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rs实时扣费用户 [手机用户遭扣费软件暗算]

【www.zhangdahai.com--爱岗敬业演讲稿】

  一部新手机,让机主一个月后“被欠费”40万元,这是因为手机中被人预置了扣费软件。如果你用的也是水货手机,或是喜欢给手机“刷机”,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   购买一部新手机,只使用了一个多月,竟莫名奇妙地欠费40多万元。这是发生在广东的一桩案件。机主之所以欠下巨额费用,只是由于新手机中被人预置了扣费的软件――当手机处于开机的状态,这些软件就会自动上网、订制多种收费服务。而这一切,可能发生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
  扣费软件难识别
  这位消费者是在一家正规的通讯手机店,以490元的价格买下了手机。但是,新手机时常无缘无故地断线、死机。在向运营商查询之后,他才知道自己遭了暗算。一怒之下,他将卖手机的店主告上了法庭。
  手机中的扣费软件,是厂家进行了预设,还是被卖手机的店主动了手脚?它们为何会在网上自动订制SP服务内容?
  所谓的“SP”,是英文Service Provider的缩写,也就是“服务提供商”。它们通常是与移动互联网建立了相连关系的服务平台,在网内运营增值业务,为手机用户提供娱乐、游戏、下载等一系列的服务。
  网络安全分析人士、网路游侠的负责人张百川告诉记者,在两种情况下,手机会自带这些软件。一种是定制机,它们是手机厂家专门针对电信、移动、联通等某一运营商,根据它们各自的需求所推出的特殊型号;在这一类的手机中,如果使用其他运营商的号码,往往会出现部分功能不兼容的情况。它们通常会有一些提供收费服务的软件,不过一般会有明确提示。
  另一种是,与手机厂家无关的人在手机中植入了扣费软件。这种情形被称为“第三方ROM”,“刷机”就是一个典型。
  “刷机”是以一定的方法,更改、替换了手机中原本存在的一些软件、图片、铃声、语言或操作系统。这个过程就像是给手机重装系统,它可以使手机的系统兼容更多的新功能,无论是在界面、还是在内核上,都有所改进。比如,在智能手机中,有一些系统或软件的正式版本比较低,网络上就会有一些更新的版本。
  在购物网站上,有很多出售“刷机包”的店主,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一些消费者会自己花钱,买刷机卡或刷机包。但其中就可能包含收费软件。这相当于电脑中的软件升级包中被绑定了一些无关的软件,其中一些会产生增值服务的费用。如果不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手机,就很有可能会被刷机、扣费。
  张百川自己就经常刷机。但他提醒,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在购买手机、刷机时很难对预装的扣费软件作出识别,一旦被“黑”也很难处理。
  运营商应负提醒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一个原则,经营者应该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说,这里的经营者就包括了生产者和销售者。
  在开机时,一般情况下,没有手机会自动去定制增值服务。莫明其妙地被扣费,显然超出了消费者正常的认知水平,因此这样的损害后果,不应该由消费者来承担。这可以认定为以欺诈的手段,通过一些恶意软件来强迫消费、获取赢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条件下,因交易行为产生了损害的后果,这样的交易可以撤销。
  在广东的这一案例中,被榨取了天价的服务费用之后,机主将卖手机的店老板告上了法院。受理案件的是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根据该院的判决,店老板要支付机主10490元。
  其中,490元是购买手机的价款,而另外的10000元则是奖励费。因为该店为了促销,在店中的海报上承诺,“如发现水货假货当场奖励10000元”,而经过手机生产商的鉴别,涉案的手机是假冒产品。
  爆出此消息的广东当地媒体,没有透露机主是被哪一家运营商、又是被哪些增值服务讹去了费用。
  但董正伟提醒消费者:遇到这样的情况,谁扣费了,就可以起诉谁,要求撤销,完全可以不支付第三方服务费。“这个案子中,运营商显然有重大的责任,消费者产生了那么多的费用,为什么没有及时提醒消费者,避免损失。当费用奇高时,运营商就应该引起警觉,需要提醒消费者,产生的费用是否出于真实的消费意愿,或者存在号码被盗用、遭遇恶意软件的风险。”
  记者从中国移动的客服人员那里了解到,对于全球通之类的先使用、后付费的实名卡号,当机主每个月的话费累计超过800元时,就会进入一种“高额监控”的状态。工作人员会通知机主结清已产生的费用。如果机主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那么,运营商就会采取停机的处理办法。
  而一些新的实名卡号,甚至会在激活时,自动开通一个300元的监控业务,当产生的费用达到270元,就会给予机主一个短信提示;如果达到了300元,就会被停机。
  牺牲知情权,绑成利益链
  董正伟自己也遇到过手机中被预设收费软件的情况。不过,以职业的敏感,消费的陷阱引起了他的警觉。
  “去年,我买了一部手机,回去一看,被预装了很多软件。点击的时候就看到需要定制服务,还有货币符号。当时我心里就有了警觉,就打电话到手机厂家的客服进行询问,客服说他们只是预置了软件程序,至于是不是免费使用,需要用户自己来判断。”董正伟说。
  他提醒消费者,智能手机中的软件不全是免费的,若把每一个点开,很可能就会掉进陷阱,这需要警惕。“但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对定制服务,消费者在开通服务时是否有选择权或知情权。”
  其实,想要了解恶意软件究竟是为哪些SP服务商敛了财,并不困难。要对SP进行管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很容易。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哪些机构和公司在从事这样的业务,只要通过运营商就可以查到。但是,扣费的SP都和运营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他们处在同一个利益链条上,因为在费用被扣去之后,SP和运营商之间会进行分享。而SP是否具有提供增值服务的资质,也无非是运营商那边的一句话。
  张百川建议机主,可以在手机上安装防病毒的软件,以杜绝恶意软件的吸费。董正伟主张,消费者如果对手机上绑定的业务不了解,应及时向运营商查询,取消不必要的服务。

推荐访问:暗算 手机用户 软件 遭扣费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aigangjingyeyanjianggao/2019/0321/2610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