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www.zhangdahai.com--其他免费论文】

  摘要:作者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应遵守的原则,并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当今世界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型社会,知识型经济使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教育应打破知识权威和教师权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宽松的空间。“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1]。
  1.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应遵守的原则
  1.1双主体变化原则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的过程呈现不断变化、发展和上升的特点,这必然从外部对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也在成长中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又必然从内部影响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变化。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双主体变化原则,把握渐变原则,顺应其发展趋势,而不是超越变化。教师要主动地创造利于学生开展研究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渐进变化。
  1.2联系、主导原则
  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之间的联系、局部之间的联系、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在解读人物形象或思想内容时应把握作品的主导思想倾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局部细节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学习曹禺的《雷雨》,学生对“周朴园是否对鲁侍萍真心怀念”展开研究。一些学生认为怀念是虚情假意,因为周朴园肆杀矿工,毫无人性,满手沾满鲜血的资本家不大可能有细腻的感情。还有部分学生则认为怀念是真的,因为周朴园可能动过真情。鲁侍萍毕竟为他生了两个儿子,晚年的周朴园精神生活空虚,繁漪又桀骜不驯,他在怀念中咀嚼着自己的过去,资本家也有人性。教师可趁势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找到鲁侍萍讲述往事时,周朴园的心理变化“沉思”“沉吟”“苦痛”“惊愕”的局部细节,这些细节都与作者的主导思想倾向有密切关系,都属于整体性范畴。经过研讨,学生对好文章畅达的思路,局部之间密切相连,局部服从于整体,整体驾驭者局部的特点会有深刻的认识[2]。
  1.3多元化价值取向原则
   语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宗旨的,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生活的多元化,以求在多元化解读文本时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文学源于生活,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多元化的理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能丰富其知识储备,养成他们勤学善思的好习惯,因而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也应该是多元的。文学作品本是可以多元化理解的,若教师一味要求学生的理解一元化,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思想的火花被熄灭,就会产生荒谬、异化的现象。多元化解读文学作品,能促进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学生成长助力,而不是给师生的思考带上以镣铐[3]。
  2.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2.1“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受传统学科教学体系、目标、内容和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局限,在学科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的必修课纳入课程。“设”是为了“不设”,故而必须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一方面现行的学科教学内容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地借鉴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改革学科课堂教学,对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2“语文研究性学习”与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相结合
   在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中不仅要开展学科、科技、体育、文艺等活动,而且更要积极地开展“研究”。一方面学生带着自己的研究课题参加相关的课外小组活动,进行研究探索;另一方面课外活动指导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指导学生研究课题。使“研究性学习”变成课外活动的内容的延伸,也使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
  2.3“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学校“人文科研究学习与校本教材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课题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使之成为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开展研究,收集资料、形成成果。同时,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也要认真地探索这门新课程的理论、规律、特点,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升能力,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课题,出成果,使它成为具有改革开放前沿时代气息的高中的又一特色。
  2.4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
   信息素养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目的之一是要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整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批判地评价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服务。同时在研究性学习中,也一定要学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研究课题的相关信息,建立个人、小组的资料库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5“点”与“面”相结合
   在抓好全校研究性学习的同时,必须重视典型的作用。各班、各任课教师、指导教师、学校各教研组都要重点抓几个“点”,通过先进的典型,带动“面”上的工作,同时也通过典型,运用“滚雪球”的方式,组织起研究性学习的骨干。
  3.结论
   总之,关注每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为每个个体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时代赋予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崇高使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给语文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挑战,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将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认可。
  
  参考文献:
  [1]宁志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调控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5):3.
  [2]廖飞.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几个相关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1):3.
  [3]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8.

推荐访问:浅析 新课程 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qitamianfeilunwen/2019/0322/2890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