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缺损 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的护理

【www.zhangdahai.com--领导讲话稿】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中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总结采用VSD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49例患者的护理。结果:49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肉芽生长良好,创面愈合好。结论:细致的观察和全方位的护理,为VSD技术的成功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
  【关键词】有效负压;通畅;观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9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44-02�
  
  The application of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in the nursing care of skin soft tissue infected lesionsLIU Qin,QI Guang-yu,WANG Yan,MU JingSichuan Luzhou People"s Hospital,Luzhou,Sichuan,646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method of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in skin soft tissue infected lesions.Method:Observe and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49 cases of using VSD in the management of skin soft tissue infected lesions.Result:All 49 cases achieved control of infection with good granulation tissue formation and good wound healing.Conclusion:Careful observation and all rounded nursing care provided important protection in the successful utilization of VSD techniques.�
  【Key words】Effective negative pressure;Free-flowing;Observation;Nursing
  
  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澡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治疗方法��[1]�。此技术在创面的愈合中具有充分引流,迅速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的优点��[2]�。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使用VSD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病人49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共收治该类患者49例,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12-71岁。车祸伤27例,机器伤9例,重物砸伤4列,爆炸伤2例,院外带入压疮7例;其中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下肢26例,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骶尾部压疮7例;9例合并骨缺损;皮肤缺损范围最小面积5CM×9CM,最大42CM×53CM。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创面挫伤、创缘不整、污染严重,部分伴有不同程度感染、坏死、骨外露,其中1例车祸伤患者创面包括会阴、骶尾部、左大腿上段外侧。7例院外带入压疮均为坏死溃疡期,2例深达骨面。�
  1.2方法:�
  1.2.1材料:由4部份组成:①一次性VSD负压引流敷料:是由高分子聚合材料、聚乙烯醇制成的医用泡沫敷料,为创面封闭主体,厚度0.8mm,微孔直径0.3-0.5mm,泡沫内置2根有多个侧孔的硬性硅胶引流管,管径0.5mm。②生物透性薄膜:由美国3M公司生产,生物相容好,对皮肤无刺激,具有良好的透气性。③三通接头:在各引流管之间起到连接作用。④负压源:接中心负压吸引,负压引流瓶用国产普通负压瓶,一般把负压维持在60-80kpa��[3]�。�
  1.2.2手术方法:①彻底清除创面及死腔中坏死组织、异物和脓液。②将VSD敷料剪成与创面大小一致的形状,使其置入创面后能与创面充分接触,将其边缘缝合固定于正常皮肤周围。③封闭:擦干周围皮肤,用生物半透膜密闭整个创面,包括创面周围2-3cm健康皮肤。④将多根引流管用三通接头连接合并成1根入口管,1根出口管。�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VSD技术引入我院时,由供货方技术人员对我院护士进行电教,手把手培训,使护士掌握VSD技术的一般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
  2.1.2手术前,护士参加患者病情讨论,了解病员伤情,对病员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评估,并进行院内护理查房,以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
  2.1.3在护理计划实施时,重点做好患者及陪护的健康宣教:如介绍VSD系统的作用及优点,手术方法,护理观察要点,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1.4由于病人面对严重损伤的大面积创面,会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影响疾病的转归��[4]�。因此我们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耐心倾听,尽量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并向病人介绍同类病人治疗成功的例子,提供心理支持,消除其思想顾虑,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取得病人的配合和理解,确保治疗成功。�
  2.2术后护理:�
  2.2.1患者卧高泡沫床,减少身体受压,定时协助翻身。术后患肢保持功能位,并用软枕固定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
  2.2.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智及伤口出血情况,定时监测体温、血象、电解质及全身情况,警惕脓毒血症的发生;及时对伤口分泌物进行培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2.3保持有效负压是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成败的关键。�
  2.2.3.1术后正确连接负压装置,确保吸引压力在60-80kpa,嘱病人家属不能随意调节负压。负压引流瓶选用透明的吸引瓶,每日更换并记录量及形状。�
  2.2.3.2更换引流瓶时严格无菌操作。先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关闭负压源,再分离负压吸引器,更换吸引瓶,防止引流物逆行感染。每次负压吸引瓶先清洗消毒,然后才能使用。�
  2.2.3.3密切观察伤口处生物透性薄膜是否封闭完好。观察VSD管形是否存在,以判断有无漏气,如出现膜下积血、积液立即更换生物膜。�
  2.2.3.4妥善固定管道,预防管道折叠、受压、脱出术后将患部用垫圈、枕头等垫高、悬空以防止管道折叠、受压;如有脱出,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更换并重新置入。�
  2.2.3.5根据伤口分泌物量及肉芽生长情况,决定是持续吸引还是间歇吸引。�
  2.2.3.6冲洗速度根据伤口分泌物特点调节,既要充分引流,又不能伤及新鲜肉芽。分泌物过多,冲洗速度为20gtt/min,分泌物少,冲洗速度为2-3gtt/min。�
  2.2.3.7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当有腥臭味时表示有大量蛋白质溶解,有腐臭味时表示感染严重,有血性液时应注意有无新鲜出血,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3.8保持管道引流畅通。薄膜破损应重新封闭;如果引流管堵塞应根据观察情况冲洗引流管:打开引流管,以10-20ml生理盐水自一侧引流管内注入��[5]�。�
  2.2.4营养支持。鼓励病员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索饮食,根据患者口味采取多样化,对胃口差的患者,可少吃多餐,蛋白质丢失过多的,给予输注入血白蛋白、血浆等。�
  2.2.5功能锻练。术前教会病员行肌肉收缩运动,术后当日进行患肢被动向心性按摩,第二日开始督促患者自行上、下肢肌肉收缩运动,远端关节活动。�
  
  3.结论�
  
  应用VSD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其持续的负压吸引可有效去除乳酸及创面渗出,保证创面愈合所需的氧和营养成份,促进血流、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改善局部循环,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同时为全方位的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减少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创面用半透膜覆盖,将开放创面变为闭合创面,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是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的很好治疗方法。根据我们的经验,在VSD的治疗过程中,保持其有效的负压是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成败的关健,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的过程中,首先密切观察半透明膜是否破损;管型是否存在,以求尽早发现漏气现象并及时处理,并确保整个负压装置的通畅,保证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的成功。�
  在护理这类病员过程中,我们采用将病人口述描述评分法与护士观察病人面部表情评分法相结合,观察病人的疼痛感��[6]�,发现病人在使用VSD的治疗过程中,病人疼痛感并不强烈,再加上我们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病人都能顺从地配合治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我们细致的观察和全方位的护理,为VSD技术的成功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巧玲,�焕霞,黄平.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感染创面的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2(10):113-115.�
  [2]林阳,陈安民,李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回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7,4(4):12-14.�
  [3]JOHN KAM KIT,周常青,译.美国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和创面修复新进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14-142.�
  [4]潘孟昭,主编.护理学导论.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
  [5]张灵芝,张翠英.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1):41-42.�
  [6]王安民,王民德.麻醉后恢复病人评估与治疗.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4.

推荐访问:引流 缺损 软组织 感染性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lingdaojianghuagao/2019/0316/1711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