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www.zhangdahai.com--自我评价】

曹雪阳,唐红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所处环境协同发展中创造并延续至今的农业生产系统,其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长期的实践经验,与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相承[1-2]。随着现代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快速推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挑战,农业文化遗产也逐渐消逝。为保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2 年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3],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截至2020年6 月底,已有22 个国家的62 项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GIAHS 名录[4]。因此,选择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不仅可以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现状等问题,还可以提高农业文化遗产的影响力[5]。

目前,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评价集中在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评价[6]、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度评价[7]、农业文化遗产生态服务价值评价[8]等方面,但对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为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合理开发、适度利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带动迭部县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选取的区域是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区——扎尕那行政村,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益哇乡境内[9],截至2019年,扎尕那行政区域面积为9 026.45 公顷。其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农田、河流、山地、草地、民居、藏族村落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形成了一个完整、紧密且自给自足、半农半牧的农业生产系统——“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图1)。

图1 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示意图

由于扎尕那地处高寒地区,农作物种类少、产量低,且耕地面积受海拔及山地的条件限制,其主要经济来源是以畜牧业为主,兼顾农林的生产模式,这种以利用自然为主、改造自然为辅的生存模式,为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2013 年“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1];
2018 年“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1.2 数据来源

研究区域的各项数据在2021 年4~9 月期间,通过实地调研,包括访谈及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得,经济状况指标数据由迭部县的统计年鉴、有关单位及相应公式计算得出。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取要符合科学标准,避免主观差异。(2)可操作性原则:选取容易获取资料的指标。(3)系统性原则:选取能真实反映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特征和价值的指标。(4)可持续性原则:选取能反映现阶段实际状况和体现其发展适应性的指标。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12]。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析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的因素,是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和集中处理的有效方法[13]。

2.3 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和实地调查筛选评价指标,构建4 层28 项指标,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表1)。

2.4 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

评价指标体系有定性和定量2 种指标,需分别采用2 种形式来确定评分值(表2)。

表2 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赋分标准

(1)定量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14]。具体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ij=aj/sta(aj)

逆向指标:ij=sta(aj)/aj

式中,ij为j 指标的评价值;
aj为j 指标的现状值;
sta(aj)为标准值。

(2)定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分值,每个评价指标分为5 个等级:优、良、中、低、差,总分5分,分别由18 位来自城乡规划、风景园林领域的专家以及当地政府人员进行现场打分,并以评分结果进行算术平均数得出最终得分。

2.5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步骤,运用Yaahp 10.3 软件,建立判断矩阵,对各层指标进行两两对比,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值(表3)。

表3 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

2.6 建立评价模型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咨询相关专家,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再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出综合评分值,确定评价等级(表4)。

式中,V 为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综合评分值;
Si是第i 个指标的权重值;
Tj是第i 个指标所对应的平均值;
SiTj是第i 个指标的评分值。

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到最终的综合评分为4.032 3(表5),对照评价等级表(表4),最终确定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等级为良好。其中遗产地旅游资源(4.229 2)>遗产地自然环境(4.096 1)>遗产地发展现状(3.960 0)>遗产保护状况(3.704 1),说明该村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发展现状和保护情况还需进一步提高。

表4 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等级表

表5 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

3.1 遗产地自然环境分析

遗产地自然环境的得分为4.096 1,说明该遗产地的环境条件较好。由于扎尕那富集负氧离子,并拥有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而且农田作物的秸秆沤肥等技术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对林木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扎尕那大气质量和森林覆盖率优势明显。

3.2 遗产地旅游资源分析

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得分为4.229 2,其中资源规模丰富度、历史价值在遗产地旅游资源中得分较高,是因为扎尕那拥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因此,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需要在已有优势的条件下推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得分较低的遗产的原真性和民居建筑地域性上,由于扎尕那最初的旅游发展是由村民自发形成的,农牧民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自家房屋进行改建、扩建,不仅造成村内农家乐高度同质化,也导致传统的藏式踏板房风貌遭到破坏,过度商业化影响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后期则需要在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时更加注重对遗产资源的保护。

3.3 遗产地发展现状分析

遗产地发展现状的得分为3.960 0,其中住宿设施水平、遗产地人均年收入、遗产地旅游收入较高,目前,扎尕那村村民自主经营以旅游为主体的经营户从2013年的几十户发展到147户,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5 100 元增长到2019 年的11 000元,2019 年扎尕那接待旅客72.11 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1.73 亿元。扎尕那通过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品牌,带动了遗产地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至今已成立十多个旅游接待农民专业合作社。

但基础设施不足仍然是影响旅游者体验和农牧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限制因素;
在外部交通方面,目前尚无专门的旅游交通专线运营,游客出行不便,而且停车场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在后期发展中需完善区域基础服务设施,满足游客景区咨询、观光车换乘、客房预订等需求,通过增设景区旅游专线、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不足的状况。

3.4 遗产保护状况分析

遗产保护状况的得分为3.704 1,说明遗产保护情况相对较差,尤其是遗产管理机构建设、农耕技术与经验的传承状况、遗产保护知识宣传与教育力度得分较低。由于扎尕那户主平均年龄为53岁,男女比例为1.17:1,46~65 周岁的劳动力是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其劳动潜能缺口以及劳动力的缺失状况,成为阻碍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后期需调整现有的农业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引进,以及开设农业博览馆、游客农事体验的方式,以此来提升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农业文化遗产面临农作物品种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因此,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中遗产地旅游资源(4.229 2)>遗产地自然环境(4.096 1)>遗产地发展现状(3.960 0)>遗产保护状况(3.704 1),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条件薄弱、缺乏专业人才、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保护力度不够等。因此,结合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 改善遗产地基础设施条件

在旅游业中交通条件尤为重要,但农业文化遗产地往往位于交通较不发达的山区,虽然有与外界联通的公路,由于公路等级较低,使得与外部的通达性较低,在扎尕那的旅游中,旅游者只能通过自驾游和旅社报团的形式进行。因此,需要提高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交通等级,通过增设景区旅游专线、停车等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的交通和设施欠缺的状况。

4.2 加强人才引进

在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中需要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村民文化水平、农业知识、产业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并设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对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

4.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水平

应以整体性的角度对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的要素和功能进行整体保护,对青稞、糌粑、蕨麻猪、服饰等关键的物质性要素,以及酿酒技术、堆肥、轮作耕作措施、节庆文化等重要的非物质性要素,进行重点保护。同时,全面加强对遗产地群众的宣传教育,提升群众保护的主体意识,进而实现文化遗产的最高价值。

4.4 探索乡村振兴新形势下保护与传承的创新

在以保护和传承为基础的前提下,挖掘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经济潜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强其旅游吸引力。并通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集咨询、预约、反馈等多功能乡村旅游网上平台,宣传当地自然风光风貌、藏族传统风俗习惯、当地文化渊源与变迁来促进乡村振兴。

4.5 充分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这一品牌,推动农旅结合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建立和培育遗产地农产品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有序开展生态标志产品基地建设,拓展延伸农林牧产品加工链条,让遗产地农民从产业发展中增加收入,让农民自觉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形成“开放、发展、和谐”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不仅丰富了旅游业的发展内涵,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拓宽了渠道,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遗产地文化遗产旅游与文化遗产相遇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旅游纵览·行业版(2020年1期)2020-03-28じ重要">申遗重要俦;
じ重要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19年33期)2019-11-08《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文化遗产(2017年1期)2017-02-13旅游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6年2期)2016-05-17文化遗产保护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09年18期)2009-08-31

推荐访问:文化遗产 可持续发展 评价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iwopingjia/2023/0922/65775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