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的“非钢”试验:武钢实业钢实欣程

【www.zhangdahai.com--毕业生自我鉴定】

  “我们要把相关产业,不作为辅业来做,而是作为产业来做,做强做实,自己养活自己,成为新的增长点。”   本刊记者 l 曹栗   2010年5月,“第六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在京召开,国内及日韩、欧美的主要钢铁集团代表悉数登场。
  这次大会被媒体称之为“为了疗伤的聚会”。在当年国际铁矿石谈判全线失守,房产新政对于钢材市场的冲击之下,国内钢企陷入空前困顿。武汉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武钢”)总经理邓崎琳的开场致辞也显得颇为沉重,他说:“中国钢铁行业到了必须痛下决心大力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候了。”
  对于他提出的“转型”,一年之后的武钢晒出样本:2011年上半年集团非钢产业利润达到11亿元,占总利润20亿元的一半以上,首次超过钢铁主业。
  清障“铁矿石阴影”
  这场转型,源自一直横亘在武钢面前的“铁矿石阴影”。
  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在矿石涨价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夹击下,国内72家大中型钢企销售利润由2007年的7.5%骤减为2010年的2.91%,远低于全国工商行业6%的平均利润水平。曾被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因素的钢铁行业,正成为“最不赚钱的工业”。
  对于武钢来说,这组数据则更为惨淡。据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武钢销售收入总计1850亿元,利润仅为30亿元,利润率不到2%。
  邓崎琳坦言,与宝钢、鞍钢相比,武钢的钢铁主业存在诸多劣势,例如“地处内陆导致运输成本高”、“铁矿石对外依赖度高”等。
  “鞍钢有60%左右的矿石为自产矿,宝钢则建在海边,在多年前就在海外投资矿石资源,获得了很多海外铁矿资源。”他说,“而武钢地处内陆腹地,铁矿石需要通过海运转到长江河运,每吨铁矿石运费相比其他钢企要高出100元左右。” 同时,面对国际矿业的寡头垄断,钢企在铁矿石谈判上几乎丧失“话语权”。对于每年铁矿石缺口高达2500万吨,80%需要从现货市场采购的武钢来说,局面则更为被动,“矿商说涨多少就涨多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尤其自2009年开始,国际铁矿石生产厂商单方面取消长协合同,期间屡屡调价,武钢一度陷入亏损境地。
  对此邓崎琳表示:“武钢出海征矿,是被铁矿石无序涨价给逼的。”
  在“矿石扼颈”的尴尬之下,武钢并未坐以待毙。自2008年起,其先后同巴西、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利比里亚、柬埔寨和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铁矿石资源合作项目。据2010年的公开数据显示,通过参股、控股、项目合作等方式,武钢开展合资合作的海外项目多达37个,包括15个铁矿项目、12个海外贸易和深加工项目、9个煤矿项目和1个钢铁生产项目。
  2010年8月8日,从巴西抵港的16.2万吨铁精矿在宁波北仑装卸倒运,当月14日运抵武汉――这是武钢实施海外资源战略以来回国的首船权益矿。此后,武钢的“海外掘矿”步伐愈发频繁而主动:2011年初,刚与加拿大ADI资源公司完成签约入股的武钢集团转身又与该地区的世纪铁矿控股公司展开合作,期间相隔不到两天。
  就在2011年上季度承担中国矿石谈判主要角色的中国钢铁协会表示“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陷入停滞状态”的同时,武钢却已经摆脱以往年年都要经受的类似“煎熬”,并高调宣布,其已锁定并掌握海外铁矿石权益资源量近30亿吨,成为全球拥有铁矿石资源储量最多的钢铁制造商。
  同时邓崎琳还透露,“十二五”期间,武钢“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将放在已经参股或控股的8个海外资源建设项目,并“通过实业投资使这些项目在香港或其他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在武钢的规划蓝图中,至2015年,集团获得的权益铁矿石资源量将达到100亿吨,超过9000万吨/年的供矿能力;获得权益炼焦煤资源量10亿吨以上,形成3000万吨/年的供煤能力,完全实现铁矿石的自给自足。
