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图教学法 [临证思维模式的方剂学教学法浅探]

【www.zhangdahai.com--学生个人工作总结】

  摘要 方剂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通向临床课的桥梁,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探索方剂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医临证思维的特点和方剂学讲授内容特点,提出了按照症(征)、证、法、方的临证思维的方剂学教学模式,以与同道交流。
  关键词 临证思维;整体联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2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112-01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一门桥梁课。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不同类型方剂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临证组方和运用方剂的能力,为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方剂学则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方剂学的学习,既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基础课密切相关,又与临床各科紧密相连。笔者认为按照症(征)、证、法、方的顺序讲授方剂符合临证思维规律,更能体现出方剂在基础和临床间的桥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临证思维有重要作用。
  
  1 临证思维特点
  
  理、法、方、药是中医理论的基本体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临床当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得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运用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经络辨证等辨证方法,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综合归纳为某种证型(诊断),即明确病证,根据治法理论,确立治疗原则(治则),进一步确立具体的治疗方法(治法),根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经等药性理论选择能体现这一治法的合适的药物,依据病机及药物的作用确定药物君、臣、佐、使的地位,并酌定剂量、使用剂型、用法等,这就是中医的理、法、方、药的整个环节,即临证思维或辨证论治的整个过程。中医临证思维遵循逻辑思维的一般过程和 ,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以及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2 方剂学讲授内容特点
  
  方剂学讲授内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如对症状、体征分析的过程涉及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五行、病因等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归纳病机、判断证型的过程涉及到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中医诊断学方面的知识,遣药组方则涉及药物的性味归经等中药学相关知识。其讲授内容紧密地这些基础课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整体连贯的特点。因此对方剂的讲解和方论的分析就不能以方论方,必须把具体方剂放在具体的病证中去层层解析,以便学生理解,加深记忆。
  
  3 临证思维的方剂学教学模式
  
  目前的方剂学教材是按照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的顺序组织编写内容,教师们也大都按此顺序进行讲授,授课过程中,主治之后紧接方解,中间少了治法,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衔接不太紧密,与临证思维不相符合,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且一直按组成、用法、功用、主治到方解的固定讲授模式,100多首方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照方从发出,法随证立的理论逻辑关系,根据方剂学讲授内容特点,结合临证思维逻辑,在讲授时突破教材中的内容顺序,先列举方名和具体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知识分析病因、病位、病性等,总结病机,归纳证型(主治病证),针对确立的证型或主治病证选择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功效),根据药物针对病证的程度及功效选择作为君、臣、佐、使,再从整体上总结方中药物配伍特点,最后再强调药物组方后所体现的治法。这样按照症(征)、证、法、方的讲解顺序基本符合中医临床接诊辨证论治的辨证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顺着思路来训练临证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养成良好的理法方药的思辨模式。且这种动态整体联系的讲授逻辑能加深了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增强辨证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同样可以加深对中药药性、功效等的记忆。

推荐访问:方剂学 教学法 思维模式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xuesheng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25/3562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