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之痛】心如剥离之痛

【www.zhangdahai.com--教育教学方案】

  事业单位改革在多地试水已经有段时日,总结改革经验时,人们总不免加上一句“原动力不足”。不难想象,改革牵涉到多人利益,出现“不足”本是情理之中,不过影响“不足”的因素却比想象中多元。
  
  各归其位
  “使改革涉及到的3000万人产生抵触情绪的首先大概就是身份的转变,过去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的管理办法,单位负责人还被视作国家干部,改革后不仅取消了单位的行政级别,工作人员被推向社会成为企业职工,心理上不免有落差。另外就是原来事业单位的资产属国有资产,改革之后原本的办公用房转为商用房,相关的税负也就来了,这是改革的成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说。
  目前推行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路,是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并提出“剥去两头、保留中间”。
  有专家表示,剥去两头的工作推行起来相对容易,尤其对于那些划归政府部门的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当前行政人员的权力和福利待遇普遍高于事业单位的情况下,这部分事业单位人员自然是乐意的。属于转企改制部分的事业单位中,自信市场化运作后会得到更好发展的期待改革。即使依然存续了事业单位外壳的,其内部的人事、分配等制度也正在企业化。被公认为“最难啃的骨头”的是划归从事公益活动的这部分事业单位,据统计,它们占据着全部事业单位的80%,甚至更多。
  公益类的三个问题
  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难在哪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作出解释,“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好像是很清晰,但实际上现在有些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单位并没有完全按照自己单位的定性,做它应该做的公益服务工作。要把定性定准,与之相派生的是钱、人以及内部激励约束因素的构建。从财政体制上说,名义上应该对公益一类单位进行全额拨款,但实际上没有拨够,为了留住人才,这些单位就面向市场创收,而不是将制造的公共产品免费提供给社会,结果就出现了义务教育变成了收费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变成了看病难、看病贵。
  其次,我们说事业单位有3000多万人,这是由编制决定的人数,而不是事业单位本身需要多少编制,客观地说,其中大都人浮于事,但同时又有单位人员紧缺。这是事业单位应不应该定编、如何定编的问题,不搞清楚,财政也不知道到底要给多少钱。
  再有就是事业单位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了让广大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所从事的公益服务工作中,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益服务,现在没有一套有效的机制。正在推行的绩效工资面临着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在事业单位积极性比较高的是面向市场创收的那一部分,但是他们已经和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发生了偏离。”
  至于公益一类与二类如何划分,毛寿龙建议,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的应该划归公益一类,相应的财政应该做到把钱给够。
  
  “中人”的尴尬
  马先生在某部委直属经营性事业单位供职10年有余,去年单位转企改制,他和同事们一起跟单位签了劳动合同,虽然签合同前,大家心里都有不少疑问和顾虑,不过也都心知肚明,这张合同是别无选择迟早要签的。“不签也不行,因为我们被告知过去的单位不存在了,变成了另一家单位,不签合同就等于不认同新单位,只是和原单位的关系保持到它消失,所以不能没工作,最后还是签了。”
  马先生说,“单位里这两年新近的员工一来就签的是聘用合同,转企改制对他们没影响。单位里五年之内退休的老同事,依旧还是老办法,也就是按照原事业单位体制退休,所以转企改制对他们影响也不大。比较尴尬的就是像我这样的一批所谓‘中人’,已经工作了十多年,未来继续还要工作十几、二十年才到退休年龄的员工。过去我们把这里当做“铁饭碗”和养老的好归宿,现在我们担心未来的养老问题怎么办。单位告诉我们,养老保险视同早就交了,但是我们不理解怎么算‘视同’,而且据我们所知,实际上钱没多少。”
  毛寿龙看来,与改革相关的中间部分人群的归宿,是矛盾集中点,“事业单位一般拖得起,愿意等。国家给的办法,有些事业单位也未必愿意做。矛盾如何化解,需要一个顶层设计。”
  近年来,一些科研院所、出版社、报社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持续推进,其间也不乏波折。意见对于这部分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作出部署,要求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同时明确,转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其实社会保险尤其养老保险是事业单位改革中相关人员关注度很高的问题,目前这方面的改革在我国已经有试点性探索,在这个问题上,苏海南认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说实话这不是事业单位本身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养老保险双轨制要不要并轨,事业单位逐步向社会保险迈进后,公务员养老、医疗等待遇制度应该相应改革,这个如果没有统筹的回答,即便有的地方事业单位改革先行一步,可能还会有找后账的问题。”
  在与马先生的交流中,他说了这样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事业单位改革如果不能形成良好机制,单位转企后依然还是国家变相给钱,这样的改革前后本质上没什么变化。有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死不了不是因为民众多么需要它,而是国家需要这块牌子,要活好得有本事,不要改到最后还是死不了也活不好。”

推荐访问:剥离 之痛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fangan/2019/0318/2087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