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基础医学教育对医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人格特质指的是什么

【www.zhangdahai.com--调研报告】

   【关键词】   基础医学教育;医学生;人格      基础医学是生命科学大厦的基石,是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主要内容。基础医学教育是以培养临床医生为目的的,是奠定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关键性阶段。人格既包含人的内在品质,又包含人的外在行为实践。健全美善的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追求,更是医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质。然而,由于高校选拔学生标准的限制和长久以来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等原因,医学生的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容易忽视,使得部分医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情感不够丰富,看问题容易偏执[1]。本文正是立足于此,对新形势下基础医学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提出几点建议。�
  1 提高教师人格素质,为学生树立健康人格典范�
  教师的人格会对学生产生终生影响[2]。基础医学教师是医学生进入医学课堂最先接触的人,其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做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而教师的真正威信就在于其人格力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描述教师的价值: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智慧的使者,是心灵的火炬,是人格力量的重要来源。基础医学教师应勤于学习,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良好的仪态修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满足学生的期望。�
  2 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之口。医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繁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考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理想的学习效果和成绩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对完成学业失去信心。这时,付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洞察到学生的即使一点进步,从心理上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消除学生的不自信。古人云:“人格之道,当于治心”。可见,医学生人格培养中,心理品质的培养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发现进步、善于鼓励对医学生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心态的调整都具有重要作用。�
  3 基础密切结合临床,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精神�
  美国的医学生完成基础课学习后,参加以医学基础知识为主的美国执业医师考试(USMLE),通过后进入临床实习。而让学生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即接触患者,也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我国一些医学院校现在也开始了让学生早期接触患者的尝试。早期接触患者,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患者的痛苦,可使学生建立关爱患者、乐于帮助患者恢复的观念。基础医学课程(如病理、病生、病原等)包含大量的临床相关病例内容,通过现有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师的讲授,可将这些内容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救死扶伤精神,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
  4 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学生善待自己、关爱他人的意识�
  医学科学是自然科学,又是人文科学,也可以说是人文色彩浓厚的自然科学[3]。它以人为基本研究对象,又以人为服务对象。优秀的医生具备广博深厚的人文素质,洞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把患者的诊疗过程放在和谐的人文背景中实现。以教学内容中的病例向学生说明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且往往是身心俱病的人。整个治疗过程是以医生为主导的,但也离不开患者的默契配合。未来的医生应是充满爱心、满怀亲情的医生,是善于与患者沟通的医生,是患者的知心人、贴心人和救心人。同时,医生是患者的健康典范,所有的患者都希望一位精神饱满、身心健康的医生为自己治病,教师应使学生懂得善待自己的重要性。�
  5 优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亲和能力�
  目前医学基础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讲授式,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式[4]。教师教法单一,学生学法被动。整堂课基本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思考空间严重不足。近年备受关注的PBL教学,是经广泛论证和认可的成功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模拟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为将来成为具有亲和力并善于与患者沟通的临床医生打下良好基础。基础医学课程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除讲授具体专业知识外,还应引导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关课程的呼应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医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仅仅依靠单一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是不够的,往往还要强调学科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验证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某些传统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内容过于简单,完全可以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适当增加实验难度和复杂性、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能够使学生相互帮助、前后照应、规范操作、精确时间、减少误差,提高实验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体会合作取得成功的愉快和成就感。�
  参 考 文 献�
  [1] 胡春贞.医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探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34-35.�
  [2] 王淑侠,阎向东.“潜在课程”与医学生人格发展.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4):37-38.�
  [3] 郑泽琪. 医学生人格素质教育初探. 中国高教研究,2003,(12):80-81.�
  [4] 李泽桂,徐迪雄,陈俊国. 关于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2010,(7):11-12.
  

推荐访问:浅谈 人格 优化 医学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diaoyanbaogao/2019/0416/7974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