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如何构建科学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

【www.zhangdahai.com--民主生活会发言】

构建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
运行机制应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是近几年来我们煤炭企业党组织形成的共识。然而,如何构建这个运行机制,在构建过程中应把握好哪些环节,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仍然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探讨。根据十矿的实践,我们认为构建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要注意把握好建立系统的领导体制,制订合理的指标体系,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实施荣利一体的奖惩措施四个关键性环节。

  一、   建立系统的领导体制

  建立系统的领导体制是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强力领导的前提条件,是构建科学运行机制的基础环节。所谓系统的领导体制就是领导机制设置、领导责任划分、工作制度辅设均具有系统性,具备上下通畅、左右协调、运行高效的特点和国能。

  机构设置形成系统。从矿、区队到班组都要设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或岗位,对精神文明建设实行三级领导或管理:第一级是党委,是全矿领导或管理的决策机构。第二级是区队党支部、各科室,它们是本单位或本部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者。第三级是班组,班组长是班组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人。实行三级领导或管理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上级领导、指导、支持下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形成上到顶、下到底,统分有序、系统的领导机构。

  职责划分形成系统。每一级(个)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或职位,都应该承担与机构、职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矿、队、班组三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领导者所承担的责任也要上下对应,形成系统。如矿党委的责任是领导全矿的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制定计划、抓队伍和机构建设,管理考核,组织全矿创建活动,对精神文明建设负全责;
区队党支部的责任是领导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结合本队实际组织落实矿党委安排的各项工作;
班组长的责任是按照党支部的布置,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落实在班组,落实到人头。这样党委安排的工作能够政令畅通,一抓到底,解决往常那种上边紧,下边松的棚架问题。

  制度辅设形成系统。制度是落实责任、完成任务的保障,在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制度中,既要注重是否适用,是否便于记忆,是否便于操作这个问题,更要注重制度辅设的系统性问题。制度辅设系统性是机构设置系统性,责任划分系统性发挥作用的保证,没有一套系统的工作制度做保证,落实责任便成为空中楼阁。所谓制度系统性就是针对不同的工作从安排布置、督促落实、检查考核、奖惩兑现所建立的各项制度间应具有内在联系,从上到下从初到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例如,职工政治学习,矿党委要建立“职工政治学习月安排制度”、“职工政治学习调查研究制度”、“季检查考核制度”、“奖惩兑现制度”。区队党支部要建立:“职工政治学习点名制度”、“政治学习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经济分配挂钩制度”等,这些制度虽制约的内容、起到的作用不同,但其宗旨都是提高职工的理论素质,增强职工的政治意识。这些制度都应该围绕宗旨这个主线去订立,去运行。这就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这样,从领导机构设置、领导职责划分到工作制度覆盖三位一体,构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责任明确、运行规范的系统领导体制,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强力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   制订合理的指标体系

  合理指标体系的设定,是完成阶段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指标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考核得分的公正与否,影响着奖惩兑现的合理与否。所以,制定一套覆盖面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制定考核指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把指标定实。所谓实,就是既不偏高、又不偏低。偏低的指标,不需要努力就能达到、起不到指标应有的激励作用,既不利于工作,也无益于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而过高的指标,职工能望而不能及,同样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同样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各项指标一要实,要坚持两不定的原则,即:轻而易兴举便能达到的指标不定;
高不可攀的指标不定。在制定考核指标的过程中,一般要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意(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见下发至各科室、各党支部,由各科室各党支部根据矿总体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讨论制定本单位的考核指标。第二阶段,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到各科室、各党支部测算各单位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准,以此为依据依据,修订矿及各科室、区队的考核指标。第三阶段是将修订后的考核指标反馈到各科室、各区队,充分发动职工提意见,进一步将其完善。通过这些程序产生的指标,由于来自于职工群众,又使用于职工群众,基本可以避免偏低、过高的现象。

