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穴位帖治疗泄泻的临床观察】因食滞胃肠引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

【www.zhangdahai.com--党风廉正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观察胃肠穴位帖治疗泄泻的疗效。 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122例泄泻患者分为治疗组77例,采用胃肠穴位帖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0日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p<0.05) ,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穴位帖治疗泄泻具有起效快, 疗效满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关键词】 泄泻;胃肠穴位帖;临床观察
  笔者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根据内病外治原理运用中药穴位敷贴的方法观察治疗泄泻77例,具有起效快,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行业标准ZY” [11],制定诊断标准。
  1.2病例选择 临床随机选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泄泻患者122例,全部为2009年1月~2010年11月的门诊患者,平均病程2.6年。其中男性63例,女性59例;年龄最大69岁,年龄最小6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急性泄泻(病程少于两个月)71例,慢性泄泻(病程超过两个月)51例。
  1.3分组情况 受试者按单盲随机法分别编入治疗组(胃肠穴位帖组)、对照组(参苓白术散组)。其中,治疗组77例,男�女为41�36,平均年龄35岁。急性泄泻45例,慢性泄泻32例;对照组45例,男�女为24�21,平均年龄37岁。急性泄泻26例,慢性泄泻1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观察方法治疗组和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对肠道有影响的其他药物。停止治疗后随访6个月,每月对同一病例复查一次。6个月以后综合判断、评定疗效。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1)、胃肠穴位帖药物组成:苍术 15g、 厚朴10g陈皮 10g 甘草5 g 升麻3g 柴胡3g枳实15g 黄连 6 g吴茱萸1g红花5g白芷 15g 。将以上药物粉碎,过40目筛,制成药粉备用。临用以姜酊和液体石蜡各等量调成稠膏,放入膏药布,进行穴位贴敷。皮肤松弛的部位用纸胶布在膏药布四周固定。(2)取穴:脾俞、小肠俞、水分、天枢、神阙、阳陵泉、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疼痛甚者加肝俞、阳陵泉;脘腹痞闷甚者加内关、足三里;神疲乏力者加膏肓、关元。(3)每日一次,每次选用4~6个穴位,可视皮肤耐受情况调整穴位,,每次贴敷3~5个小时,10次为一个疗程。
  1.5.2 对照组 参苓白术散(山西康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每袋6克),一次3~9克,一日2~3次。连服10日。
  1.6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见改善[2]。
  2 结果 见表
  表2组疗效比较例(%)
  两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 p<0.05)
  3 讨论
  3.1 泄泻可见于多种疾病,凡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或其他脏器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治疗。历代医家多详于内治而略于外治,患者苦于服药之苦,本法实补内服药物之不足。正如清代外治法专家吴师机所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3]3.2 本病病因有感受外邪、内伤七清、饮食不节、禀赋不足,及久病脏腑虚弱等,病理因素主要为湿,故《医宗必读》有“无湿不成泻”之说。其病机总属脾胃损伤,湿困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所以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泄泻》说:“若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 [4]治疗以运脾化湿为第一要务,湿邪得除,俾升降有序,气机条达,脾胃功能因之恢复而病除。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故以平胃散为主方燥湿运脾;黄连、吴茱萸佐金平木以防肝木乘脾犯胃;柴胡、升麻升发清阳,枳实、厚朴理气而降浊阴;以少量红花和血活络。白芷、姜酊辛窜之品引领药物直透穴位及病所。诸药合用,共奏化湿升阳,畅达中焦气机而收止泻之功。
  3.3 胃肠穴位帖与辨证取穴,具备了药物与针灸的双重功效,最短起效时间为0.5分钟。参苓白术散的最短起效时间为120分钟。该穴位贴具有起效快,疗效满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3.4 胃肠穴位帖可用于各种临床证型,避免了中医辨证的困难与繁琐,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炎,晁恩祥 . 今日中医内科・中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07
  [2]王永炎,晁恩祥 . 今日中医内科・中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45
  [3]吴尚先. 理瀹骈文.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8
  [4]张介宾. 景岳全书・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17.

推荐访问:泄泻 穴位 胃肠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dangfenglianzhenggongzuozongji/2019/0327/3893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