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

【www.zhangdahai.com--写作劳动社保就业】

   【摘要】 中医学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已有较为完善系统理论和经典方药,在临床实践中也收到了较好效果。近年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亦日益深入,尤其在老年冠心病的防治方面有其优势和特色。
   【关键词】 冠心病;辨证;中医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症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即有较为明确的论述,《素问・标本病传论》有“心病先心痛”记载,《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举痛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汉代张仲景称本病为胸痹,且把病因病机归结为“阳微阴弦”。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和治疗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尤其是在药物剂型做了很大的研究和改进,出现了中成药和注射剂等。
  1 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的辨证分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辨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和心肾阳虚六型。
   心血瘀阻型:症见胸痛如刺,胸闷气憋,心悸怔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涩,临床治疗当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等均为活血化瘀之品。柴胡疏肝,枳壳理气,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取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之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的药理可归纳以下几种:改善血流动力学,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血府逐瘀汤主要成分为丹参、川芎、延胡索、当归、牛膝、均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流变、改善微循环作用。
   寒凝心脉型:表现为胸痛彻背,胸闷气憋,天阴寒冷时加重,舌体胖嫩,苔白或白腻,脉沉弦,宜辛温通阳,散寒宣痹,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方中以瓜蒌宽胸化痰、干枯润降、薤白助阳开痹、辛散气血;桂枝助心胸阳气;枳壳畅胸中滞气;厚朴消胀除闷;半夏除痰降逆;丹参活血化瘀;桃仁活血润肠为辅药;石菖蒲畅胸膈而开窍;茯神甘淡宁心。诸药合用,共奏通畅胸阳、祛瘀化痰之功.
   痰浊内阻型:症见胸闷胸痛,头晕头重,恶心纳少,舌胖苔腻,脉沉滑,治疗应化痰降浊,理气和中,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和二陈汤加减;,方中瓜篓能开胸中痰结;半夏化痰降逆;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香橼与枳壳具有理气化痰作用,佐以丹参、红花活血化瘀,全方共奏通阳豁痰,理气活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瓜篓具有扩冠、祛痰作用;半夏具有祛痰之功;薤白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血小板凝聚,减少动脉脂质斑块;红花增加冠脉流量;丹参能抗心肌缺血,缩小缺血面积;香橼抑制血栓形成。通过临床观察及检测结果验证了瓜篓薤白半夏汤不失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剂之一。
   心气虚弱型:心气虚弱,瘀阻脉络者,见心前区绞痛,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倦怠乏力舌质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治宜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重用, 剂量逐渐加大, 使气旺以促血行, 祛淤不伤正, 其它药物活血祛淤通络,桔梗、枳壳调畅气机, 共奏益气活血之功。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证, 为正气亏虚而致血脉不利者而设, 今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气虚血淤型选用此方,取其益气活血增加冠脉流量, 改善微循环, 临床疗效显著。
   心肾阴虚型:临床症见胸闷且痛,五心烦热,心悸怔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应滋补肾阴,益气通脉,选方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远志等宁心安神之品,对调节交感神经功能平衡,增强心肌耐缺氧的能力有一定作用。
   心肾阳虚型:,症见心前区隐痛,心悸气短,自汗懒言,四肢畏寒,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等,应温通心阳,益肾通络,方以参附汤加减。主要组方方药人参和附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皂苷能减慢心率和降低血管阻力,因而心脏负荷和耗氧量降低,增强心肌耐缺氧的能力,人参皂苷还可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兴奋心肌,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特点与强心苷相似;由于其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改善血循环,扩张血管,提高机体适应性,达到升压、稳压的目的。附子的强心作用胜过洋地黄,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并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而有强心作用;人参与附子同用可增强后者的救逆作用;附子与茯苓、白术合用为强心利尿剂;五味子也有强心作用,并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麦冬含有门冬氨酸盐类,可能因其阴离子参与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基作用,从而改善心肌代谢。
   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兼有气虚血瘀或肾虚血瘀,治疗中始终坚持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益气药与补肾药通过调节激素分泌及细胞代谢等,降低心肌氧的消耗量,增加心肌细胞的耐缺血缺氧能力。
  2 中医治疗冠心病优势
   冠心病发病机制可概括为三方面:一为心肌供血不足;二为心肌耗氧量增加;三为心肌耐缺血缺氧的能力下降。传统中药方药在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供血的作用起效速度及作用强度方面,多不如西医硝酸酯类、钙拮抗剂类药物以及冠心病介入治疗,但中医药临床治疗冠心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活动耐力、减少冠心病发作甚至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长期预后方面,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大量小样本的临床观察,仍显示有自身的优势。尤其是辨证和辨病结合,将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变化纳入中医辨证的范畴,进行个体化、整体化的辨治,更能体现中医临床的疗效优势。
  参考文献
  [1]顼志敏. 冠心病诊治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循环杂志,2003, 18: 391-392.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冠心病 中医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xiezuolaodongshebaojiuye/2019/0327/3885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