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联合填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_下肢静脉血栓

【www.zhangdahai.com--护士节征文稿】

  玻璃体切割联合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方式,术后特定的体位和头位对于促使视网膜复位,保证手术成功,恢复视功能有重要意义。较长时间的固定体位和头位,使患者四肢活动受限,血流缓慢,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Low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的发生影响下肢的功能,当静脉血栓脱落时,血栓的全部或一部分随着血流到达肺部,引起急性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故术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填充术,术后发生DVT2例,均为左下肢,在术后1~2个月发生,临床症状:患肢肿胀、腓肠肌和腹股沟有明显压痛,皮温高于健侧,站立和行走时疼痛加剧,1例行溶栓治疗,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均未留后遗症。
  2 原因
  2.1 长时间的头低位导致静脉瘀滞:视网膜脱离术前护士反复向患者说明头低体位的重要性,玻璃体切割联合填充术后,要求脱落的视网膜处于最高位,利用硅油和气体的浮力与表面张力,封闭裂孔,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铺平皱缩的视网膜。如后极部的裂孔采取面朝下的头低位,上方裂孔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两侧裂孔取侧卧位,眼内注入C3F8者要严格头低位,防止C3F8接触晶体后囊引起白内障,治疗性体位每天需保持12~16 h,早期正确的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俯卧位、侧卧位、头低位等,这样有利于视网膜复位,而且还要坚持很长时间,一般需3~6个月,有些患者特别小心谨慎,不敢活动,担心活动会影响视网膜的愈合,致使下肢肌肉松弛,血液滞留,发生深静脉血栓,指导其练习掌握正确姿势便于患者术后积极配合同时告知患者术后可能要采取的体位,如俯卧位、侧卧位、头低位等,为配合医生手术,术前教会患者正确的注视某个方向,特别是训练眼球的下固视。术后体位护理。
  2.2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组成成分的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发生静脉血栓的重要条件。手术刺激、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有血栓形成史可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2.3 静脉内膜损伤 正常血管内膜是血小板凝集的屏障,当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便粘附其上发生聚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各种外伤、静脉穿刺等。
  3 预防性护理
  3.1 避免血管内膜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尽可能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药物外渗时,可用25%硫酸镁湿热敷,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害。
  3.2 预防静脉血流滞缓 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卧位的卧位,如俯卧位、侧卧位、头低位,同时还要注重对下肢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如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伸缩运动,协助和指导患者床上运动,定时按摩腓肠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液滞留。
  3.3 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术前、术后严密观察血液凝固状态,可定期进行化验检查,必要时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低分子肝素进行缓慢静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
  3.4 饮食和生活指导 术后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高微量元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戒烟酒、刺激性食物。
  3.5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常感恐惧和焦虑,心理不安,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应耐心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和术后配合情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主动安慰患者,给患者以心里支持,使其减轻心里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4 讨论
  通过对100例玻切术后患者进行积极的病因预防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应用,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由此可见,护理人员掌握血栓发生机制和高危因素对患者实施合理的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并掌握预防方法,督促各项预防措施的实施,则能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推荐访问:玻璃体 预防性 下肢 术后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hushijiezhengwengao/2019/0412/7006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