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切口定位 182例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分析

【www.zhangdahai.com--党建论文】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小横切口�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16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42-02
  
  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生是由于胚胎时期的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再加之出生后腹内压增高,导致未闭鞘突扩张而形成的,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传统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术,切口长、创面大,手术时间较长,预后不好,但如果不做治疗,疝囊会逐渐增大,腹股沟管的缺损将进一步扩大,导致嵌顿发生,从而发生严重后果。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小切口行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82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3±4.6)岁。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分型包括:腹股沟型患儿44例,阴囊型患儿138例,难复性疝患儿6例,嵌顿性疝患儿29例。患儿均由同一医生先行手法复位,呆患儿疼痛减轻24~48h后行手术治疗。如果是手术后复发疝,不采用此法进行治疗。�
  1.2手术方法: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生主刀。患儿取仰卧位,氯胺酮静脉麻醉,洁净手术视野。术者取患侧耻骨结节偏外侧取小切口,长约1cm,切开皮肤后,分离皮下组织,分离至耻骨筋膜前方外环口下方后用钳分开,可以看到肉红色的提睾肌组织,术者小心将提睾肌提出切口处,此时睾丸应有明显的牵拉感。在精索血管的前内侧仔细寻找疝囊,找到后横断疝囊,并将近端疝囊分离至腹膜外脂肪处的疝囊颈处,并用4号丝线小心缝合皮下,注意保持创面清洁。�
  
  2.结果�
  
  腹股沟斜疝患儿182例,手术后均坚持随访3个月~8年,其中复发3例,复发率为1.6%。均为男性,1例患儿因术后发热、腹泻1个月出现消瘦、食欲不振的症状,1例患儿因合并尿道下裂行手术后出现排尿费力,1例患儿营养不良,还有2例复发原因不明。�
  
  3.讨论�
  
  小儿腹股斜疝是儿科常见的多发病,多是因腹膜鞘状突起未闭合引起的,一般情况下不是因为肌肉力量薄弱造成,自愈的机会比较少,一般在治疗上首选手术,手术方法较多。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仅行鞘状突高位结扎后就可达到治疗目的,与成人还要行腹股沟管的治疗不同,这是现代腹腔镜治疗小儿疝的理论基础��[1]�。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优点在于外环口处行切口,这样的话切开的组织层次相对较少,不打开腹股沟管,损伤较小,切口较小。钝性分离皮下,很少出血,可以基本达到无血手术的阶段,分离后的精索位置较浅,切口稍做分离可见提睾肌和精索,并可以提出切口外进行操作。切术后修复的组织层次较少,极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康复时间,对小儿来说,时间越短,效果越好。由于小儿腹股沟管约1cm,经外环口稍用力提拉即可剥离到腹膜外脂肪处,可以较为简便的达到高位结扎效果��[2]�。手术后复发率低,本手术不经腹股沟管,疗效好,并为以后腹股沟管的手术留有余地。如年龄较大的小儿,往往合并有外环口扩大,乳业采用此手术方法,复发率降低。术后由于小儿腹股沟管处较为薄弱,随着小儿身体肌肉组织的不断发育加强,外环口很快就会恢复至正常状态。由于小横切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较小、治愈率高、费用较低,值的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但由于此术式切口小,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故不适合于嵌顿疝、滑动性疝和复发疝。
  
  参考文献�
  [1]缪健航,师天雄,何荣佳.安全快捷的微型腹腔镜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2003,02:9-10.�
  [2]袁继炎,周学锋,杨晓进.经外环途径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外科杂志,1995,06:309-310.�
  [3]梁春华,刘志刚.婴幼儿腹股疝经外环入路手术397例体会.中国医师杂志,2003,12:1661.�

推荐访问:腹股沟 小儿 治疗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dangjianlunwen/2019/0316/172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