  布局“非钢战略”
  作为建国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这个共和国的“长子”早已儿孙满堂,其中也并非全是“钢字辈”。
  2011 年上半年,武钢首次进军海外工程,修建利比里亚邦矿进矿公路;
  在8月进行的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武钢为深圳建成8座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绿色”动能的充换电站;
  8月10日,武钢成功中标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两岸接线工程BT项目,总标的35亿元;
  8月23日,武钢竞得奇瑞汽车河南整车生产基地冲压核心工艺的总承包经营权,首次进入汽车零部件深加工领域;
  ……
  事实上,除去矿石资源外,武钢的“非钢版图”囊括工程设计建设、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投资融资,甚至是食品领域。
  2010年12月12日,第19届食博会“开席”,武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带去的是38种葡萄酒和29种橄榄油,并藉此高调宣布“正式进入国内食品生产流通领域”。
  而早在1997年,武钢针对高炉等一线高温作业工人能耗补充的内供汽水“咸伙计”就由劳保用品向日用市场拓展。2005年完成注册进入商超,甚至外销到河南、江西和安徽等地。
  这场有些“猛虎嗅蔷薇”色彩的多元化之路始于1993年,当年武钢率先在国企实施“精干主体、剥离辅助”改革。18年来,在7次大规模的非钢产业洪流中,37家专业化公司、约2/3的非钢生产人员、近7万人从武钢集团母体剥离,不再吃“钢铁饭”。此举被称为当年国企改革典型样本的“武钢模式”。
  “那时候非钢产业叫‘辅业’,从一名戴着护目镜、手持钢钎的炼钢工人,变成一个管洗衣房、澡堂的清洁工,收入锐减,要说没怨气是假话。”武钢后勤集团综合服务公司的姚明华坦言。
  而正是当年这场并未被外界所看好甚至理解的“断腕”,如今帮助武钢完成华丽转身。
  2010年,武钢非钢产业利润18亿元,是2004年的3.5倍;2011年上半年的利润达11亿元,占集团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非钢产业利润首次超过钢铁主业。
  对此,邓崎琳表示:“我们要把相关产业,不作为辅业来做,而是作为产业来做,做强做实,自己养活自己,成为新的增长点。”
  “做强主业的同时,适度发展相关产业,是世界一些优秀企业的重要战略和成功经验。”他说,“同样是钢铁集团,印度的塔塔集团非钢业务的销售额约占销售总额的40%,而有的企业更高。这是分散行业风险,保持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而对于武钢下一步在非钢领域的着力点,邓崎琳透露,除主业外,武钢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国际贸易、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物流服务等6大相关产业集群;在十二五规划内,计划实现销售收入3600亿元,届时,将有1100亿元左右来自非钢产业。
  “武钢将着力推进企业由单纯的生产经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一业为主向一业特强、适度多元化转变,由内陆向沿海、国外发展转变。”他说,“这将是武钢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而同时,对于钢铁企业非钢经营对于主业的双向影响,邓崎琳也表示“不能跳出根基”。
  一方面,钢铁工业发展至今已经不可能利用简单大规模扩张来攫取利润,需要依托辅业进行能量补充和规避风险;另外一方面,这些辅业大多与主业存在一定联系,无论是资本市场,上游原料,还是下游加工,都需要通过钢铁贸易构筑资源渠道。
  对此,邓崎琳强调:“武钢的主业仍是钢铁,企业主要的经营创利和资金流还是依靠钢铁业,没有钢铁可能导致集团的全面瘫痪。在多元化的同时,武钢丝毫不能放松发展钢铁业的努力。”
  
  

推荐访问:试验 武钢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biyeshengziwojianding/2019/0322/2842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