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治法浅议:痛风的中医辨证治疗

【www.zhangdahai.com--其他工作总结】

  【摘要】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属于中医的“肝阳上亢”、“肝火”、“眩晕”、“头痛”等范畴,以头痛、头晕、失眠、烦躁易怒、乏力为其常见症状,晚期常因心、肾、脑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损害,还可有相应的各种临床表现。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治法;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3-7555[2007]02-120-02
  高血压在发病过程中有着由实转虚的规律性,开始多属阳亢型,继之阳亢伤阴耗液,多表现为阴虚阳亢型。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终则阴阳俱损,转为阴阳两虚型。病程日久,累及心脾,血运不畅,属于气滞血瘀型。此乃高血压病由实转虚的一般规律。在临床治疗中要全面分析,细心诊察,辨证施治,注意标本缓急,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减少不必要的思想负担,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再配合药物,方收捷效。高血压病虽以实居多,但久病气血虚弱,虚证或本虚标实亦不少见,临床中治疗此证不可一概用泄实之法,要辨证施治。虚则补之,实则泄之,一般初期阳热亢盛多用寒凉药以泻肝经实火,后期阴液亏损多用甘温或甘寒药物以益其阴液。若辨证准确,选用上述相应方法灵活运用、灵活变通,必会获得满意的疗效。
  高血压病的证型分类是相对的,有的病人可以归纳为一个证型,有的病人可以兼夹二个证型。证型是有阶段性的,这个阶段是一种证型,过了一个阶段,由于体质演变、药物作用等,变成了另一种证型,治疗时不可拘泥于一证一方,也不可机械地只用一个治法。同时,还须注意辨证与辨病的结合问题。首先要辨证准确,这是一个前提。再次,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确定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有数十种,分散在各个药物类型中,如平肝潜阳的白蒺藜、钩藤、石决明;活血化瘀的丹参、当归等;养阴类的白芍、首乌、葛根等;利尿类的车前子、泽泻等。治疗用药时,对基本证型进行一般论治,又根据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属性,选择与辨证分型相吻合的中药,可以更有效的降压[1]。
  现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平肝泻火法
  高血压初期,由于肝热炽盛,上冲头目,症见眩晕耳鸣,头痛而胀,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痛头晕增剧,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心中烦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治宜平肝泻火。如以头晕、面赤、口苦为主者,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如以头晕、耳鸣、耳聋、神志不宁甚或惊悸、便秘为主者,可选用当归龙荟丸以泻肝经实火:若头痛、眩晕重者加石决明、珍珠母、龙骨以镇潜肝阳;口干舌燥者加花粉、石斛、玄参以养阴泄热。
  
  2平肝息风法
  肝热过盛、热极生风,引起肝风内动。表现头痛、头晕、目眩耳鸣,且头重脚轻、站立不稳、行走欲仆、肢体麻木、双手颤抖,甚则可有抽搐、痉挛等表现,舌质红、脉弦数。治宜平肝熄风,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为增强平肝潜阳之力,方中尚可伍以菊花、夏枯草、白蒺藜等。若偏于火盛者,兼见目赤、苔黄燥、脉弦数,可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泻热。
  
  3燥湿祛痰法
  本法适于症见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心悸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滑者。治宜燥湿化痰,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若痰郁化火,症见兼头目胀痛,心烦而悸、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滑者,宜温胆汤加黄连、黄芩以化痰泻热;若眩晕较甚,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以降逆,并重用茯苓,加泽泻、车前子等利湿药,使痰湿从小便而出;若脘闷不食可加白蔻仁、砂仁以化浊醒脾开胃。
  
  4育阴潜阳法
  症见头晕目眩、面赤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头重脚轻、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苔薄、脉弦细而数,治宜育阴潜阳,黄连阿胶汤加减;若肝阳亢盛而眩晕重者,可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地龙以平肝潜阳;阴虚大便干者,加当归、胡麻仁、柏子仁润肠通便。
  
  5滋补肾阴法
  此症阳亢的表现已不突出,主要表现肝肾阴虚。症见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失眠健忘、腰膝酸软、遗精疲乏、小便自遗、烦热盗汗、舌光红无苔、脉细数。治宜滋肾补精,左归丸加减:若阴虚内动症状较甚者,可酌用知柏地黄汤或六味地黄丸。
  
  6温肾助阳法
  此法适用于高血压病继发的肾功能障碍类型。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腰膝冷痛、全身乏力、喜温恶冷、两足痿弱、下肢浮肿、小便不利或夜尿频频、精液清冷、舌淡胖少苔、脉虚弱无力。治宜温补肾阳,肾气丸或右归丸、附子汤加减。
  
  7滋补心肾法
  此法适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心慌气短、心胸闷胀、舌光少苔、脉结代。根据中医理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治宜滋补心肾,可用炙甘草汤加减或加减复脉汤加减。
  
  8育阴助阳法
  兼有肾精不足及肾阳亏虚两种症侯者,治宜补阴助阳,二仙汤加减。若症见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无力,加石斛、构杞、女贞子、龟板;若有畏寒肢冷、乏力便溏、尿清长、舌淡、脉沉细,加鹿角胶、杜仲、肉桂。
  
  9补益心脾法
  症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则发、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倦怠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心脾、益气血,归脾汤加减;若心血不足偏重者加熟地、自芍、阿胶以养心血,失眠较重者加五味子、柏子仁以养心神,或加合欢花、夜交藤、龙牡以镇静安神;若脾失健运、大便溏泻,可酌加茯苓、山药、神曲等;若血虚甚者,可加熟地、阿胶、紫河车,并重用黄芪、党参以补气生血。
  
  10活血化瘀法
  此症每于精神受到刺激时明显加重,头晕头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口唇及眼眶四周青紫、舌紫暗、舌边尖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若久病气血不足宜加当归、地黄、黄芪、党参以补血益气;头晕头痛甚者加全蝎、蜈蚣、地龙等。
  
  讨论
  治疗高血压病,应当把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用药。对高血压病可能出现的眩晕、头痛等20多个常见症状,中医称之症侯。如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侯进行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改善证侯作用,并能间接达到降压的目的。症状、证侯虽得到较好的改善,但血压降得往往不理想。不少医师不掌握或不熟悉中药降压的科研成果,甚至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用上1-2味升压药,升降抵消事与愿违。我们应掌握天麻、钩藤、黄芩、黄连、大黄、龙胆草、葛根、丹参、丹皮、川芎、淫羊藿、莱菔子等70多种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尽量避免使用枳实、枳壳、青皮、西红花、白鲜皮、蟾酥等10来种升压中药。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治疗高血压病及合并症时,应尽量选用既对证又降压的中药,少用只对证不降压的中药,尽量避免使用升压的中药。降压药配降压药,做到降降结合,防止升降抵消。还要学会一药多用,如用天麻既治眩晕又降压,可做到一举两得。用川芎既治头痛又降压、改善微循环做到一举三得。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所选药物更应要安全有效,才能达到我们的治疗目的。

推荐访问:高血压 中医 治法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qitagongzuozongjie/2019/0404/5473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