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农民增收——XX区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纪实

【www.zhangdahai.com--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为了农民的增收 
——钦北区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纪实


    近年来,钦北区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非农产业,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有效地带动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民务农数量,促进农民增收。2004年,全区农民创非农产业收入5.4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3%。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民在非农产业创业达16.3万人,创非农收入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2%和10.2%;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78元,同比增长8.8%。


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
    钦北区把打造“农民城”作为转移农民进城创业来抓,以全新理念经营城镇,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农民在非农产业领域就业搭建平台。钦北区对新城区及小城镇进行全方位统筹规划,对全区12个集镇进行总体规划修编。以小董、大寺、那蒙和大垌镇为重点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产业协调、发展有序的城镇新格局,为农民进城置业作出科学规划。2004年,该区投入城镇建设资金9263万元,新开发小董商贸小区、大垌环城路小区等4个商住小区,新建住房415栋,建筑面积103750平方米,又吸引600多户农民进城购房创业。


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
    钦北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资源性产品加工业、重点工业等形式,提升非农产业经济总量,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岗位。


    该区把发展乡镇企业放在首位,加快乡镇企业改革的步伐,通过租赁、拍卖、兼并等形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确保原有的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新发展以矿产加工、机砖制造、烟花炮竹等一批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近100家,每年可安排农村劳动就业1.5万人,仅大垌镇机砖制造厂就有28家,每年可安排就业4500人,每人月工资400至700元。


    该区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并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大转移农民的产业载体,延伸农民增加收入的产业链条。运用政策引导、股份合作、招商引资等手段,增加了以木器加工、果疏加工、竹草编织等为主的一批重点企业,每年可安置农民就业1.2万人,创劳务收入8300多万元。


    该区加快发展工业步伐,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成功引进一批工业项目落户钦北。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有23家,可安置农民工就业8000多人。


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
    近年来,劳动力素质高低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钦北区从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入手,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增强劳动力转移的能力。一方面,落实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资源素质,应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
另一方面,根据当前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去年组织动员全区初中、高中毕业的落选学生到市内外的技校、职校就读和培训3000多人,培训农民劳动力2100人,组织劳务市外输出10.9万人,创劳务收入3.2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6%。今年1-6月,全区新增劳务市外输出5850人,创劳务收入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和12.6%;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78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31元。

推荐访问:农民增收 纪实 减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jishugerengongzuozongjie/2021/0201/110680.html

  • 相关内容
  • 02-01 洞箫曲

    盘山过岭日轮轰轰碾过空山的褐石,印下又一个热辣辣的日子,难耐无风盛夏的干渴,草叶卷曲烧烤的焦味。  

  • 02-01 红尘之中

    红尘滚滚,要看破,谈何容易,那是仙人道家的事情,我等凡夫俗子是无法看破的。因嚼五谷、食杂粮,实实在在

  • 02-01 栀子花,白花瓣

    栀子花,白花瓣  清晨,被一阵扑鼻的香气闹醒,紧着鼻子连连吸气,似曾相识的清芬一浪接一浪涌来。是它?

  • 02-01 春天正是踏青时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枝杨柳属流莺。”这是宋代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

  • 02-01 乡村写意

    在麦地的边缘  麦浪有时像海浪,翻滚阳光泛起的泡沫,令人感到晕眩。  但麦苗,却依然绿得那么可爱。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