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临床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诊断

【www.zhangdahai.com--法律论文】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13-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病因,机制复杂,临床较难把握。现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38例TIA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临床上正确的处理TIA对预防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符合第四界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20例,女 18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62岁。
  1.2 临床特征:均为急性起病,病程在1周以内20例,其中24h以内18例,1~2周3例,发作1次30例,2~10次8例。发作持续时间:2―18min27例;30min~2h11例。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症状20例(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不伴语言不清,短暂单眼失明),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18例(双眼视物不清或步态不稳伴或不伴头晕,眩晕,共济失调及恶心 ,交叉性偏瘫或感觉障碍)。
  1.3 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28例,糖尿病18例,血脂异常30例,房颤5例,心衰8例,吸烟 10例,肥胖24例,运动过少12例,脑血管病家族史6例。
  1.4 诱发因素:血压下降 15例,其中服用降压药收缩压24h内下降幅度大于40mmHg 5例 收缩压下降程度不详 6例,胃肠道疾病失水血压下降5例,情绪波动14例,过度劳累9例,无明显诱因3例。
  1.5 实验室检查:①头颅磁共振(MRI):提示陈旧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9例,超早期脑梗死 6例,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32例。②颈动脉彩超:提示颈动脉狭窄和斑块 18例,提示椎―基底动脉狭窄 14例。③TCD检查:提示基底动脉系统及两侧椎动脉供血不足18例,提示两侧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 8例,提示单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不足5例,两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不足7例,提示单侧大脑后动脉供血不足10例,提示两侧大脑后动脉供血不足8例。④ECG:房颤5例,提示心肌缺血 8例。⑤38例血脂检查,27例增高;凝血指标检查,31例纤维蛋白原增高,其余各项检查均正常;血常规检查,4例红细胞大于5.5× 1012/L。
  1.6 治疗与转归:所有病人根据各自的危险因素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合理控制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戒烟酒等;本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阿斯匹林100~200mg口服,2次/日。扩血管治疗:尼莫地平和氟桂嗪口服。中成药:血塞通,川芎或舒血宁等静点,以及脑代谢复活剂。
  
  2 讨论
  
  TIA是多因素组成的临床综合征[1],表现短时肢体麻木无力、语言及视力障碍。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率逐年提高,TIA作为脑梗死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其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TIA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特点包括:有危险因素的存在,突发的、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常反复发作,发作间隙期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根据受累动脉不同,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颈内动脉系统症状最常见的为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有对侧面瘫;特征性症状为眼动脉交叉瘫和Horner征交叉瘫。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的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大多不伴耳鸣;特征性症状有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等。
  一直以来对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多种推测,如微栓子学说,脑血管痉挛,血流动力血改变、血液成分异常等。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超声波检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脑血管造影等针对脑血管的检查技术在临床应用日趋成熟和完善,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是导致TIA的重要因素[2.3]。
  除治疗干预措施外,患者本身的多种因素被证明与TIA的长期预后有关。尽管各家研究的具体结果并不一致,但总体说来以下一些因素常提示TIA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增加,包括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颈部大动脉狭窄、心绞痛、间隙性跛行,TIA频繁发作及症状持续时间长。有研究发现,年龄超过60岁,糖尿病,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0min,力弱,语言功能受损是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本组患者的观察结果显示,患者具有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病家族史,高血糖是TIA发作的危险因素[4,5],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从理论上讲TIA超过45~60min,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性是84%,脑缺血时间越长,脑组织损伤越严重,使缓慢的血流进一步减慢,供氧减少,酸性产物潴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增高,这一恶性循环将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因此,TIA是脑缺血引起的病理现象,若不及时治疗,持续时间延长,将会大大增加脑梗死的发生[6]。
  总之,TIA患者的发作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肥胖、吸烟和饮酒有关。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是预防TIA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饶明利.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27-30
  [2] 刘春颖,孙华山,荣维君.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区域TIA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6):702-704
  [3] 卞绍华,李尧.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1):47-48
  [4] 杨丽平,王璐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缺血耐受[J].国外医学: 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82
  [5] 田成林,蒲传强,李学梅,等.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卒中及神经疾病杂志,2004,11(3):151
  [6] 沈沸.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认识[J].脑与神经杂志,2004,12(4):315-316
  
  作者单位:550003 贵州省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推荐访问:发作 临床 短暂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falvlunwen/2019/0309/541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