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镇:思想冲破牢笼——评《解放思想史录》

【www.zhangdahai.com--行政管理论文】

  

  《解放思想史录》一书是新华社音像中心为迎接十六大拍摄的长达720分钟的VCD的解说词,由“国内思想理论界的权威人士、专家学者担任策划和撰稿”,以历史专家、特别是党史专家为主。书前加了石仲泉专为此书写的序,序言言之有物,提纲挈领,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全书分世界篇和中国篇,世界篇里介绍了哥白尼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独立宣言、明治维新和共产党宣言六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篇介绍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延安整风、真理标准大讨论、南方谈话和“三个代表”,算起来,也是六次。

  我觉得,与其花720分钟看VCD,不如用几个小时读书。书中最值得读的是石仲泉的序和世界篇,世界篇中的启蒙运动、独立宣言和明治维新三篇更有新意,尤其值得一读。

  石仲泉在序言中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概括比较精彩,他是从破除迷信这个角度概括的。他称,五四运动破除了对封建理论的迷信,延安整风破除了对共产国际的迷信,真理标准讨论破除了对两个凡是的迷信,南巡讲话破除了对传统计划经济等观念的迷信,对三个代表,它没用这种表述方法概括,但意思是说,破除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迷信。

  不过,这书有另一种重要意义,石仲泉在序言中没有提到,即:如何认识思想的作用。在书的导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力度;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力度,决定着社会发展前进的步伐。”思想属于意识范畴,这段话强调的是意识形态对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过分强调了物质对意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不局限于传统理论或是对正统理论的传统解释,突出强调思想的重要,这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思想解放,而这种思想解放恰是出版此书的重要动力,试想,如果对思想的力量不重视,又怎么会热情讴歌思想解放?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除了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把毛泽东思想看作是威力无穷的精神原子弹以外,对其它思想成果是不重视的,封(包括传统文化)资(涵盖西方文明)修(所有其它社会主义实现模式的尝试)的黑货自不必说,就是国内的知识分子,也会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遭到嘲笑,工人炼了钢,农民种了粮,这种看得见的体力劳动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知识分子被视作被人养活的。这一说法的内在逻辑是,只要物质发展了,先进思想自然就会出现了,在我看来,这是庸俗的经济决定论,它被用来消除不同声音,推行愚民政策,实现思想上的专制。

  改革开放后,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改头换面,粉墨登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被有的人理解为可以回避对政治领域问题的探讨,可以无视民众中信仰的缺失,可以不顾人的尊严。更重要的是,人们开始过度追求物质需求,刻意回避独立思考。在这个时候强调解放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书把解放思想拉到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从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由此介绍了全球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

  世界篇中,是从基于科学的革命开始的,在对科学革命的评价上,人们少有分歧,但却能让人体会到人类思想解放历程的漫长和艰辛。

  与科学革命相比,文艺复兴所体现的人本主义就不太容易被接受了。人不是工具,人是有价值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人在家中是孝顺父母、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工具,在社会中是皇帝的子民、上司的奴才这种价值观是截然对立的。上世纪80年代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表明,我们对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这一思想解放运动带来的人类文明的成果消化得远远不够。

  在全球思想解放运动中,有一个特别敏感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西方资产阶级在思想解放中的作用,西方资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着力批判的对象,本书旗帜鲜明地肯定了法国的《人权宣言》,肯定了它自由、平等的原则和长远的影响,其中何顺果对自由、平等、博爱在现实世界中的意义的一段话,说得很精彩;
彭刚关于英国的启蒙运动(与法国的相比)更有建设性的评论值得玩味;
在介绍了卢梭的激进革命思想后,高毅指出,当时中国接受的主要是法国的启蒙思想,结果和平的改良方式被否定,结果就发生了辛亥革命,点明了国外思想对中国政治进程的影响;
对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原因,彭刚评价道,不是客观条件迫使法国人民起而革命,而是启蒙运动普及的人权、自由的观念,促成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高毅接下来的点评在肯定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同时,指出了它的过激。

  书中更是用较多的篇幅正面肯定了以《独立宣言》以来的美国的思想解放。王立新在点评中,不仅肯定了《独立宣言》的重要意义,而且指出,一部美国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美国社会不断地接近《独立宣言》所宣布的理想的历史。做这种评价要有一定的勇气的。这部分里对美国的三权分立的介绍也是一个亮点。这大概是第一次主流媒体用声像手段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作正面介绍,并进而肯定了美国文明具有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需要而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对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实行改革的区别于其它西方其它国家的特点。在这部分中,何顺果主要用利益角度解释当地人团结起来反抗英国的统治的,我以为还有另一种原因,就是北美大陆新移民的心态,他们既得益于以前欧洲大陆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又有相当多的人是以异教徒、囚犯的身分到这里的,因此有反叛的心理。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西方列强也曾染指日本,书中特意专门探讨日本的明治维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刘晓峰的评论特别精彩,他讲到了精英合作、官员出国考察以及重视教育在明治维新中的重要作用。他将明治精神首先概括为一种放弃自己个人的利益,放弃一个小团体的利益来追求国家、集体、整个民族的利益。把一个人的一生与一项大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将生死置之度外;
明治精神也是一种好学的精神,开放的精神和实践的精神,这种精神对日本的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对全球思想解放史的叙述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理性主义,对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人所代表的反理性主义只字不提.相对理性主义而言,反理性主义也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个永远不会终结的过程,前一轮的思想解放的成果可能成为后一轮思想解放的禁锢。值得警惕。

  中国篇的冲击力不大,我以为主要是因为回避了观点的交锋,没提及五四时期科学与玄学、西方文明与传统文化间的争论,没对思想解放中提出的过激口号等做实事求是的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的观点的交锋有《交锋》一书做了生动叙述,在本书中也都做了淡化处理。不说清另一种主张及其影响,就没法说透思想解放的意义。书中也淡化了思想解放进程中的不和谐的声音。比如,延安整风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贡献,其中也有康生等人借机打击不同声音的与思想解放背道而驰的做法,这部分中,朱佳木和于光远对中央工作会议的回忆很生动,虽没有新观点,但却把当时的气氛传给了听众、读者。(中国选举与治理)

推荐访问:牢笼 冲破 思想史 解放 思想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2021/0221/13519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