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G-6805型治疗仪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

【www.zhangdahai.com--晚会主持词】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2-0127-01   【关键词】 电针 针刺 雀啄灸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又称周围性面痹或Bell麻痹,多发在春秋两季,发生在任何年龄,是中医针灸科的最常见多发病之一。中医认为面瘫是由于外邪入侵面部筋脉,经络空虚,以致气血阻滞,经脉不通,肌肉失其濡养所致,若治疗不及时,恢复不完全可产生面部肌肉瘫痪、挛缩、痉挛或联带运动等后遗影响。本科室采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针对以上症状,配合康复理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均为门诊患者,自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男性28例,女性3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8.9岁。患病位置左侧42例,右例21例,均为单侧发病,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3天,病情轻度13例,睑裂扩大约2mm,无睑外翻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2 mm,皱额力弱,睑闭合稍不全,吹哨能力较差;重度20例,睑裂扩大>4 mm,下睑外翻,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4 mm,皱额不显额纹,睑闭不能或Bell氏征存在,不能吹哨;中度30例,病情为轻重度之间。患者均排除中风及其它因素所致的中枢性神经麻痹。
  1.2 诊断依据 突然起病,部分患者于发病前数天有感冒病史或耳廓后及脸部轻度疼痛,多于晨起时或旁人发现: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眼裂增大,上下眼睑不能闭合,患侧不能做皱眉、闭眼露齿、吹哨、鼓腮等动作,同时经常流泪、流涎、食物滞留于患侧与齿龈之间,喝水时有遗露,多以一侧发病。
  1.3 治疗方法 ①急性期(发病头3天)取穴:四白、地仓、颊车、鱼腰、翳风、丝竹空、迎香、风池、下关;健侧取合谷。针刺手法:风池、合谷得气后予以提插泻法,重提轻插8次,其它轻插浅刺,留针10-15分钟,可加神灯局部照射后行雀啄灸15-20分钟,起针时不按压针孔,每日一次,连续三天。②恢复期(发病3天后至17天)取穴:攒竹、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翳风、风池、合谷等随症加减,眼闭不全,四白透承泣,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体虚者加双侧足三里等。针刺手法均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配合运用电针,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4天,每7天为一疗程。③愈前期治疗(病发17天后):患者通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各部位恢复不一样,一般口角恢复较快;如果继续按恢复期治疗可能会出现“矫枉过正”,故需要恢复情况减少取穴,降低针刺刺激度,不再用电针,留针期间行雀啄灸每穴半分钟。
  1.4 疗效标准 治愈:额纹对称,眼睑闭合自如,鼻唇沟对称,面部表情恢复自如,鼓腮无漏气,左右口角匀称。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改善,但面部肌肉能有轻度障碍。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口眼歪斜,稍缓,但面部肌肉活动欠佳。无效:治疗13天无效果。
  
  2 治疗结果
  
  本组63例,治愈42例(66.7%),显效14例(22.2%),有效7例(11.1%),无效0,总有效率100%。病程小于2周者治愈35例,有效6例;大于2周者治愈7例,有效15例,两组治愈率比较,此次统计治疗有明显效果。
  
  3 讨论
  
  针灸治疗本病效果很好,而且治疗越早越好,有医者认为本病在急性期不应针刺,这只是表面上的误区,关键在于取穴手法。本病的针刺治疗应该分期进行,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取穴,针刺手法有所不同,以充分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本组用电针、针刺加雀啄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率100%,此法可缩短病程,使面肌功能恢复较快,最大限度减少后遗效应。在治疗的时机上以发病2周内治愈率与发病2周后治疗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1、B12、脑活素等,亦可服用中药牵正散等。

推荐访问:面神经 针灸 麻痹 治疗仪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wanhuizhuchici/2019/0312/1093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