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课标“认识中国”主题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www.zhangdahai.com--中国梦征文】

金如委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天津 300387)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并以认识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主要线索,构建了融基础性与时代性、学科性与生活性于一体的主题式课程内容框架。其中,“认识中国”主题内容在2011年版课标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完善,与时俱进地反映了中国地理的新样貌和地理科学的新进展。为深入理解和把握“认识中国”主题内容的新要求,笔者对新课标“认识中国”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1.内容构成

新课标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对“认识中国”主题作了规定。从内容要求可以看出,该主题涉及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域、中国的自然环境等13个主干知识,形成了三级知识结构(图1)。多数主干知识与旧课标中的主干知识保持一致,体现了“认识中国”主题内容的传承性。

图1 “认识中国”主题内容的三级知识结构

“学业要求”是对这部分内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其内容结构如图2所示。首先,要求学生在运用地理工具的基础上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
其次,从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差异、区域发展三个维度,针对“认识分区”内容提出要求;
再次,针对“认识家乡”内容,要求学生对乡土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主动学习与问题探究;
最后,从“认识中国”整体视角,对学生的社会公益实践行为和作为公民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作出明确要求。

图2 “认识中国”主题学业要求的内容结构

“教学提示”是针对该主题的提示性内容。课程标准的“教学提示”发挥着补充教学、指引教学、启迪教学和升级教学的服务功能。[1]“认识中国”主题的教学提示包含三种类型:教学方向提示、教学方式提示、学法指导提示。“教学方向提示”对“认识中国”主题的知识学习要点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方向作了提示,有助于地理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教学方式提示”列举了户外教学、地理阅读、提供学习资源和营造学习环境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引地理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学法指导提示”引导地理教师采用观察、描述、比较、归纳、说明、分析、评价等思辨性方法,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便于教师开展多样化的学法指导。

2.内容变化分析

新课标通过整合、改动、删除、新增等多种方式对“认识中国”主题内容作了修订,体现出明显的创新性。其内容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内容结构,拓宽区域内容选择路径,明确学业要求及学业提示。将原先作为独立主题的“乡土地理”内容纳入“认识中国”主题之中,使得中国地理的内容更具整体性;
在原有“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同类型的区域”,拓宽了区域内容选择的路径,为不同类型区域的教学提供了契机;
首次明确了学习中国地理内容应达到的学业水平,从多方面作出了教学提示。

二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两个视角提出新的内容要求。就“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视角而言,在我国面临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端的形势下,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征”加以修改,突出我国的疆域特征,以加强国家领土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及海洋意识教育;
从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立场出发,增加“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视角而言,在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新增“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内容,聚焦人们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载体,使学生从时空综合的视角认识区域城乡的发展变化;
在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背景下,注重使学生基于地方感知形成对家乡的认知;
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疏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大势,将“说出北京城市职能”改为“认识首都职能”,区分北京的首都功能与非首都功能,突出首都职能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三是优化行为动词,强化初中生对中国地理的多种体验与高水平认知。行为动词能够反映出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2]行为动词按性质可分为认知性行为动词、技能性行为动词以及体验性行为动词。“中国地理”内容要求中删除了“了解”“找出”等行为动词,新增“交流”“考察”两个低水平体验性行为动词、“感悟”“增强”两个高水平体验性行为动词以及“掌握”“提出”“推测”三个高水平认知性行为动词,体现对多种体验与高水平认知的培养要求。

基于对“认识中国”主题内容的分析,提出如下具体教学建议。

1.以增进地理国情认知、厚植家国情怀为教学价值取向

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价值实现的方式,是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为价值所充溢的生命活动,体现特定的价值取向。[3]初中地理“认识中国”主题在地理国情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使命和独特的优势。建议以增进地理国情认知、厚植家国情怀作为“认识中国”主题内容教学的价值追求。

“增进地理国情认知”价值取向方面,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增进初中生对新时代我国疆域国情、人口国情、资源国情、经济国情、环境国情、灾害国情的认知。例如,组织学生运用最新的中国人口分布图和中国人口统计数据资料,描述中国人口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人口地区分布、城乡人口分布等状况及变化特征,了解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形成对新时代我国人口国情的科学认知。“厚植家国情怀”价值取向方面,应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厚植初中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形成对中华文化和这片土地深刻的眷恋和认同。例如,基于“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内容要求开展教学时,应以对地方感概念的准确把握为基础。地方感是人们对地方经历的情感和知觉,由地方依赖、情感认同、地方依恋构成。[4]教师应基于对地方感的理解,将学生在地方体验和地方感知方面的经验性资源转化为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自由交流对家乡的看法并说明理由”的情境和条件,做学生自主交流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帮助初中生提升地方体验意识与地方感知能力并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将“特殊类型地区”作为不同类型区域教学的必学内容之一

