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生产要素分析

【www.zhangdahai.com--求职自荐信】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实现小康的重大任务之一,完成这一任务的其中一项主要措施就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用经济学思想理解,就是调整农业生产中的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对有限的经济资源进行配置,以达到最优状态的学科。我们发展农村经济,有必要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三农”问题。

  农民收入有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前者受生产函数中诸要素影响,后者还受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对于从事农作物生产的农民来说,农民的实物收入是货币收入的基础,只有农民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增加,农民货币收入才有可能增加,当然,货币收入还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产品供求关系、国家农业和农村政策有关。我市大部分农民还是以农作物种植作为农业生产主要项目,因此,从生产要素角度研究种植业农民增产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仅对生产函数中生产要素的量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生产要素投入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

  一、农户生产的经济模型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户家庭作为在市场经济中能作出生产决策、并为获利而从事生产的单个经济单位,我们把它作为厂商进行研究(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者被称为厂商)。研究农民增收,也就是研究农户在一定生产要素限制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认为,农业生产是厂商(农户)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生产出)产品(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经济过程。这些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农产品产量与以上四要素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存在一种物质数量关系,即生产函数,一般记为:

  Q=f(L,K,N,E)

  Q表示把四项要素投入量组合在一起并在给定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出的产品的最大产量,L表示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入量,N表示土地投入量,E为企业家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劳动是指生产中劳动者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能力;
资本是指劳动中使用的劳动工具、种子、化肥等等生产资料;
土地是指生产中使用的资源,包括耕地、水资源等;
企业家才能是指选择生产项目、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二、生产要素对农户生产影响分析

  在一定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特定的某种产品,四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存在一个最佳比例。在农户投入成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四种要素满足此比例时,农户得到最大产出效益,达到最优化生产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如果各生产要素按此比例协同增加,每种要素都会充分发挥作用,一定的投入能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农户就能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如果单独增加其中某一生产要素,虽然在一定增量范围内仍能使产出增加,但此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在减小,倘若超过了某程度,会使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么农户此要素的投入会得不偿失。生产要素投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这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在我市大部分从事种植业的农户中,普遍存在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的问题,即劳动投入量较多,资金投入量和土地投入量,企业家才能相对不足。

  ㈠ 劳动投入量相对较多。由于农村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而耕地面积由于城镇化发展占用逐渐减少,人均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小;
再加上现代耕作技术运用,种植工艺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单位劳动投入可耕种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农村富余人员。这些富余人员的边际收益几乎为零,因而成为隐蔽性失业人员。大量的农村富余人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价格低廉,农民生活困难。目前,我市耕地所需要劳动者远远小于乡村劳动力,2001年,全市耕地238.6万亩,乡村劳动力157.3万人据测算,这些耕地最多需要74.87万人,实际富余82.43万人。

  ㈡ 资本的相对缺乏。通观我市农业生产,农户对农业机械、生产工具、种子、化肥等资本投入不足。一方面,农业生产以户为基本的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小,收入中用于积累的资本有限,影响了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费改税”前,农民负担较重,除了“税收”、“三提五统”外,有些地方的基层政府还存在乱收费问题。经资料计算:2001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3元,除去生活费支出后仅剩521.1元,如按一户3人计算,一年内可供资本投入的仅为1563.3元。两方面原因,造成农民仅有较少资金用于的资本投入,严重制约了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限制了生产的扩大,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㈢ 土地要素不足。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可耕地面积在不断缩小;
全球温室效应导致自然环境恶劣,土地的效能在逐渐下降,土地要素明显不足。耕地有其特殊性,对整个农业生产而言,供给呈刚性,面积不可能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成为生产的瓶颈,影响着其它生产要素投入,制约着生产的扩大。

  ㈣ 企业家才能的不足。我市以前经济落后,教育发展滞后,现阶段农民在当时没有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科技文化知识缺乏;
地形多山,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畅;
再加上农民深受封建小农思想、自给自足经济的影响,农民多缺乏市场经济理念,农业科技知识,对农业生产无法进行管理。企业家才能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行。

  三、从生产要素角度看农民增收途径

  ㈠ 针对农业劳动投入量相对较多,其它三类要素投入较难的现状,分流出部分农民到城镇,部分劳动要素到二、三产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具体来看,应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⒈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人口。把部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首先是可以大规模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规模效益;
其次是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住户建设,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和培育农村市场;
第三是可以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带动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⒉发展个体私营和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富余人员到二、三产业当中去。在城镇建立以劳动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企业,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这样可以增加基层政府收入,有资金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再发展;
还安置富余劳动力,充分发挥劳动要素的作用,提高农民收入。

  ㈡ 减少农民负担,拓宽农民筹资渠道,解决农户农业生产中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

  ⒈实施农村“费改税”,从法律高度解决农民负担问题。清理基层政府对农民的“白条”、“四乱”,该发放的一定要发,不该收的一定不能收,这一切措施应建立在政务公开之上,让农民来进行监督,保证政策实施,不让基层政府随意将负担转移给农民。积极探讨农民税赋问题,废除农民所承担的不合理税赋,解决越穷负担越重的不合理问题。

  ⒉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作用,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农民发展生产。鼓励农户之间合股合作,积小钱办大事,完成单户所不能完成的生产项目。

  ㈢ 土地的供给呈刚性,耕地总面积几乎得不到增加,甚至有减少的趋势。对于整个农业来说,唯有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减少生产对土地的依赖,或者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值。我们积极推广良种,推行科学种田,发展高产农业,就是在改变生产函数中要素比例,减少土地要素对刚性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对于单个农户来说,通过租借土地或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土地供应。目前,修改后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农民可以自由转让土地使用权,这就为农户增加土地扩大生产提供了法律保障。

  ㈣ 要提高农民企业家才能,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⒈继续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适时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为将来农村拥有较高素质的农民打基础。据一位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中国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可以增加3.5%-5.5%。

  ⒉大力发展农业劳动力职业教育和科普教育,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化的职业学校,以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为重点,培养中青年农民,提高现有劳动力的素质。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和学校组织科技下乡,让农民获得低成本知识,缓解学科技与无智力资本投入的困境。

  ⒊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和交通建设,向农户提供免费或低廉的农业生产信息和农产品信息。让农民能较容易与外界、与市场沟通,得到农业生产所需信息及技术,把握住市场,调整生产与市场同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产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重要一环是增加农产品产量,而农产品增产依赖于农户及政府对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必须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的一切有利因素,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农村经济增长,使农民增收,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保障。

推荐访问:农民增收 生产要素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qiuzhizijianxin/2021/0218/12902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