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科幻史诗】 史诗级科幻大片

【www.zhangdahai.com--其他工作总结】

  向来,过去才是历史,昨天才是历史。而科幻小说打动人的,则是对未来的想象。阿西莫夫却与众不同,他的“基地”系列写的是明天的历史,是遥远未来的历史!他用史诗般的笔触,用“基地”系列宏大的篇章,向读者娓娓动听地讲述了来自“银河帝国”的不朽史诗。
  
  ☆阿西莫夫其人
  2012年4月6日,艾萨克・阿西莫夫离开我们整整20周年,他的影响力却丝毫没有减退。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是生于俄国、长在美国的美籍犹太人。作为20世纪顶尖的科普巨匠和科幻文学大师,他被美国政府授予了“国家的资源与自然的奇迹”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拓展人类想象力”上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一生中创作了467部作品,涉及数字、天文学、地球科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文学、科幻等诸多领域。
  终其一生,阿西莫夫最引以为豪的创作是“基地”系列小说。1966年,这一系列小说击败了托尔金的《魔戒》,获得雨果奖“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尊荣。
  
  ☆阿西莫夫与“银河帝国”
  人类�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在这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颗小小的行星“地球”上,人类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人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这就是银河帝国。
  “银河帝国”这一史诗般波澜壮阔的架构,灵感来自于《罗马帝国衰亡史》。利用这个架构,阿西莫夫完成了“基地三部曲”,晚年又撰写了两本前传与两本续集。
  
