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隐患的成因与防范对策】 大学生安全隐患及对策

【www.zhangdahai.com--护士节征文稿】

  【摘要】 分析医疗安全隐患的形成因素及条件,探讨从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制度建设,建立医疗隐患的信息报告系统四个方面消除医疗安全隐患,以期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医疗安全隐患; 成因; 对策
  
  医疗安全既是医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又是医院落实质量管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关键。目前相对滞后的医疗安全管理与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技术以及人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较高期望不相适应,不少医疗安全隐患和危害,有的已经产生了不良后果。
  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系统的低能状态,医疗管理的过失或医务人员医疗不当等原因,给患者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被称之为医疗不安全。因此、医疗不安全的定义就是: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这里所说的允许范围是指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的医疗意外,以及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医疗意外。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允许范围以外的医疗不安全因素或称医疗安全隐患是客观存在的[1]。对此,认真分析医疗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制定防范对策,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势在必行。
  1 医疗安全隐患的成因分析
  1.1 医疗理念陈旧 现在医疗模式早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前一模式下的医疗理念的严重缺陷是重病轻人,即见病不见人;后一模式下的医疗理念则强调重病更重人,看病先看人。如果我们见病不见人,就很容易忽视对患者的心理、社会状态的了解,因而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其病情;也很容易忽略对患者的尊重,因而缺乏关注和热情,甚至变得冷漠。二是思想方法偏差。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往往追求完美的同时又过于自信,这样就很难发现或者承认自己在医疗过程中的缺陷或差错。�
  1.2 人员技术方面因素 一是医疗质量意识淡薄,职业风险和安全意识不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履行知情同意不到位,对患者有关诊疗措施的风险程度把握不足。二是医务人员在主观上过于依赖各种检查、检验的结果,而容易忽略对患者变化的直接、细致的观察。三是不断开展的新技术、新疗法在拓展疾病治疗空间的同时,在客观上也增加了疾病治疗中的风险。五是存在不合理用药,尤其是滥用抗生素,以及注射、血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1.3 制度方面因素 一是医疗安全防范制度建设和医疗安全措施落实方面总体上不健全、不到位。二是医疗活动中各相关部门与临床之间以及科室和单元内部医、护、技、药、械人员之间缺少有效沟通的制度和渠道。三是医疗流程不合理,每个环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医疗安全质量。四是各项应急预案不健全、执行差或遇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决策不果断,丧失良机,甚至出现错误行为。
  1.4 患者因素 一是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知晓及理解程度和对进一步诊治措施的选择不当。二是患者和家属故意隐瞒有关病史、住院患者擅自离院、在院外可能突发疾病或其他意外。三是不按医嘱服药、控制饮食、定期复查而出现病情变化。
  1.5 管理方面的因素 一是在抓医疗安全工作方面存在重结果,轻过程与环节的倾向。二是在医疗不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处理上存在重惩罚,轻防范的倾向。三是在对医疗安全工作的领导方式上存在重指挥,轻参与的倾向。四是医院后勤方面,如停电;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中断、医疗设备故障;医院内部的行路安全问题。
  2 防范对策
  2.1 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2.1.1 转变医疗模式 以人文关怀为中心,寻找医疗服务创新点。改变医生只管治病的陈旧生物医学模式,建立生物-社会-心理现代医学模式,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强化医生的文学、艺术、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素养,使之成为治疗疾病、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2]。
  2.1.2 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初级人员应加强教育,严格要求其认真履行各级各类岗位职责和严格执行基本的医疗制度[3];对全院人员进行全面、全程的医疗风险防范培训,让其了解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使广大医务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检查转变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主动规避医疗风险,打造医院安全管理体系[4];医院管理者在已有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确定风险管理难点,注重5个重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患者及重点员工)的有力监控遵照医务工作职业标准、常规、职责、执业许可法和医疗卫生法规,不断地再造服务流程,预防在先,补救在后,时常在风险出现前警钟长鸣,加强风险识别,以防患于未然[5]。
  2.2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2.2.1 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注意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准确操作、合理用药;及时恰当记录病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诊疗技术,坚持将核心制度落到实处[3]。严格规范药品、器材的购进、使用、管理;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和设施,确保使用安全;定期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和医疗风险防范培训班,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2.2.2 优化就医流程 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就诊布局、人员、科室、诊疗项目的设置,体现医院的服务理念和文化建设。医院的核心服务理念应面向所有人,应体现出爱护人、救助人、服务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6],文化建设应以“一切为患者,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为医院服务宗旨。
  2.2.3 加强科室之间及医务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 医务工作具有各科和医务人员之间协助性强等特点,要防范医疗隐患,必须环环相扣,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集体参与性强的科室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这就要求各科必须加强团结协作,对诊疗护理必须通力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科室负责人必须重视环节质量控制,树立全局观念。同时医务人员要互相支持,不要把同志间矛盾暴露在患者面前,要主动做好说服解释疏导工作[7]。
  2.3 加强医患沟通制度建设
  2.3.1 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8],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院长信箱、邮箱、意见箱及投诉电话,召开患者座谈会、印制各种宣传册等多种沟通渠道,方便医院与患者的沟通,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2.3.2 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9]。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
  2.4 建立医疗隐患的信息报告系统 医院应当让每位员工理解,通过自愿报告体系收集的医疗隐患信息,绝非用于追究个人责任,而是作为改进医院系统和流程的依据。自愿报告体系成功的要素包括:①非惩罚性,有利于鼓励员工报告发现的问题;②保密性,当事人报告均不可泄露给第三者;③及时性,迅速分析并给于建议;④系统导向,着重流程和系统的设计而非意外事件[10]。报告件数的多少并不代表质量和安全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则显示医疗机构对患者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是安全文化的间接体现。在非惩罚性的环境下,使员工更乐于指出系统中的缺陷,报告各类意外事件和安全方面的隐患,便于他人从中吸取教训。否则员工由于担心报告后受到处罚而隐瞒实情,不利于资料的收集和进一步改进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黄祖瑚,医疗安全与病人安全文化.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4):1.
  [2] 高金声,等.呼唤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4):54.
  [3] 谢秩芬,等.22起医疗纠纷的分析与防范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1,(5):286.
  [4] 刘启望,等.对医疗安全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8,(1):20.
  [5] 张明霞.加强风险管理保障医疗安全.重庆医学杂志,2006,(9):854.
  [6] 王锦帆.论中国市场经济下的医患关系重建.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8):6.
  [7] 黄勇,等.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医院管理长效机制.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6):14.
  [8] 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中国医院杂志,2005,(4):41.
  [9] 郭齐祥.解析《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8):29.
  [10] 朱亚军,等.JCI病人安全策略及其对医疗实践的启示.中国医院,2006,10(4)11.

推荐访问:成因 安全隐患 对策 防范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hushijiezhengwengao/2019/0411/6811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