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孩子病上添病_莫让轻松压倒孩子

【www.zhangdahai.com--党建论文】

  一个小男孩因感冒不能上学,他父亲给他量了体温,并当着他的面回答了孩子母亲的询问,说他体温是99(华氏)度多。孩子本来准备起床玩耍,但听了父母的对话后,就一直静静地躺在床上,完全服从医生与父母对他的治疗和照顾。直到他父亲再次为他测量体温,并告知他一切正常时,他才长出了一口气,问父亲他是否真的不会死了……孩子的父亲本已对他当天的反常表现疑惑不解,此时就更感到奇怪,便问他为何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回答说:“你早晨说我体温是99度多,而开水的温度是100度,我想我的身体会沸腾起来,肯定就要死了。但我看到你们都很镇定,就想:我也不能做胆小鬼,也要勇敢地死去。”他父亲听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于是给孩子解释了他所说的体温是华氏单位,而他指的开水温度是摄氏单位,并进一步解释了两者之间的不同。这时孩子才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使我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让我认识到:在孩子生病时,父母的镇定自若可以对他们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啊!然而,作为精神科医生,我看到更多的,却是父母在孩子患病时过分紧张,导致孩子出现一些本不应该有的病态表现,使病情加重或复杂化,增加了诊断与治疗的困难。
  那天,一对夫妻带着他们5岁的女儿来找我看病。这个女孩近半个月来经常出现频繁的抽搐,曾经到多家医院的儿科、神经科就诊,一直未能确诊。在详细了解病史后,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即该患儿在母亲在场时病情发作的次数多些。此外,我也观察到,孩子母亲对患儿的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格外关注,并显得紧张不安。由于疾病发作时患儿没有意识丧失的情况,我考虑她患的是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神经症)。
  为进一步验证诊断的可靠性,我对患儿的父母进行了人格测验。测验结果提示,孩子母亲有明显的神经质人格特征(敏感、疑虑、易紧张、遇事多持悲观态度等)。我还了解到,患儿在以往患病时,其母亲经常表现得过分紧张,如患儿感冒,她就立即给孩子服抗生素,甚至要求医生给静脉滴注抗生素,而且还不停地问患儿,病是否加重了。由于她自己患有哮喘,就经常担心孩子会哮喘发作,因而不时去听孩子喉咙里的声音。在经常经历这样的刺激之后,这个患儿在生病时变得格外紧张,并夸大自己的不适。这样,母女之间相互影响,也加重了这位母亲的紧张和相应的行为。这次患儿发病后,她母亲惊慌失措,当着患儿的面哭了数次。在确定诊断的基础上,我对患儿的父母指出,一定程度上说,正是孩子母亲在孩子患病后的紧张行为导致了患儿目前的情况。因此,我对患儿采取了小剂量的抗焦虑药物治疗,并要求她母亲回到工作岗位,由她父亲照看患儿。
  经过将近两个星期的治疗,患儿的抽搐完全消失了。此后我又逐渐将抗焦虑药物减量、停用,患儿仍保持正常,并愉快地回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中间。
  从儿童的心理发育过程来看,幼儿常十分迷信和崇拜自己的父母,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当幼儿患病或有些不适时,有神经质特征的父母亲会对孩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紧张或关切,往往使孩子更为紧张。因为他们认为平时无所不能的父母都紧张到如此地步,说明自己的病情很危急、很严重。久而久之,这些儿童就形成了与自己父母类似的行为方式,表现得对躯体的某些变化特别敏感和多疑,成为具有神经质基础的儿童。在他们遇到某些心理冲击时,就会出现神经症的症状,成为儿童情绪障碍的患者。父母这类行为的另一个负面作用是,其子女在患躯体疾病时,会产生严重依赖父母的现象,而且情绪非常敏感,变得更脆弱、更骄横、更疑虑重重。甚至这些孩子在成熟之后,当遇到较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患躯体疾病时,都极易出现过分的情绪反应或其他神经症样表现,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退缩,表现出儿童样的行为。这样的人格特征使他们终身都笼罩在神经症的阴影之下,而无法很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父母可能将神经症素质遗传给了子女,但更需引起重视的是,这些父母在养育患儿的过程中,让孩子耳濡目染地学到了神经质的行为方式。因为后者本来是有可能避免或纠正的,至少不会加重经遗传获得的神经质特征。因此,有神经质素质的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意避免将自己的神经质的行为方式传给孩子,特别是在孩子生病或遭遇挫折时,更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自己的紧张情绪对孩子产生不良作用。此时,最好的做法是,以平静的态度安慰孩子,让孩子知道生病或遭遇挫折是很常见的,而且也是很容易克服的。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给孩子举例,如告诉孩子自己曾经生过什么样的重病,又是如何恢复的,或自己曾经遭遇过何种挫折,自己是如何克服的。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孩子逐渐接受正确的行为方式。
  对于这样的情况,医生不仅需要为患儿治疗,更重要的是还要为其父母治疗,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消除患儿与其父母之间相互的负面影响。接受这样系统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有可能的话,最好找有经验的精神科医生进行治疗。对患儿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其明显的焦虑情绪,但具体做法则因人而异。比如,医生会在认真检查之后,以比较放松和亲切的态度当着患儿的面对其父母说,患儿的病是一种不太复杂的疾病,是可以治疗的。这样的保证和暗示不仅可以使患儿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也会使其父母情绪有所放松,减轻他们不良情绪对患儿的影响。必要时,医生还会考虑给患儿口服小量的抗焦虑药物。
  可怜天下父母心!作父母难,作明智、理智的父母更难。天下的父母们,切莫让孩子病上添病啊!

推荐访问:莫让 孩子 病上添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dangjianlunwen/2019/0425/9574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