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

【www.zhangdahai.com--银行工作总结】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如何抓住本学科特点,从教学中挖掘、提炼出相应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语文知识和隐性的德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加油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20-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抓住契机,从教学中挖掘、提炼出相应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语文知识和隐性的德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语文课堂成为他们生命成长中的加油站。
  一、智性开发,使课堂“德”味盎然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生动的思想教育素材,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发挥语文本身的思想教育功能,让语文课堂“�”味盎然,让学生能因文悟道。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写的一篇诗歌。诗歌歌咏梅花,借物抒情,整首词洋溢着一股乐观豪迈之情。当时,我国遭受三年严重饥荒,经济上非常困难,有大量百姓饿死或流离失所,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作者以此词来告诉人们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像梅花一样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心,共同迎接革命春天的到来。诗歌给人无限感动,为了能让学生感受诗中的信心和力量,为他们的生命成长注入动力,笔者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了智性开发,引导孩子品味和感悟梅花的精神,努力做一株坚强、乐观的梅花。
  首先,笔者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梅花生长环境的语句。学生找出后,本人又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了解到梅花生长环境险恶后,再次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梅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开放呢?学生纷纷表示,是因为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坚定、乐观、执著的美好品质。在学生有了理性认识以后,相机引导他们思考:“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当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学生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像梅花一样不畏艰辛,不懈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讲课这首诗时,笔者跳出了一般讲解诗歌的思路,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解题技巧的讲解,没有拘泥于知识的传授,也没有局限于大篇幅的道理说教,而是耐心地引导学生感悟梅花的乐观和坚定;用心启发学生体会梅花要战胜恶劣环境需要付出努力的艰难;细心引领学生去做坚强、自信、乐观的梅花,努力绽放生命的花朵。或许学生未必都能领悟得那么深刻,但是笔者却相信,自信、乐观和无私奉献的种子已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注意智性开发,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味盎然,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自然受到美德的熏陶。
  二、理性引导,使教育“德”意飘香
  “百善孝为先”,语文教材中表现亲情主题的课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时,要注意理性引导,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浓浓的亲情,更要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叙写之外的更深刻的思想内容,适时引导孩子在尊重、孝顺父母的同时将这种情感向外延伸,并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境界,使语文教育“德”意飘香。
  在学完朱自清《背影》一课时,笔者针对现在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劳等现象,对学生进行了感恩父母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笔者先谈了自己的体验,谈自己对父母亲情与责任的感悟,接着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故事,并要求学生诉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受。同学们在诉说过程中真情流露,有的声泪俱下,唤醒了他们沉睡的生活阅历和感受,更加深刻体验到父母的伟大和自身的责任。
  最后为了将这种道德体验延续下去,笔者在引导学生感悟父母关爱的同时,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父母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感谢父母的抚育和栽培,并要求学生将这种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比如:回家后,每天给父母倒倒茶,捶捶背,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让学生在生活中,承担起生命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情境渲染,使学生“德”随境生
  课文中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总是在字里行间凝铸着,只有把握住教材中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增强感染力,才能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和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立体化的情境中,让学生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实现教学认知和社会认知的有效结合。
  在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时,笔者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活动之前,首先播放了电影《南京,南京!》中日军残杀中国贫民的片段。当时,学生被影片情节深深吸引,不知不觉进人了情境之中,受到了一定情绪感染。接着当笔者用低沉、深情的语调叙述近期我国十二名船员在泰国遭劫杀的惨案时,学生更是个个义愤填膺,议论纷纷。笔者趁机诱导,让学生思考这类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同时播放《国歌》,在雄壮的歌声中,让学生畅谈认识,要求他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启发学生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究竟该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如何使自己的民族立足世界之林,如何保护本国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正是这种“入情、入理、入脑”的设计使学生在此后的爱国主义实践基地里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
  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思想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悉心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抓好每一个教育细节,彰显语文的育人功能,使语文焕发德育的光彩,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加油站,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注入动力。

推荐访问:语文课堂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yinxinggongzuozongjie/2019/0320/2542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