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禁忌症

【www.zhangdahai.com--自我介绍】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基本的情况。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将收治100 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即: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组(简称传统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简称点式剥脱组)每组各50 例,施以不同的手术方法,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100例患者手术出院后随访2~4年,复发者按无效统计。
  结果 传统组有效率为94%,点式剥脱组有效率为96%,点式剥脱组有效率优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手术平均时间(90±10)min,住院平均时间(7±1.5)d,术后伤口感染8 例;点式剥脱组手术平均时间(37±12)min,住院平均时间(6±4)d,术后无伤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1]。大约10%~15%的成年男性和20%~25%的成年女性会出现不同症状的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曲张常合并溃疡、静脉炎、湿疹等多种并发症,使患者双下肢活动耐量明显下降,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而不可逆转的影响。现将我院自2003 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100 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基本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 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隆起、变曲、扩张,甚至迂曲或团块状,站立时尤为明显,患肢常感酸、沉、胀痛、易疲劳、乏力、或伴有瘙痒、皮肤变薄、溃疡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出血、丹毒等并发症。下肢静脉功能实验:深静脉通畅试验(Penhes试验)阴性、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现、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均是阳性。实验室检查: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通畅。�
  1.1.2 排除标准 深静脉不通或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
  1.2 一般资料 100 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即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组(简称传统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简称点式剥脱组),每组各50 例。其中传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4~70岁,平均51岁,病程4~18
  年,平均10.6年;点式剥脱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6~73岁,平均53.4岁,病程5~20年,平均11.5年。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传统组:采用硬膜外麻,常规消毒,在腹股沟韧带的下方切开皮下脂肪层,寻找大隐静脉主干,并分离大隐静脉近端各分支,逐一结扎切断后,紧靠股静脉将隐静脉结扎,行贯穿缝合结扎,在此位置远端剪断大隐静脉,将其远心端扦入静脉剥离器,暂时以丝线控制出血,向小腿方向缓慢推进,当进入内踝上方后切开一小口,远心端结扎切断大隐静脉,近心端结扎于剥离器上,进而将大隐静脉抽除2]曲张的静脉另做切口钝加锐性剥离。�
  点式剥脱组:常规皮肤消毒,嘱患者站立使大隐静脉呈现曲张状态,标出迂曲扩张的静脉并使用碘酊固定,腹股沟部手术方法与常规方法相同,常规方法解剖大隐静脉至主干,切断结扎所属分支,大约在距股静脉0.5 cm处切断大隐静脉主干,近端双重结扎,远端可切除大隐静脉一段主干大约3~4 cm,然后缝合伤口,在做标记的部位做大约3~5 mm小切口多个,再切开皮肤,用蚊式血管钳作钝性分离,使曲张静脉充分暴露,并用一把关闭的血管钳从静脉后方穿出,用另一把血管钳紧贴皮肤横夹提出静脉,边分离边剥脱曲张静脉直到静脉无法抽出为止,然后切断静脉并结扎两个断端,缝合小伤口。�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100例患者手术出院后随访两年,复发者按无效统计;结果:传统组50例患者,痊愈4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点式剥脱组50例患者,痊愈4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改进组有效率,虽优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其他指标 传统组50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90±10)min,住院平均时间(7±1.5)d术后伤口感染8 例;点式剥脱组50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37±12)min,住院平均时间(6±4)d,术后无伤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诱发因素包括:遗传、女性、长久站立、静脉炎史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升高等。下肢静脉曲张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而造成血液反流。中医认为大隐静脉曲张为先天禀赋不足,致筋脉薄弱,复加久行久立,劳累失节,损筋伤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壅滞于下,脉络扩张充盈,交错盘曲而成,或涉水淋雨、遭受寒湿,寒凝血脉,阻滞络道为病。瘀久生热,流注下肢经络,则腐溃成疮,日久难敛4]。过去几十年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大隐静脉分段剥脱术成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最主要的手术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常常术后复发,目前该法已废弃;大隐静脉分段剥脱术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但术后患者往往出现剧烈疼痛及活动受限。因此,探索有效防治本病的临床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疾苦,成为目前摆在医学界面前的难题之一。目前,对于大隐静脉的治疗临床上以手术为主。传统的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即:高位结扎及抽剥手术,此方法须硬膜外麻醉,手术过程中对于血管床损伤较大,且术后容易留有瘢痕,往往影响美观2]。传统手术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切口较大,易感染,术中出血较多,特别是小腿部高度曲张、迂曲蜿蜒、蔓状改变的静脉常常不能顺利植入剥脱器中抽剥,必需以长切口才能切除曲张的静脉,并且抽除静脉不够彻底,术后易复发。这样不但创伤较大,操作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住院时间长,易引发血肿,并且术后遗留较长手术瘢痕。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由于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去除了隐股静脉的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血流倒流的不利因素,切断了深浅静脉交通支,去除了浅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血流倒流。大隐静脉股段的交通静脉较少,分支较少,临床上也发现此段静脉很少发生曲张。采用点式剥脱术既能够满足小腿部多发性严重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所致的静脉曲张,最终使曲张静脉消失,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与传统术式相比,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具有下列优点:①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较短。②由于切口小,愈合后不易留下手术瘢痕,而且下肢皮肤因曲张静脉被抽剥而使外观光滑美观。③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④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可去除所有的曲张静脉,可降低局部复发率。⑤手术操作简便易行,适合基层医院和低年资医师操作。�
  
  综上所述,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切口小、美观、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同时,手术方法易于掌握,利于基层推广,对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王玉琦. 血管外科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02�208.�
  [2] 吴开柱,刘振兴,张庆玮,等.保留大隐静脉上段及三大属支的次高位结扎和剥脱术.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2,5(2):123.�
  [3] 俞慎林,乔正荣.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术研究进展.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3(1):60�64.�
  [4]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880.

推荐访问: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 分析 大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iwojieshao/2019/0413/7261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