  二是把指标定细。这里的“细”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每项工作都要有指标,就是制定出的指标要具体明确,包容性强,覆盖面广,使每项工作都有标准,都可以进行考核。其二是分项工作达到什么标准得几分,距标准要求差距多大扣多少分,都要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如果指标定的不细,不具体,过于原则和笼统,执行过程就缺乏明确的约束力;
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凭主观估测的成份就大,不同的考核人员对同一工作考核后会得出不同的考核分数,使考核显出较大的仲缩性、随意性,致使职工对考核结果产生异议,发生争执,既影响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又影响职工对考核工作的信任工。

  三是把指标定协调。在指标制定过程中,既要看前看后,又要顾左顾右,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大指标与小指标的制定,在通常情况下,小指标之和应略大于大指标;
A指标与B指标的衔接,要分析它们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寻找出最佳的比率,使它们相互协调,互相匹配。

  三、   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

  考核是对各项工作好坏的评判,考核结果是奖惩的依据,所以考核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可靠。为了考核严格,要力求做“三全”。一是把各项工作全部纳入考核范围。把产量、质量、安全、效益等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与党的建设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捆在一起全部列入考核范围,不断隔山、不留空档。这样,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而且对党、政、工、团组织及班组及职工个人所负责的工作都进行了衡量。哪面工作达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差距,都清清楚楚。二是对矿职工全部考核。无论是党委书记、矿长、还是劳模、一般职工都要按标准接受考核,这样,既能体现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可改变领导以前那种总当局外人,对人严、待己宽的现象。三是全矿职工参与考核。矿队两级考核都要有职工参加,职工代表要定期更替,让职工轮流当代表参加考核,使每个职工都有参与考核的机会。

  这样不仅有利于职工进一步了解考核过程,增强对考核结果的信任度,而且能够有效地真情 以监督保证作用,避免徇私情、走过场的现象发生,能够有效地维护考核标准的严肃性、公正性。

  四、   实施荣利一体的奖罚措施

  “奖罚”是上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结尾,又是下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始。这项工作对路与否,影响着士气,影响着精神文明工作能否继续深入持久。从往常情况看,做好这项工作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坚持荣利一体的原则。就是政治荣誉和物质利益要结合进行,不可偏废。过去个别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重精神鼓励,轻物资奖励,而对物质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同样是先进,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相差很大,时间长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就失去动力和信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对它(他)们进行精神上鼓励。掀起奖励,一是对他们付出超额劳动的一定补偿,二是对他们工作成就的认可,三是促使他们更加爱岗敬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去。而对大多数没有受奖惩的单位及个人来讲这是一个导向,这个导向告诉大家,精神文明建设确实重要,干的好也会荣利双收,甚至升迁,干不好照样挨批评,受罚,甚至丢官。

  (二)合理地把握奖罚幅度,奖罚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大家更好的干工作,然而,如果奖惩的幅度把握不当,奖惩过重或过轻,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奖励效果,还会产生挫伤职工积极性的作用。奖惩幅度的介定应同时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被奖者所作贡献的大小,被惩者所犯错误的大小,二是职工的思想及经济承受能力,三是单位生产经营情况能否允许。只有同时考虑这三项因素,制定的奖惩幅度才会客观,符合民意,具有理想的激励作用。

  (三)及时进行。奖惩工作要抓紧及时进行,不要拖拖拉拉。去年的奖惩会到今年四五月份才开,奖励资金年而半载不给兑现,这同样会失去“奖惩”应有的激励作用。

  上述可见,构建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慎重、深入扎实、艰苦探索及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把握好领导体制的建立这个基础性环节,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健全制度,把握好指标体系的制订、监督考核的严格公正这两个关键性环节,还要把握好奖惩兑现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唯有如此,构建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才会科学合理,运行高效。

推荐访问:精神文明建设 运行机制 煤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minzhushenghuohuifayan/2021/0209/11287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