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用药 [浅谈婴幼儿合理用药]

【www.zhangdahai.com--其他免费论文】

  【关键词】 婴幼儿;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婴幼儿是指从28 d~3周岁的小儿,这一时期的小儿虽较新生儿明显成熟,但用药并不能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他们与成人在细胞通透性、蛋白结合率、体液分布上均有显著差异。而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婴幼儿合理用药,一定要掌握小儿用药特点。
  
  1 婴幼儿合理用药原则
  
  1.1 正确诊断选择合理药物 用药之前必须进行正确诊断才能有针对性地的选择药物,避免婴幼儿药物的不良反应(ADR)的发生。通过血常规检查确定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对症治疗。
  1.2 选择合适剂量 剂量选择不当是婴幼儿ADR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许多药品没有小儿专用剂量,通常用的方法是由成人剂量来换算,多数仍按年龄、体质量或体表面积来计算小儿剂量,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适当选用。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有无药物浓度较为单一及用药时的改变,要及时调整用量。
  1.3 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主要由病情轻重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决定。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①能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的小儿,经胃肠道给药安全;②急重症考虑使用静脉给药;③有些药物(如地高辛),口服较肌内注射吸收快,应引起注意;④地西泮溶液直肠灌注比肌内注射吸收快,因而更适于迅速控制小儿惊厥;⑤由于儿童皮肤结构异于成人,皮肤黏膜用药很容易被吸收,甚至可引起中毒,体外用药时应注意[2]。
  
  2 婴幼儿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2.1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目前已成为治疗婴幼儿多种疾病的首选。然而抗菌药物顾名思义是作用于细菌的药物,其药物对于病毒微生物感染作用甚微或根本没有作用。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一般均为病毒感染,偶有合并细菌感染。因此,经血常规检查,没有合并细菌感染者,一般只需要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休息,同时对症应用抗病毒药物经5~7 d即可恢复。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只有在继发细菌感染或小于6个月的小婴幼儿时,才考虑使用抗菌药物。80%的婴幼儿腹泻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在治疗婴幼儿腹泻时,特别是原因不明时,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物。 因抗菌药物的滥用易引起后果严重的真菌性肠道感染,对婴幼儿腹泻一般应使用吸附性止泻药及肠道益生菌制剂,但同时要对并发的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予以重视及纠正。
  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则要严格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儿科应用抗菌药应遵循以下原则:医生应参考药物过敏试验的结果选择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单用者不联用,可用窄谱者不用广谱,同时还应考虑选用药源充足,价格低廉的有效药;抗菌药的联用遵循协同原则;不能在没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滥用抗菌药。下列药物婴幼儿应慎用或禁用。
  2.1.1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对耳蜗神经有毒性,幼儿慎用,如必须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7 d[3]。
  2.1.2 四环素类 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以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3]。
  2.1.3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毒性低,可用[1]。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停药或减量即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3]。
  2.1.4 氯霉素类 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慎用[3]。
  2.1.5 磺胺类 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婴幼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磺胺甲基异唑近报道过敏者较多应慎用。
  2.1.6 喹诺酮类 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婴幼儿应慎用,但也有不良反应低的报道[4]。
  2.2 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 发热是儿童常见症状和就医原因。据统计,在小儿急诊留观和住院者中,发热占第1位,普通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和某些急性传染病是引起发热的主要疾病。众所周知,持续高热(腋温≥39℃)会直接威胁患儿健康,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而且可促发高热惊厥,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因此,适当应用退热药可以快速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如高热惊厥等)。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退热药有数种,剂型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4种,那么婴幼儿如何选择并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 低热、中热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通过发热可以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因此不要急于退热。
  2.2.2 高热及时用药 体温达到39℃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因此,必须及时使用解热镇痛药,必要时还需配合物理降温。对于<3个月的婴儿使用解热镇痛药更需慎重,应多次用物理降温方法。
  2.2.3 选择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当前用于儿童退热的解热镇痛药物,最常用也较安全的药物当属对乙酰胺基酚、布洛芬。但需要明确的是,退热治疗不能消除疾病的原因,仅起到暂时的解热镇痛作用。因此,对出现高热的患儿,重要的是尽早做出正确的诊断。
  2.2.4 选择安全、适合的给药途径 小儿解热镇痛药剂型大致有以下几种:水剂、片剂、栓剂、针剂。可以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其安全性依次为栓剂、片剂、水剂、针剂,其吸收、起效快慢依次为针剂、栓剂、水剂、片剂。
  2.2.5 严格遵守给药时间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中给药时间间隔给药,避免盲目重复使用各种解热镇痛药物。再次给药时间间隔至少应在4 h以上。此类药物用于解热一般限定服用3 d,用于止痛限定服用5 d,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及时向医师咨询,不得长期服用。
  2.2.6 禁用、慎用下列解热镇痛药 ①非那西丁类:主要是指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可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对婴幼儿尤其敏感,禁用;②氨基比林:首要损害是粒细胞减少,慎用;③阿司匹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慎用。对小儿易引起瑞氏综合征,英国规定12岁以内儿童禁用。
  2.3 合理使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药物 很多家长及部分医生认为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药物可以长期、无条件使用,因此经常给孩子服用一些诸如某些钙制剂、锌制剂、氨基酸制剂、多种维生素制剂等药物。其实服用此类药物治疗要根据身体的需要,若滥用或过量地长期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如Vit D过量的使用可致使体内Vit A、Vit D浓度过高,出现高钙血症。对于新生儿,不宜长期使用Vit K,否则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综上所述,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为其选用药物时要根据药物特点与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及禁用药物,必须使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药物反应情况。
  
  参考文献
  1 钱漪,沈时霖.儿科临床药物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
  2 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0(2):125-128.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出版社,2003:48.
  4 许重远,舒俊芬.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药事,2001,15(5):345.

推荐访问:浅谈 婴幼儿 用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qitamianfeilunwen/2019/0403/5287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