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包虫病在我国

【www.zhangdahai.com--自我介绍】

  1包虫病的流行病学   囊型包虫病分布于全世界,相对而言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强度较高,而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明显的上升态势。   我国有23个省区存在当地感染的包虫病例,其中以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四川西部流行严重。近lO年来虽无具体统计数据,但从1951~1990年西部6个省区手术治疗的患者数累计26 065例。其中新疆16 663例、甘肃3233例、青海2175例、西藏1670例、内蒙古1275例、宁夏1049例。各地应用B超进行普查的患病率新疆为0.6%~3.2%(局部地区达5.4%)、青海果洛4.2%、甘肃天祝1.8%、西藏察隅4.5%、宁夏西吉2.3%,表明了我国西部地区包虫病流行的严重性。目前全国受棘球蚴病威胁的人口约5000余万人。
  2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1血清学调查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均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要以发现包虫抗体为依据。囊型包虫病确诊一般是以发现“弧-5”抗体为准,但并非所有囊型棘球蚴病患者均有此抗体。此类调查中一些其他占位性病变有可能被当做包虫囊肿矿血清学与影像学流行病学调查法各有其优缺点,二者若能联合运用,可弥补各自的不足。目前影像学已应用到预后随访及疗效评价的研究中去。
  2.2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由于以上两种调查方法各具特点,并具有互补效果,因此目前多用血清学与影像法结合进行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由于不同虫株对检查结果有较大影响。对各大洲及各国调查结果较难实施统一评价。人群中包虫病的患病率与感染率:以往对人类包虫病的患病率只能根据手术病例数字统计。由于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就医,这个数字距实际情况很远。尽管由于B超等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诊断水平提高,手术病例日益增多,但仍不能反映实际的患病率。应用B超及X线在农牧区进行普查可以获得准确的患病率水平。影像学普查不但可取得居民的准确患病率,还可以早期发现患者,早期得到治疗。利用血清学方法(间接ELISA)检测居民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可以反映居民的感染状态。
  2.3 流行因素调查我国与包虫病相关的流行因素:①广大农牧区几乎每户都养犬,由于羊犬接触,致使犬排出的虫卵附者在羊毛上,人在宰羊、接羔、挤奶或剪毛时,城镇居民养宠物或小孩与犬玩耍时,均可直接感染;②甘肃和四川的研究表明,AE的流行与犬粪作肥料、和犬密切接触、与养犬的连续性、时问、放养的方式高度相关;③饮用不安全水源致使患AE的可能性增加,在宁夏和甘肃均有AE家庭聚集倾向;④我国北方农民常用粪土烧炕,加之饭前无洗手习惯,易将畜粪中的虫卵吞人体内;⑤在甘肃漳县和宁夏六盘山泡型包虫病的高度流行,可能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当地海拔较高,气候阴湿多雨,严冬冷冻,邻近山脉狐狸、野鼠活动频繁,给Em的转播流行造成有利条件。
  3包虫病的回顾性研究
  3.1医院病例研究医院病例常首次报道某地区有包虫病流行,而大量病例分析不仅可得到有关临床方面资料,而且可以获得有关地区流行强度及范围的初步线索。
  3.2病例对照研究尽管包虫病生活史大体已清楚,但由各地条件不同,其传播途径影因素也不相同,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也不相同,所以查清这些大有裨益。
  4包虫病的前瞻性研究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以控制终宿主数量为主的方法如塞浦路斯;②以驱虫治犬为主的方法如新西兰;③以驱虫监测和检疫相结合的方法如澳大利亚;④以宣教和驱虫并重的方法如在肯尼亚的Turkana西北地区;⑤多房棘球绦虫防治;由于受季节、食物链及森林宿主等因素的影响,防治较为困难。
  5包虫病的临床流行病研究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大洲,与畜牧业关系密切。包虫病在我国分布范围涉及23个省、市、自治区,新疆是包虫病高发区Ⅲ1。由于防治包虫病形势严峻,已引起了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的高度重视。目前,治疗包虫病尚无特效药物,外科治疗仍为首选。国内外肝包虫病外科治疗以传统的内囊摘除术为主,但该疗法存在许多不理想之处,其术后并发症高(复发、残腔感染、积液、胆漏等),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肝切除及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肝包虫外囊切除术,虽能一次性彻底治愈肝包虫病,但手术风险大、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手术难度大,不宜推广。此外,对良性病变是否有必要冒此风险各家意见还有分歧。因此,找出一种更理想的、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简单、根治性的治疗方法成为目前国际肝包虫治疗中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彭心宇等自1999年开展了肝包虫根治性手术,在实践中发现,肝包虫周围纤维性囊壁的病理组织结构与传统理论不符,在肝包虫外囊与肝实质问还存在着一层膜样纤维结构“外膜”,相关病理学研究证实此层纤维膜系包虫囊周围的肝内Glisson鞘受挤压并纤维化形成,“外膜”与外囊间有一潜在的可分离间隙,沿此间隙可完整摘除外囊即“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该术式术中完整切除了肝包虫外囊,大大降低了包虫病复发和残腔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手术对肝实质的损伤并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目前根据临床观察资料显示,该术式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性能高,近期疗效显着。以上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在次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包虫资源库:包括文献库、包虫患者资料及随访资料库、包虫标本库(包括动物模型)。但该术式远期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状况还未有系统的临床随访研究,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柴君杰,魏明远,魏明远,等.新疆包虫病流行病学摹线的调查研究.人类包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地方病通报,1989,4(4):18

推荐访问:流行病学 现状 我国 调查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iwojieshao/2019/0326/3740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