团状,建筑布局均匀规整,通常按照侗族宗族制度以“斗”为单位分片居住,这种村落形态比较具 有代表性的有通道的皇都侗文化村。皇都侗文化村由分属黄土乡的头寨,盘寨,新寨,尾寨四个行政村共同组成,其中头寨,尾寨是原始的村落,新寨是近些年来新形成的,而盘寨则主要是由外来人口盘踞于此形成的。整个皇都侗文化村只有一个中心,那便是以头寨鼓楼,尾寨鼓楼和中央戏台以及戏台前广场所构筑的皇都政治,文化中心。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平坝田园型的村落而言,其鼓楼的分布也具有向心性,聚团性,在这一点上又再一次验证了鼓楼的分布与村落的形态之间的交相辉映。(图5)
  4.3山地型村落鼓楼分布状况
  村寨由半山腰或者山脚下有水源处开始形成,顺应山势走向发展,建筑延等高线分布,因地形高差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感。这种类型的村落的布局方式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位于山坳之中,村落呈现内凹的形态,另一种是位于山脊上,村落呈现外凸的形态。在通道山地型村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黄土乡芋头侗寨。
  芋头侗寨地势西高东低,四周山脉相对高度为50至80m,村落分为上寨,中寨,下寨三个部分,分布与芋头溪两侧,顺应溪水蜿蜒而下,中寨和下寨位于芋头溪两岸和与山脚相交的平地上,上寨则建于芋头溪北面山脊上,寨内建筑依山就势,延山顶逐渐向山脚发展,芋头侗寨内共有4座鼓楼分别是位于山顶的龙氏鼓楼,牙上鼓楼和位于中寨的芦笙鼓楼和山脚下寨的寨中鼓楼。4座鼓楼均建于清代,龙氏鼓楼历史(清乾隆五十二年)最为久远,其他依次是牙上鼓楼(清乾隆五十四年),寨中鼓楼(清嘉庆五年),芦笙鼓楼(清道光年间),鼓楼的修建延山势顺应而下,不但反映了芋头侗寨的历史规律也揭示了鼓楼作为侗寨的象征在侗族村落布局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图6,图7)
  
  
  
  
  
  
   5 结语
  随着侗族灿烂的文化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湖南的侗族聚居区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关注。为了保护侗族文化,国家和湖南省政府相关机构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拿通道来说,迄今为止,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芋头古侗寨,马田鼓楼,坪坦风雨桥群;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处:横岭鼓楼,阳烂寨门,白衣观,恭城书院,其他文物更如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此外,以皇都侗文化村为中心,沿黄土,芋头,陇城,坪阳一带形成了一条保存完好的百里侗文化长廊。但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汉文化的强势侵入都让保护侗族文化的工作越来越艰难,这就需要研究者做出更加详细,深入的研究以便于让人们认识到保护侗族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采用动态的思维方式,研究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之间的关系,并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寻找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达到更好的保护侗族传统文化的目的,意在对以往研究做出补充,并希望能对将来的相关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本文所引村落规划图系在肖华同学测绘图基础上改绘所得。)
  参考文献:
  [1] 柳肃.湘西民居[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8.
  [2] 蔡凌.侗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杨永明,吴珂全,杨方周.中国侗族鼓楼》[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
  [4] 吴世华.鼓楼探源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0(04).
  [5] 范生姣.侗族鼓楼特征绉议 [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5).
  [6] 李时学.侗族鼓楼及鼓楼文化管见 [J].贵州民族研究,1992(04).

推荐访问:侗族 鼓楼 湖南 村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aigangjingyeyanjianggao/2019/0318/2061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