  ☆走进《基地》
  《基地》是“基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统治银河系达12000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已经逐渐走向衰亡。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用数学公式准确地推演了全人类的未来。他预见未来的银河帝国将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谢顿于是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
  然而,随着帝国的逐渐衰微,基地被好战的强邻包围。人类也面临痛苦抉择:向野蛮的势力投降、甘心受控制?还是不顾被摧毁的危险起而奋战?
  精彩节选:
  委员长缓缓举起议事槌让它坠下,发出清脆的声响。旁听席的叫喊随着槌音沉寂。主控官深吸了一口气。
  问:(夸张地)不知你是否了解,谢博士,你所提到的帝国曾经历一万两千年、数百世代的沧桑岁月而屹立不摇,并获得兆亿人民的爱戴与信赖?
  答:你所说的我很清楚,我也了解帝国的历史;并非对各位不敬,但我敢说对这方面,我懂得的远超过在座任何一位。
  问:而你却预言其灭亡?
  答:那是经由数学达成的预测,我不作道德判断。就个人而言,对这个结论我深感遗憾。即使帝国不好(我是不这么想),衰亡之后的无政府状态更糟。这个无政府状态才是我的计划所决心要改变的。帝国的灭亡,各位,是股浩大洪流,不是容易对抗的。它是由持续滋长的官僚作风、封闭的世袭制度、衰退的进取心、受压抑的求知欲,以及其他上百种因素交织而成。它已经进行了几个世纪,如我所说,并且浩瀚壮阔得无法阻挡。
  问: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看出帝国不如以前强盛,对吧?
  答:你周围所见尽是强大的表象,看起来能够千秋万世。可是,执法大人,腐朽的树干,直到被狂风吹成两断之前,看起来都坚实一如既往。狂风此刻正在帝国的枝桠间呼号,用“心理史学”的耳朵倾听,你会发现枝折干裂。
  问:(拿不准主意)我们不是,呃,谢博士,来听你说――
  答:(坚定地)帝国将连同其所有长处一齐消逝。累积的知识会散失,而既存的秩序会崩溃。星际战争永无休止,星际贸易则无法进行;人口剧减而大批星球将脱幅而去,和银河主体失去连系。――剩下的就什么也没有了。
  问:(一片寂静中的微小声音)永远?
  答:心理史学能够预见灭亡,也能描绘接踵而来的黑暗时代。帝国,各位,正如前述,屹立了一万两千年;而将来的黑暗时期则会持续不止一万两千年,而是三万年。第二帝国将会兴起;但在两个帝国之间,将有一千个世代的人类在受苦受难。我们必须为这些人奋斗。
  问:(稍稍复原)你自相矛盾。前不久你才说无法阻止川陀的崩溃,由此引申出“灭亡”――所谓帝国的灭亡。
  答:我的意思不是说能够阻止灭亡,但现在去缩短灭亡后的过渡时期还来得及。如果允许我的人现在开始工作的话,各位,将无政府状态的持续时间减少到一千年是有可能的。目前我们正处于历史上的微妙时刻,能够把历史的滔滔洪流稍稍转向――只是一点点,不能太多,但足以消除人类历史上悲惨的两万九千年。
  问:你准备怎么做?
  答:保存人类知识。人类知识的总和远超过任何个人。当社会结构解体之际,科学随之破灭星散,个人所知不过凤毛麟角,没有用处,也得不到帮助。无意义的零碎知识无法承续,几代之内就会失传。但是,如果我们准备了一份所有知识的总集,就永远不会散失;未来的子孙能够据以重建,而毋须自己重新发现。一千年可以完成三万年的工作。
  问:全部这些――
  答:全部的计划,所有三万名工作人员,连同家眷,都是献身于“银河百科全书”的编辑。他们在有生之年无法完成,而我甚至看不到开始。但是在川陀灭亡之时,书会完成,并存放在每一个重要的图书馆中。
  委员长的槌子一起一落。谢顿离开证人席,平静地坐回尼克身边的座位。
  解读《基地》:
  《基地》的深远影响
  大多数评论家与书迷都认为,“基地三部曲”是阿西莫夫最伟大的文学成就。许多读者都是通过这部作品首次认识阿西莫夫的。这些作品创作于1941年8月至1949年3月之间的7年半时间里,开始是一系列刊载于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后来作者又用了4年时间将它们结集成书。
   出版至今60年来,这些作品对人类的太空探索、世界局势、前沿经济学理论、好莱坞电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星球大战》还是《阿凡达》中的科幻构思,都能在该书中找到创意的影子。而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更是亲口承认,他当年选择经济学,就是受了阿西莫夫的影响。
  幻想中饱含哲思
  为何阿西莫夫会受到如此的欢迎?主要是因为他在作品中将科学知识和文学幻想结合得很好,又表现出了深邃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基地”系列的灵感最初来自《罗马帝国衰亡史》。对于博学多闻的艾西莫夫来说,他笔下的科学幻想多少都有所本。例如“心理史学”便是“气体运动论”(物理学)、“群众心理学”(心理学)、“历史决定论”与“群体动力论”(历史学)的综合体;而刺激“基地”不断成长茁壮的“谢顿危机”,则取材自历史哲学家汤恩比的“挑战与回应”理论。
  除了丰富的科学和社会学理论基础,这部书更传达出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政治的现实性。无论是政治家对于紧急事件的反应和政客间的政治斗争,还是对群众心理变化的分析,都引人入胜。至于书中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哲理性思索就更多了,比如:什么才是引领历史的逻辑?科学预言未来有可能实现吗?如果这种可能性存在,个体在大历史背景中所处的角色为何?
  所以,科幻作家韩松才如此表达对阿西莫夫的赞叹:“阿西莫夫的作品,探讨了人与物的复杂关系、人与机器的复杂关系等等,神秘又深奥。给我的冲击不仅是一个科学或文学命题,更多的是很多哲学问题,这是可贵和难得之处。”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作为一部以历史进程为主线的,大气磅礴的史诗作品,《基地》的时空跳跃性大、角色转换快。没有多余的文字,没有刻意的悬念和情节,只对起到关键作用的事件与人物进行描述。这种写法一般很容易被评价为行文枯燥。可为什么在看似平淡的讲述下,仍能引人入胜呢?
  这是因为科幻小说不同于一般讲究细节描写的小说,其主角并不一定是人物。大到一个世界,小到一个科学发明,都能成为作者的重点描述对象。在本书中,跨越数千年的历史才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庞大的空间跨度和巨大的时间差产生了厚重的历史感,并给读者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除了对宏观场面的驾驭,在微观场面的描写上,阿西莫夫同样得心应手。因为需要引入大的背景,所以“基地”系列的一开头宏观场面非常多,到了后面则开始丰富细节,把焦点聚焦在几个人的身上,以小见大,从几个人的行动和言语中描绘出整个宇宙的图景。先写文明发展,之后写宇宙旅行,这种前后写作焦点的变换也使得读者不会腻味。因此,《基地》整部小说读起来才十分流畅,浑然一体。
  
  阿西莫夫的作品,既能让你领略科学与理性之美,也能让你沉浸在历史的哲思之中。无论你对科学、历史还是文学感兴趣,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责任编辑 刘静

推荐访问:科幻 史诗 不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qitagongzuozongjie/2019/0317/196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