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对于瘘周皮肤保护的临床观察]五倍子粉加醋的作用

【www.zhangdahai.com--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摘要】目的:观察五倍子粉-氧化锌软膏混合剂保护瘘口周围皮肤的效果。方法:将29例肠瘘(31个瘘口)恢复期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氧化锌软膏单用和五倍子粉-氧化锌软膏混合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五倍子组局部疼痛、体征轻,效果明显优于氧化锌软膏单用组。结论:五倍子对于保护瘘周皮肤效果良好。
  【关键词】五倍子;瘘周皮肤
  
  肠外瘘是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及危重症, 死亡率很高。无论何种原因致瘘,临床上多将治疗重点放在水、 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营养不良的纠正及感染的控制方面,关于瘘周皮肤的保护关注很少。为了减轻肠瘘患者瘘周疼痛等痛苦,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29例瘘后恢复期患者的31个瘘口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氧化锌软膏单用和五倍子粉-氧化锌软膏混合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9例患者中, 男23例, 女6例。年龄13~72岁, 平均46岁。将2006年6月至2009年9月间12例肠瘘共14个瘘口作为实验组;回顾2006年6月以前病例记载有体征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17例17个瘘口作为对照组。其中十二指肠瘘5例, 小肠瘘15例, 结肠瘘9例。低流量瘘12例,高流量瘘17例。永久性造瘘口6例,暂时性造瘘口23例。
  
  2.治疗方法
  
  实验组以五倍子粉剂30g、氧化锌软膏300g(生产厂家及批号同下)、搅拌均匀涂覆于瘘口周围。对照组单纯使用氧化锌软膏涂覆(厂家: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090203)。
  
  3.疗效判定标准及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3.1.1 客观标准:根据患者瘘口周围的皮肤体征(红斑、丘疹、渗出、浅溃疡等)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0=无(无红斑丘疹、仅有色素沉着或少许鳞屑),1=轻度(有红斑丘疹),2=中度(有红斑丘疹及少许渗出),3=重度(有红斑丘疹、渗出及浅溃疡)[1]。
  3.1.2 主观标准:根据患者瘘口周围皮肤疼痛程度评分。评分标准为0级无痛 ,1-2级微痛,活动时疼痛3-4级微痛,可忍受。5-6级疼痛,可忍受,7-8级疼痛不能忍受,9-10级疼痛难忍[2]。
  3.2 结果。体征结果见表1,疼痛结果见表2。
  
  
  4.讨论
  
  肠瘘多指肠外瘘,即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壁破损,致使肠内容物流出体表。它继发于手术、损伤、炎症、感染等。其临床症状有瘘口局部症状、内稳态失衡、营养缺乏、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治疗护理要点是围绕肠瘘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营养障碍及促进瘘口愈合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纠正内稳态失衡、控制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目的[3]。我们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现肠瘘恢复期患者局部皮肤完整性受损是患者倍感痛苦的问题之一,多因病程长、肠液或粪便刺激瘘口周围皮肤、机体营养状况差所致。主要表现为瘘口周围皮肤红润、糜烂,疼痛剧烈,影响其日常生活。以往治疗护理措施多确定在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渗湿敷料;瘘口周围皮肤用氯化锌软膏保护;瘘口液量多时,行瘘口负压抽吸。本组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运用氧化锌软膏混合五倍子粉剂进行瘘口周围皮肤保护,在保持瘘周皮肤的完整性、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方面比单用氧化锌软膏效果确切。
  五倍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蛋倍蚜在其寄生主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树上形成的虫瘿,药用历史悠久,主要成份为水解性鞣质没食子鞣酸[4]。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这类鞣酸,可以抑制多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细菌生长,并能使皮肤、黏膜和溃疡组织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被膜而表现出收敛、止血、减少渗出、抗炎止痛作用[5]。国内学者已经证实五倍子粉对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革兰阳性菌都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作用,并能减少炎性介质分泌,拮抗细菌内毒素[6]。
  本研究比较了五倍子粉-氧化锌软膏混合剂和氧化锌软膏单独应用于瘘周皮肤保护的效果。为排除其他药物干扰,实验组患者均未使用其他药物。五倍子粉体外运用不仅可以抑菌,而且可以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疼痛症状,其对于瘘周皮肤的保护作用确实、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三版;615-616.
  [2] 肖晓山.临床常用疼痛程度评估方法的评价[J].现代医院,2005,(12)6:261-262.
  [3] 喻德洪.重视肠造口,提高生活质量[J].外科理论与实践,1998,3(3):135.
  [4] 江苏中医学院.中药大词典(上册)[S].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391.
  [5] 黄正蔚,周学东,李继遥,等.中药影响变形链球菌对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1):135―137.
  [6] 刘现兵杜镇镇王冬,等.五倍子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中国实用医药[J].2008,(3)3:96―97.
  (作者单位:1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 735000;2甘肃省敦煌市妇幼保健站 736200)

推荐访问:临床 皮肤 观察 保护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hushi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15/1554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