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院前急救_院前急救心肺复苏144例分析

【www.zhangdahai.com--征文稿】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3-2015-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我科于2004年10月~2007年10月共院前抢救14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另有13例因家属拒绝抢救死亡,不列入统计),现根据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影响院前复苏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144例,男83例(57.6%),女61例(42.4%),年龄3~89岁,3~20岁4例(2.8%),21~40岁19例(13.2%),41~60岁47例(32.6%),61~80岁69例(47.9%),>80岁5例(3.5%),总复苏成功24例(16.7%),死亡120例(83.3%)。
  1.2 复苏方法:到达现场后,在10秒钟内,主要根据意识丧失(压眶刺激无反应)和无自主呼吸判断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参照相关“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目前是按2007AHA心肺复苏指南):打开气道,面罩或紧急气管插管接气囊人工呼吸(6~8次/分,以可见胸廓上抬为标准);立即胸外心脏按压(100次/分,深度为4~5 cm);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1 mg每3分钟1次静脉弹丸式注射;每2分钟监测心电图,心电直线者人工呼吸2次、胸外心脏按压2分钟后电除颤1次,室颤或按压后室颤者立即电除颤,均选用非同步直流电复律(360 J);同时进行血压监测,持续上述治疗至少30分钟,以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自主心律、自主呼吸恢复、收缩压>80 mmHg为复苏成功。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复苏开始时间与复苏成功率的关系:见表1、2。
  
  2.2 原发病与复苏成功率的关系:重型创伤如重型颅脑损伤、胸肺联合伤所致心跳呼吸停止的抢救成功率最低,为0;中枢性和中毒性的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偏低,分别为5.3%、5.9%;而心源性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最高,为29.7%,统计学上与前三者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但与2000复苏指南相比,P0.05)。
  2.5 不同年龄段因疾病构成比不同,且20岁以下病例偏少,故未作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3.1 病因: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不同病因导致的呼吸心跳聚停直接决定复苏成功率,功能性的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高,而器质性的则偏低,这可能与肺心潜在的功能储备有关[1]。在本研究中,不明原因及重型外伤所致者,成功率最低为0,提示多系统多器官损伤所致呼吸心跳停止,不论时间长短,成功率均很小;同时中毒性和脑血管疾病,即中枢性的呼吸心跳骤停,由于自主呼吸特别难以建立,直接影响最终复苏成功率;而心源性猝死者成功率最高,与国外资料相符,这可能与心源性猝死多是由于恶性心律失常、肺功能相对正常、生命中枢受损较轻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也支持上述观点:病因是决定复苏是否成功的基本因素。
  3.2 时间:2007心肺复苏指南强调“时间就是生命”。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至关重要,时间愈短,成功率愈高[2]。病理实验指出:心跳停止10~20秒即发生晕厥,40秒出现抽搐,60秒后自主呼吸停止,4~6分钟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这段时间称为复苏安全时限,也称为“黄金5分钟”,要使心跳呼吸恢复,就必须在心跳呼吸骤停后的5 min内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3]。本研究中,5 min内与5 min后的复苏成功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时,专业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往往大于5 min,占抢救总数的81.3%,非专业人员立即徒手心肺复苏而不是观望或等待专业人员到来的成功率都比5 min后专业急救人员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

推荐访问:复苏 急救 心肺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2019/0303/230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