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检测报告】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状

【www.zhangdahai.com--卫生防疫公文】

  【摘要】目的: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解脲脲原体(以下简称UU)和沙眼衣原体(简称CT),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取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宫颈分泌物或白带拭子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U和CT。结果:151例患者UU-DNA阳性67例,占44.4%;CT-DNA阳性5例,占3.3%。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UU感染率明显高于CT,处于上升趋势,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菌。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UU-DNA;CT-DNA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27-01
  
  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是可寄居于人体并能引起疾病的病原体。它们都可致人体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侵犯尿道后,引起急性尿道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尿道内流脓性分泌物等。由于症状较轻,很多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从而使治疗非常困难,本病尤其在女性中症状极其轻微,而女性感染者由于症状轻微往往不予治疗,增加了本病传播的机会。非淋菌性尿道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整个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在女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有合并症,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宫外孕、不育症和流产。男性可引起精囊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等。因此临床上对UU和CT的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对151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UU和CT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标本取自我院门诊妇科2008年1月4日~2009年7月1日,年龄18~52岁非孕女性的白带或宫颈分泌物,共151例。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持续用药后无好转或反复发作者,并且排除了淋球菌,滴虫,霉菌等感染。
  1.2 标本采集:妇科医生将无菌棉拭子伸入子宫颈颈口内环绕2~3圈,停留10s,取出拭子送检。立即用1ml生理盐水漂洗、混匀、挤干、弃去拭子,留混悬液备用。当天不能扩增的,则放-20℃冰箱保存。
  1.3 仪器与试剂:上海宏石SLAN基因扩增仪,试剂为上海复星公司生产。
  1.4 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PCR的SOP文件处理标本,提取DNA后,放入扩增仪扩增。
  
  2 结果
  
  151例女性拭子UU占44.4%,CT占3.3%,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3 结论
  
  支原体是一类大小和结构复杂程度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增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寄居于人类的支原体有16种,其中寄居在人泌尿生殖道中的常见支原体包括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灵长类支原体、嗜精子支原体、穿通支原体等6种。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等三种支原体是目前在医学领域最受重视的支原体。支原体可正常寄居于人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或与其它菌群共生,但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粘膜受损的情况下,可大量繁殖而致病。解脲脲原体有14个血清型,其特定的血清型具有致病作用,如4型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强相关。
  衣原体是一类比细菌还小的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包括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和新反刍衣原体,其中只有沙眼衣原体可引起生殖道感染。人类沙眼衣原体包括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变型(L型,含L1、L2和L3等3个血清型)和沙眼变型(含A、B、Ba、C、D、E、F、G、H、I、J、K等12个血清型)。A,B,Ba和C型主要引起沙眼,但它们偶尔也可从生殖道中分离到。D~K型主要感染泌尿生殖道,其中以D、E和F型感染最为常见。
  解脲脲原体感染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多见于年轻性旺盛时期,尤多见于不洁性交后。当泌尿生殖道发生炎症,粘膜表面受损时解脲脲原体易从破损口侵入,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脲原体感染后,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因此,很难被患者觉察,也易造成医生漏诊。解脲脲原体可侵犯尿道、宫颈及前庭大腺,引起尿道炎、宫颈炎与前庭大腺炎;上行感染时,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输卵管炎,尤其输卵管炎多见。解脲脲原体感染造成的女性生殖器官病理性改变,是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解脲脲原体感染造成不良的另一个原因是流产,还是发生宫外孕的重要原因。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其它免疫力低下或受抑制者(如接受器官移植者、恶性肿瘤病人)中,支原体可以是致死性的病原微生物。
  女性如果感染了沙眼衣原体,而没得到及时治疗,就可以发生上行感染,最常见的是引起急、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发生炎症后,很有可能引起输卵管管腔阻塞,导致不孕症。女性沙眼衣原体的反复感染常可致严重的后遗症:盆腔炎、异位妊娠、不孕及慢性盆腔疼痛等。所以女性应尤其该防治沙眼衣原体感染。
  早期的报道指出,解脲脲原体被认为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中仅次于衣原体(占40%~50%)的重要病原体。D~L3血清型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性传播非淋性尿道炎主要的病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也有人认为近年来,UU感染率逐步上升,逐渐成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我们的报告结果显示UU占44.4%,CT占3.3%,更倾向于后者。
  临床上对UU和CT的检测方法有培养法、免疫荧光抗体法等,但这些方法操作烦琐、费时费力或者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强。而PCR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克服了培养和免疫学方法的不足,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UU和CT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基因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
  [1] 姜军平.实用PCR基因诊断技术[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137~143
  [2] 白桦,宁波,柒裕英,等.439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感染状况的调查[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3,26(6):360
  [3] HomerPJ.生殖器支原体与急性非淋菌性尿道炎之关系[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4,6:383
  [4] 徐福松,瞿亚春,王劲松.泌尿生殖系沙眼衣原体感染疾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研究进展[J].实用男科杂志,1997,3(3):198-203
  [5] 陈东科,高洁,宣天芝.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感染率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2):123
  
  作者单位:438200 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

推荐访问:病原体 检测报告 非淋菌性尿道炎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weishengfangyigongwen/2019/0311/945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