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神经解剖学角度对腧穴及部分疾病的研究概述]从疾病生态学的角度来看

【www.zhangdahai.com--现实表现材料】

  【摘要】 本文利用维普检索1989~2010年对腧穴及部分疾病的病因病位,从解剖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概况。总结单个腧穴,危险穴位、慎刺穴位、高密集区穴位、三角区穴位的解剖学结构、针刺深度和角度,以及对软组织损伤、周围神经病、内脏痛、脑血管病、偏头痛等疾病,从神经解剖学角度进行分析取穴的归纳,更有利于提高针刺疗效。
  【关键词】 贯解剖学;针刺;腧穴
  
  《素问・气府论》中言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相互输通的特殊部位。故近年来,诸多学者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腧穴的解剖学结构、针刺角度、安全深度,以及一部分疾病的病因病位、选穴依据。本文旨在对近十余年来腧穴及相关疾病的神经解剖学研究结果做一简要概述。
  研究表明,穴位治疗的有效性与该穴位所在区域的形态结构密切相关,穴位形态实质同血管、神经关系十分密切[1],故单个腧穴的局部解剖结构,就成为众学者的研究对象。其中,涉及头面部腧穴有睛明[2]、水沟[3]、下关[4]、翳风[5]、风池[6]、风府[7]、承泣[8]、哑门[9]、丝竹空透率谷[10]、天门穴[11]等;四肢部腧穴:合谷[12]、足三里[13]、阳陵泉[14]、手三里[15]、委中[16]等;躯干部腧穴:夹脊穴[17]、缺盆[18]、会阴[19]、肩中俞[20]、大杼[20]、肩井[21]、气舍[22]、天突[22]、肺俞][23]、神阙[4]等。
  亦有学者专门研究总结危险穴位、慎刺穴位、高密集穴位、三角区穴位的解剖结构。严振国等[25]对头颈部10个、胸部23个危险穴位、腹部17个、腰背部24个危险穴位,应用断层解剖法和层次解剖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安全深度、危险深度、进针的方向和角度方面提出了参考数值;肖炜等[26]运用层次解剖法,观察了分布于头颈、胸腹、背腰和四肢部的30个慎刺穴位的局部和邻近组织结构,每个穴位涉及针刺途径的解剖结构名称、针刺深度范围、针刺方向、注意事项等;楼新法等[27]对在头顶、颞区、躯干中央部和四至末端高度密集部位的腧穴,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该区均可见厚实连续的致密结缔组织结构包括腱膜、增厚的深筋膜或两者混合体,并有神经终末和伴行血管穿过上述结缔组织结构分布于其表面,提示穴位高密集区与含有血管神经终末的结缔组织结构密切相关;陈鸿斌[28]研究三角区腧穴解剖结构提出,枕三角中的风池,针刺深度以不超过2.2cm较为安全,朝对侧眼内眦直刺;听诊三角区的��、膈关,针向内30°角斜刺,不宜超过1.6cm,约1.0~1.4cm较为安全;腰三角中的肓门、志室穴不可直刺,易刺伤肾脏,以向内斜刺较为安全,可刺入竖脊肌,以不超过2.5cm为好。
  亦有从腧穴的解剖变异角度研究者,宋世安等[29]注意到某些解剖变异与针灸穴位定位越来越为针灸临床所重视。在临床上某些穴位取穴不准和无法取穴甚至伤及脏器均与其解剖变异有关。对眶上孔、骶后孔、胸骨孔、剑突孔、掌长肌变异缺如和其相关的攒竹、八�、膻中、玉堂、中庭、鸠尾、间使、内关穴位的定位等进行了讨论。
  此外,同一腧穴采用不同的针刺法(方向、角度、深度和体位),因为所刺激的解剖结构不同,能产生不同性质的针感及传导方向,其对应腧穴不同的功效和主治。袁安等[30]以内关、神门、丘墟、照海等临床常用腧穴为例,把其功效、主治,所需针感、针刺法以及针刺所刺激的解剖结构联系起来,从此视角观察和分析腧穴深层结构(神经、骨骼、肌肉、肌腱、血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人体姿势变化对其的影响,为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除了研究单个腧穴,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分析临床部分疾病的发病机制,明确掌握疾病的病因、病理与病位的解剖特征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治疗也更有针对性。基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分析治疗疾病,效果较佳的病种如下:1、软组织损伤(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髌下脂肪垫炎、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等),2、周围神经病(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3、内脏痛,4、脑血管病,5、偏头痛,6、消化系疾病,7、变应性鼻炎。
  1软组织损伤
