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服务平台_优化整合馆藏数字资源,构建大学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

【www.zhangdahai.com--德育论文】

  【摘要】该课题研究主要是依托学校馆藏资源及校园电子资源上信息的收集,对所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数据统计、评价分析。完成校园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优化管理的调查分析,优化了馆藏结构,拓宽了我校信息资源渠道,进一步提升了我校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果。构建大学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后,也促进我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图书馆;优化整合;数字资源;网络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025-02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大量有用的数字信息资源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信息来源之一。但不足之处是这些电子资源价格昂贵,如何利用少量的钱购买到使用频率高的电子资源,馆藏形成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并用、发展,共同承担检索服务功能,同时又要使本校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得更加科学与合理,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适应当今师生的广泛需求,是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需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图书馆每一个工作人员应该认真进行探讨的问题,这关系到现代高校图书馆事业是否能蓬勃发展,成为真正的、名符其实的高校教学、科研信息服务中心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图书流通量及电子资源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
  
  1 优化整合馆藏资源,形成我校特色馆藏资源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阅读群体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纸质文献阅读者,另一部分是电子文献阅读者,最大的读者群主要是学生和老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学生经济需要父母的接济相对较差,不能经常上网看书;老教师年龄大,不能在电脑上长时间的阅读图书,纸质资源是这群读者经常借阅、随身携带的读物;电子文献阅读者主要是青年教师,快捷生活使他们在信息的获过程中,都是希望能最快,最早的得到,因此,在电子资源这方面的使用者是这些人。现在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象我们这特别专业性的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出现巨增,由原来每年招收几百人上升到几千人,办学层次提高,设有本科、硕士、博士;学科门类增多,由单一的中医类到中西医临床医学、生物工程类、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等20个本科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196人。截至2008年12月,图书馆中央库有各类中文文献52.3万册,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发现借阅前四位的图书是R医药卫生类、I文学类、H语言类和K历史地理类,这说明读者借阅倾向主要是与我校专业紧密相关的图书,对中文各学科图书的需求基本稳定的,说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读者群类型变化不大。此外B哲学类、F经济学类、G文化教育类、电子资源点击率都呈上升趋势,说明图书馆总体藏书结构基本合理,变化不大。2007和2008全年借阅率分别为37.36%和84.39%,借阅率高于高校类图书馆二八分布的最佳借阅率(20% ~30%)。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藏书结构较为合理,所以借阅率较高,另一方面来看原来的专业图书藏书量和借阅率均比较科学,R医药类图书2007和2008年借阅率52.33%和44.2% ,处于较佳值,这是图书馆几年来对医药类藏书高度重视的结果。但是个别学科主要是人文类藏书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并呈现加重趋势。H语言类2007年借阅率39.9%,2008年借阅率139.86% ;I文学2007借阅率96.23% ,2008年借阅率283.69%。有较多学科的藏书借阅率超过了70%,有的甚至超过200% ,一方面说明读者对这些藏书的利用较为充分,同时也反映出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藏书量不够。图书购置经费十分短缺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价图书及复本很少,图书馆要做到面面俱到地满足各个专业学生的需求,是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做到的,也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此馆藏图书经常出现馆藏借阅紧张及信息查阅困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将馆藏资源执行优质资源的整合,形成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借阅互补的形式。才能真正实现阮冈纳赞的“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的立体式知识型图书馆,才能真正解决借阅紧张及信息查阅困难的局面,从侧面也进一步提升了我校资源的有效利用价值和利用效果,促进了我校教学、科研及医疗单位的科研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读者与馆员无怨言、无争吵的和谐图书馆。
  
  2 整合资源的优势
  
  当前,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新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图书馆各项工作中。图书馆馆员现在不是一个简单的“文献提供者”而是向高层次的“学科信息导航员”、“学科馆员”型转变;馆藏资源由单一的印刷型书刊文献向印刷书刊文献与数字化文献信息相结合,信息载体多样化转变。面对变化多变的图书馆,需要图书馆馆员进行馆藏资源的整合,实现馆内纸质图书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无缝链接,读者就可以在同一站点上查询所有信息,统一检索,避免多个站点逐一登陆、逐一检索的弊端,检索过程便捷,用户使用方便,解决了我校教学科研最急需的文献信息资源获取难题,全面保障了我校广大教师、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使读者真正零距离地获取知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信息查找所需时间,使我校馆藏文献资源真正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价值。随着学校纸本图书资源及校园网络建设日益完善,硬件基础设施与网络的建设达到了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为我校资源的优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节省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减轻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馆员工作效率及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2.1特色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与电子资源无缝链接:
  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和网络文献并存的复合资源,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和我校特色,采取流量统计方法,对那些借阅率较高,反映效果好的图书以及随书所赠送的光盘进行收集整理、数字化加工,与引进的电子图书系统进行对接,实现馆内纸质图书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无缝链接,建立我校具有特色的图书馆藏和数据库;并对点击率低,反映差者采用剔除,使我校信息资源形成效能更好、利用率更高的新的数字资源体系,以确保我校资源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利用。
  2.2 通过深度检索快速、准确的查找图书资源:
  图书馆本身藏有的大量纸质图书,读者使用图书馆自助管理系统只能检索到图书的元数据信息,不能看到具体内容,无法判断图书是否其所需。通过整合后的检索平台:①读者就可以在同一站点上查询所有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信息,实现我校馆藏书目检索、图书章节和全文深度检索功能,读者检索时也可直接试读图书的原文,通过试读判断、选择需求图书。②统一检索,也避免了多个站点逐一登陆、逐一检索的弊端,检索整个过程便捷,用户使用方便,实现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深入、最准确、最全面的文献信息,从而大大地节约了我校读者在学习研究过程查找文献信息所浪费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及科研研究水平。同时也拓宽了我校信息资源渠道,重视了馆藏数量、馆藏质量和合理性,优化了馆藏结构。
  2.3 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读者间以及读者与图书馆间的互动:
  整合平台的建立为我校读者之间、专家与读者之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读者及课题研究者们在学习和研究中有了互动性和互补性。同时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读者可以向图书馆提出购书意愿及推荐好的图书,图书馆的购买和读者的需求达到一致,将有限的文献购买经费用到实处,真正做到了为师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载体的文献信息服务,馆藏文献得到了及时、广泛而准确的传递,在我校科研、教学活动中发挥了最大效用,同时提高了我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3 结语
  
  该项目的实施大大拓宽了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服务内容,使图书馆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增强了医学信息服务的职能,全校师生可通过校园网获取具有很高价值的数字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创新意识和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服务的逐渐深入,才能使其资源提高教师、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利用网络条件信息的能力。形成信息建设和后继承学习使用的良性循环,同时也避免了重复性投资。
  
  参考文献
  [1] 林凤鸣,陈蔚丽.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优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2):221~222,转225
  [2] 李海燕.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 图书馆学刊,2004,(增刊):43~44
  [3] 吴孔华.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2,(4):15~17
  [4] 张怀涛,黄健.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因素[J].图书与情报,2001(1):9~14
  [5] 彭立.网络环境中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思路[J].图书情报知识,2001(1):31~32
  [6] 汪玉华.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优化配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141~43
  [7] 陆建芳,孙杰.高校多校区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与布局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4,(3):52~54
  [8] 曹臻.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J].图书馆杂志,2001,(1):41~43
  [9] 林锦.高校合并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情报探索,2005,(1):62~63
  
  作者单位:410208 湖南中医药大学

推荐访问:馆藏 服务平台 构建 整合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deyulunwen/2019/0309/552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