新课标要求将全国范围内的五个不同尺度区域或五个不同类型区域作为必学内容,为“不同类型区域”内容系统地纳入初中地理课程提供了契机。区域类型是按一定标准对区域进行划分而形成的。按照区域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进行划分,可将我国区域划分为普通类型地区与特殊类型地区。其中,特殊类型地区包括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的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等。特殊类型地区既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面临特殊困难,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承担特殊功能。[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革命老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相关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十四五”规划专门列出了“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一整节内容。初中地理课程应该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将特殊类型地区作为“五个不同类型的区域”的必学内容之一。

初中地理教师应跟进关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动态,尤其需关注我国不同特殊类型地区的政策精神和区域发展状况,从中挖掘教学资源、精选区域对象,对特殊类型地区内容作组织化与序列化处理,运用适宜的教学方式开展特殊类型地区教学。针对初中地理“特殊类型区域”教学的区域选择与教学实施方式,提出如表1所示的建议。

表1 初中地理“特殊类型区域”教学的区域选择与教学实施方式建议

3.以地理实践活动为纽带,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新课标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时容量不少于地理课程总课时的10%,要求至少选择“认识中国”主题中的一条“内容要求”,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地理跨学科学习活动聚焦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具有跨学科性与实践性,地理实践活动以实践性为根本特征,实践性是两者的共同特征。从科学减负、提质增效的立场出发,建议“认识中国”主题内容的教学以实践性特征为纽带,协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地理实践活动。

协同方式包括整体协同和局部协同。整体协同是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与地理实践活动完全整合成“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例如,设计以“探访红色古迹”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该活动以地理学知识和方法为基础,融合历史学、政治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要求学生借助革命遗址相关的图文资料设计考察方案,利用数字地图等工具开展革命遗迹的观察、观测活动,运用跨学科知识对革命遗迹形成、开发和保护及其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同步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地理实践力素养。局部协同是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和地理实践活动的学习资源、实践工具、学习实践场所、学习任务、实施过程等局部要素进行整合。以“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和“感知家乡风俗,畅谈家乡印象”地理实践活动为例,在协同开展这两种活动时可组织学生以“阐述家乡二十四节气相关风俗习惯的历史变迁过程”为学习任务,收集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歌及其他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谚语等学习资源,制作关于家乡二十四节气风俗习惯的调查问卷,以家乡民俗文化类展馆作为学习考察场所,实施相关的问卷调查、学习考察以及交流汇报

初中地理新课标中“认识中国”主题内容兼具继承性和创新性。对于该部分的教学,初中地理教师要坚持守正创新,既不能轻视新课标中的经典内容,又要聚焦新内容、新要求,与时俱进,探索适宜的教学方式。建议“认识中国”主题内容教学以增进地理国情认知、厚植家国情怀为价值取向;
将“特殊类型地区”作为不同类型区域教学的必学内容之一;
以实践性特征为纽带,协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地理实践活动。地理核心素养由地理学科本质提炼得出,是地理学科转化为课程后所独有的育人价值[6]。因此,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都要以培育核心素养为根本宗旨,坚持科学减负、提质增效的立场。在此基础上,注重“认识中国”主题内容与其他主题内容之间的关联以及与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之间的衔接,追求教学的整体性与育人的连贯性。

猜你喜欢 跨学科新课标区域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科学大众·教师版(2022年6期)2022-05-23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21期)2021-04-14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分割区域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1年3期)2021-03-25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趣味(作文与阅读)(2021年10期)2021-03-08区域发展篇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1期)2017-02-05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推荐访问:中国 新课标 地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hongguomengzhengwen/2023/0809/637409.html

  • 相关内容
  • 08-09 贫困定义的伦理转向及其得失

    韦庭学尽管贫困有时候是一眼便可识别的现象,但是自从贫困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受到严肃对待以来,何为贫

  • 08-09 冬日北冰洋

    文/任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遥远严寒的极地像一个谜。在2019年之前,我已经参加过两次中国北极科学考

  • 08-09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猜你喜欢论语如何读懂《论语》?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1年4期)2021-07-28知之为知之

  • 08-09 糖,画

    湖南省长沙市清水塘北辰小学五年级刘露荷这天风和日丽,我和表哥小宝来到岳麓山半山腰,那里有一个卖糖画的

  • 08-09 教鹦鹉绿团说话

    猜你喜欢鹦鹉聪明的鹦鹉活得长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22年10期)2023-01-07小鹦鹉作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