  王茵萍[31]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合格受试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髌下脂肪垫炎、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95例),分别给予解剖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达77.8%,优于对照组的51.4%(P   牛晓军等[41]从透穴部位的解剖学形态方面探讨其治疗机理和作用,分别研究了层次解剖关系、神经分布、血管分布。并认为如此众多来源的神经、血管分布和广泛的交通是透穴治疗偏头痛的解剖基础。
  6消化系病
  赵敏生等[42]发现胃和足三里的传入神经元在下胸部及腰部相互交汇和重叠,说明该穴位与胃的联系是有其神经解剖学基础的。
  7变应性鼻炎
  近年有文献报道提出[43],AR的发生除免疫因素外,亦与鼻腔粘膜复杂的神经支配密不可分。AR患者鼻粘膜的超敏状态,与人体自主神经支配及神经反射密切相关。蝶腭神经节是支配鼻粘膜感觉、血管舒缩和腺体分泌的主要神经来源,也是鼻腔神经反射的通道。薛振东等[44]直接针刺蝶腭神经节而刺激鼻腔内自主神经,促使恢复平衡而达到治疗AR目的。
  综上所述,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穴位的解剖学结构,从神经解剖学角度探讨部分疾病的病因、病位,并据此精确选穴,对临床提高疗效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软组织损伤的针治,运用解剖学知识,有助于精确定位,取穴更全面、灵活[45]。
  参考文献
  [1]王欣.经络的实质及其物质基础[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3,3(5):455-456.
  [2]苏新平.从解剖学角度看睛明穴的针刺深度[J].山西中医,1989,5(8):32-33.
  [3]曾纪伟,何扬子.水沟穴临证运用举隅[J].江苏中医药,2008,40(2):44-45.
  [4]邰浩清.针灸临床与解剖.上海针灸杂志,2007,26(4):37
  [5]姜雪梅,高彦平,黄泳.翳风穴的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J].中国针灸,2005,(11):7.
  [6]王爱成,李柏等.风池穴的径路解剖与作用机理.中医研究,2010,23(1):68.
  [7]李卫东,孔令胜.风府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10(4):49.
  [8]徐象党,楼新法,蒋松鹤.承泣穴的解剖学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239.
  [9]李卫东,曹海学.哑门穴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5):40-41.
  [10]牛晓军,储开博,杨李旺.丝竹空透率谷的穴周解剖关系及治疗偏头痛机理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5):32
  [11]赵永烈.天门穴取穴方法与临证应用考释[J].中医药学刊,2003,21(6):972.
  [12]崔怀瑞,杨新东,徐象党,等.合谷穴的局部解剖学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4):35.
  [13]楼新法,杨新东,蒋松鹤,等.足三里穴进针角度和深度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7):484.
  [14]楼新法,陈忠孝,蒋松鹤,等.阳陵泉穴的局部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7):848.
  [15]徐象党,崔怀瑞,楼新法,等.针刺手三里治疗旋后肌综合症的解剖学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36(3):223-224.
  
  作者简介:杜鹃,1982年生,女,籍贯: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学位: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痹症的临床治疗研究。
  郑照顺,1952年生,男,籍贯:台湾省高雄市,冈山区冈燕路398号,任职: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 ;学位: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神志病身心兼治理论与临床。

推荐访问:解剖学 概述 角度 神经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xianshibiaoxiancailiao/2019/0326/3775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